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及一体化散热外转子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03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及一体化散热外转子电机,外转子包括转子磁轭圈和安装在转子磁轭圈一端的散热顶盖,散热顶盖与转子磁轭圈之间形成环形散热空间,散热顶盖与转子磁轭圈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导流叶片,设置上述散热机构后,电机在运行时,相邻导流叶片之间的内部空气受正压作用,从散热顶盖与装配圈之间的各个散热排气口排出,排出散热排气口的空气在散热顶盖遮挡作用下直接在转子磁轭圈外周流动,可带走定子和转子磁轭圈外周的热量;散热排气口内部区域形成负压,转子磁轭圈周围的空气又能够从远离装配圈一端循环流向散热排气口形成散热循环,使电机内部的散热效率得到更显著的提升。的提升。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及一体化散热外转子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及一体化散热外转子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为常用的动力设备,其中外转子结构为电机常见结构之一。外转子结构相对于内转子结构运行更平稳,且在同等规格下输出功率更高。但输出功率更高意味着电机内部发热量更大,因此外转子电机在长时间高负载运转时,温度会更高,若无良好散热措施将会影响电机性能发挥。
[0003]既有的密闭电机结构为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需要设置多个散热叶轮,构造复杂且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及一体化散热外转子电机,旨在提高外转子电机的散热效果,同时减小电机内部散热叶轮的设置空间,确保电机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外转子包括转子磁轭圈和安装在转子磁轭圈一端的散热顶盖,所述散热顶盖与转子磁轭圈之间有一环形散热空间,所述散热顶盖与转子磁轭圈相对的内侧面具有弧度,形成导流弧面,并且该导流弧面上设有若干以散热顶盖圆心为中心并呈放射状均匀布置的导流叶片,各个导流叶片均匀分隔环形散热空间,从而形成若干散热排气口。
[0006]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散热机构用于提高外转子电机的散热效率;设置上述散热机构后,外转子在转动时,受离心力和定子线圈高温影响,相邻导流叶片之间的内部空气受正压作用,从各个散热排气口排出。一方面,排出散热排气口的空气在散热顶盖遮挡作用下直接向转子磁轭圈外周流动,从而可带走定子和转子磁轭圈周围的热量;另一方面,当定子周围的正压空气从散热排气口排出后,散热排气口内部区域形成负压,转子磁轭圈外周的空气又能够从远离装配圈一端流经定子周围后再流向散热排气口,形成散热循环,从而使得电机内部的散热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0007]本技术方案还做如下进一步优化:
[0008]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顶盖背离转子磁轭圈的外侧面内凹形成弧形的内凹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凹部设有若干环绕散热顶盖中心呈放射布置的散热凸棱。
[001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顶盖几何中心设有安装配合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顶盖与转子磁轭圈相向的一侧设有装配圈,装配圈与转子磁轭圈端部插接固定。
[0012]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圈靠近转子磁轭圈的一端设有插接凸部,所述插接凸部能够与转子磁轭圈端部插接配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凸部周壁设置有若干固定孔,能够通过固定螺钉与转子磁轭圈相固定,。
[00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散热外转子电机,一体化散热外转子电机设置有前述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设置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后,电机内部空气能够从转子磁轭圈远离装配圈一端循环流向散热排气口形成散热循环,从而使得电机内部的散热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爆炸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立体图1。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立体图2。
[0019]附图标记:散热顶盖100、装配圈110、导流叶片120、散热排气口130、配合孔140、内凹部150、散热凸棱160、插接凸部111、转子磁轭圈200、固定螺钉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得限定为通常的或词典的意义进行解释,应立足于“专利技术人为了以最佳方法说明其自身的专利技术而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只解释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意义和概念。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该结构可用以提升外转子电机的散热性能。具体的,外转子包括转子磁轭圈200和安装在转子磁轭圈200一端的散热顶盖100,所述散热顶盖100与转子磁轭圈200之间有一环形散热空间,所述散热顶盖100与转子磁轭圈200相对的内侧面具有弧度,形成导流弧面,该导流弧面上设有若干以散热顶盖100圆心为中心并呈放射状均匀布置的导流叶片120,各个导流叶片120均匀分隔环形散热空间,从而形成若干散热排气口。
[0024]通过上述设置,本实施例中将该散热结构配合安装在外转子电机上。外转子在转动时,受离心力和定子线圈高温影响,相邻导流叶片120之间的内部空气受正压作用,从各个散热排气口130排出。一方面,排出散热排气口130的空气在散热顶盖100遮挡作用下直接在转子磁轭圈200外周流动,从而可带走定子和转子磁轭圈200周围的热量;另一方面,当定子周围的正压空气从散热排气口130排出后,散热排气口130内部区域会形成负压,转子磁轭圈200外周的空气又能够从远离装配圈110一端流经定子周围后再流向散热排气口130,形成散热循环(如图3所示),从而使得电机内部的散热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此外,区别于
现有技术中将导流叶片120呈弧形涡旋状布置,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导流叶片120呈放射状直立布置,能够满足电机正、反转时,导流叶片120能具有相同的导流和扰流作用。此外,在散热过程中,空气挤压出散热排气口130后,在导流弧面的导流作用下,绝大部分直接向转子磁轭圈200外周流动,同时由于导流叶片120的旋转作用,流向散热顶盖100方向的空气碰到电机壳体后,会折返并向转子磁轭圈200周围流动;导流叶片120由于旋转扰动空气使其强制降温,此时流向转子磁轭圈200的空气已经被带走了部分热量。进一步的,空气经过转子磁轭圈200周围,也就是外转子周围时,能够将热量交换至电机铝壳上;空气再进入下一循环时,已经进行了二次冷却。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在运行时,伴随转子结构的转动使得内部空气在离心力作用下聚集在散热顶盖100外侧。为了提高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散热顶盖100背离转子磁轭圈200的外侧面内凹形成弧形的内凹部150。内凹部150设有若干环绕散热顶盖100中心呈放射布置的散热凸棱160。在散热凸棱160的旋转作用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散热结构安装在外转子电机内,为了配合电机转轴,本实施例在散热顶盖100几何中心设有配合孔140。这样,散热结构安装在电机上后,配合孔140能够与电机转轴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外转子包括转子磁轭圈(200)和安装在转子磁轭圈(200)一端的散热顶盖(100),所述散热顶盖(100)与转子磁轭圈(200)之间有一环形散热空间,所述散热顶盖(100)与转子磁轭圈(200)相对的内侧面具有弧度,形成导流弧面,并且该导流弧面上设有若干以散热顶盖(100)圆心为中心并呈放射状均匀布置的导流叶片(120),各个导流叶片(120)均匀分隔环形散热空间,从而形成若干散热排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顶盖(100)背离转子磁轭圈(200)的外侧面中部内凹形成弧形的内凹部(1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150)上设有若干环绕散热顶盖(100)中心呈放射布置的散热凸棱(1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拓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