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模和外模结合的提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53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模和外模结合的提升机构,包括外模筒,为中空且两端通透的筒体;内模片,外缘形状允许刚好配合外模筒的内腔构型,且允许沿轴向移动的滑动配合在外模筒的内腔中;外模升降单元,数量为多个圆周均布的连接在外模筒外侧,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为竖直方向;以及内模升降单元,数量为多个且圆周均布的连接在内模片上,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与外模升降单元的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一致。整体设备的集成性较高,动作连贯,设备一体性好。设备一体性好。设备一体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模和外模结合的提升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油压渗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模和外模结合的提升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污泥处理厂在进行污泥压滤过程中,会将污泥焚化或者离心脱油,实际使用中需要建设污泥脱油厂进行大批量的脱油工作,但是这种大规模脱油工作能耗极高,需要批量的转移污泥,已经难以适应现有行业中,多点分布的理念,并且现有的污泥脱油设备都是采用离心回转,通过高速回转的离心筛筒,将污泥甩出,这种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离心筒内部空间有限,会有大量的污泥难以被甩干及油液不利于被脱出,并且由于其工艺限制,每次脱油后需要将底部出料口再次打开,整体设备停机,工作效率较低,并且由于垂吊离心筒,设备容易损伤,需要频繁保养修理,拖延了工作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模和外模结合的提升机构,采用内外模结合的快速压滤结构解决如上所述的压滤过程中压滤过程缓慢,设备耐用性差的难题。
[0004]提供了一种内模和外模结合的提升机构,包括
[0005]外模筒4,为中空且两端通透的筒体;
[0006]内模片3,外缘形状允许刚好配合外模筒4的内腔构型,且允许沿轴向移动的滑动配合在外模筒4的内腔中;
[0007]外模升降单元2,数量为多个圆周均布的连接在外模筒4外侧,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为竖直方向;以及
[0008]内模升降单元1,数量为多个且圆周均布的连接在内模片3上,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与外模升降单元2的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一致。
[0009]其中,内模片3的外缘与外模筒4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外模筒4为环形筒体,对应的,所述的内模片3为圆形片体。
[0011]进一步的,内模片3的上均布有沿着轴向贯穿的透液口。
[0012]进一步的,内模片3的底面成型有凸出的且同心的环形肋板,每个环形肋板与相邻的环形肋板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每个透液口都开设于对应的环形凹槽位置贯穿。
[0013]进一步的,内模片3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口,在通口位置处连接有对接法兰管5,于对接法兰管5上方配装有堵料缸体6,堵料缸体6的伸缩端配合在法兰管内,在法兰管的管身上还接通有用于进料的进料管。
[0014]进一步的,内模升降单元1和外模升降单元2都为气缸或油缸。
[0015]进一步的,在内模片3的底面贴附有用于过滤的过滤网。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通过采用内外模具的配合使用,可以将污泥在高压下进行全部压滤,以挤压其中油液和水,并且内外模具都能升降,自动化程度高,搭配传动单元后,可以快速带走滤渣,实
现不停机连续工作。
[0018]通过在内模片的底部设置环形肋板可以伸入污泥内部增加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并配合底部张有的滤网可以将一部分油液过滤至内模片的上方,使得设备更加高效。
[0019]整体设备的集成性较高,动作连贯,设备一体性好。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内模和外模结合结构的轴视图;
[0022]图2为内模和外模结合结构侧视图;
[0023]图3为内模和外模结合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内模和外模结合的提升机构,包括外模筒4,为中空且两端通透的筒体,外模筒结构为方形或环形结构,并在其中嵌设有内模片3,内模片3外缘形状允许刚好配合外模筒4的内腔构型,且允许沿轴向移动的滑动配合在外模筒4的内腔中;内模片3与外模筒4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刚好被胶条所填充。
[0026]为适应升降工作,外模升降单元2数量为多个圆周均布的连接在外模筒4外侧,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为竖直方向;以及内模升降单元1,数量为多个且圆周均布的连接在内模片3上,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与外模升降单元2的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一致。
[0027]外模升降单元2可以带动外模筒4升降,内模升降单元1可以带动内模片3的升降,内模片3的外缘与外模筒4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0028]为保证产品集成性和密封性,所述的外模筒4为环形筒体,对应的,所述的内模片3为圆形片体。具体的,外模筒4和内模片3的结构形状彼此适配,以实现良好的动序关系。
[0029]为保证压滤效能,在内模片3的上均布有沿着轴向贯穿的透液口且在在内模片3的底面贴附有用于过滤的过滤网,过滤网为金属网或者为涤纶网,以用于过滤污泥中的油液。
[0030]在内模片3的底面成型有凸出的且同心的环形肋板,每个环形肋板与相邻的环形肋板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每个透液口都开设于对应的环形凹槽位置贯穿,所形成的环形凹槽可以增加与污泥的接触面,并在挤压过程中使得污泥被迫的进入环槽内的并形成高压,在多次压滤过程中还能破坏污泥分布,使得污泥被迫流动,保证不同区域的污泥均能被压滤。
[0031]为保证进料通畅,内模片3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口,在通口位置处连接有对接法兰管5,于对接法兰管5上方配装有堵料缸体6,堵料缸体6的伸缩端配合在法兰管内,在法兰管的
管身上还接通有用于进料的进料管,堵料缸体6的伸缩端可以保持封堵法兰管5的底部或者让开法兰管5的底部,以切换进料或停止进料。
[0032]为保证提升效能,内模升降单元1和外模升降单元2都为气缸或油缸,内模升降单元1和外模升降单元2内部的压力源头采用外设置的动力设备,可以采用油泵或者气泵以驱动内模升降单元1和外模升降单元2。
[0033]为保证双向的压滤效能,外模筒4的下方设有用于带走滤渣且作为滤网的传送带,传送带本身开有微孔可以作为滤网同时可以作为传送带,在传送带的内表面一侧位于外模筒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外模筒的支撑台,以保证外模筒落到支撑台上后同时可以压在传送带上,保证了产品整体的姿态稳定。
[0034]在实际使用中,所述的外模升降单元2带动外模筒4下降并内模片的中心处向外模筒中注入物料,注入过程中堵料缸体会让开所述的法兰管的底口以保证物料会顺畅的注入外模筒中,注入一定量后,外模筒会下压,此时经过所述的透液口排空空气并在持续下压后将油液压出经过传送带过滤流至下方且经过滤网过滤涌至内模片上方并被收集。
[003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模和外模结合的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筒(4),为中空且两端通透的筒体;内模片(3),外缘形状允许刚好配合外模筒(4)的内腔构型,且允许沿轴向移动的滑动配合在外模筒(4)的内腔中;外模升降单元(2),数量为多个圆周均布的连接在外模筒(4)外侧,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为竖直方向;以及内模升降单元(1),数量为多个且圆周均布的连接在内模片(3)上,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与外模升降单元(2)的允许移动自由度方向一致;其中,内模片(3)的外缘与外模筒(4)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模和外模结合的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模筒(4)为环形筒体,对应的,所述的内模片(3)为圆形片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模和外模结合的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内模片(3)的上均布有沿着轴向贯穿的透液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模和外模结合的提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金钟白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云博江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