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53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螺旋盘管,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它包括盘管本体,所述盘管本体包括从里到外依次套接的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和第四盘管,且所述第一盘管的外部与第二盘管的外部内侧相接触,所述第二盘管的外部与第三盘管的外部内侧相接触,所述第三盘管的外部与第四盘管的外部内侧相接触;本装置主要将盘管设计成四层,即从里到外依次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和第四盘管,且两两之间互相贴合,并且根据纯化和再生的特点,通过夹套结构的设计,分别对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第四盘管内部的气体进行冷却,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冷却效率的得到提升,冷却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明显改善。明显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盘管


[0001]本技术涉及螺旋盘管,属于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氩气等稀有气体以及氢气等纯化和再生领域,常见的螺旋盘管的结构仅仅使夹套设计(即内管套接在外管所形成),然后用内管通入上述气体,外管通入需冷却的气体(例如液氮),上述结构虽然能够起到对上述气体进行冷却的目的,但是冷却效果较差,冷却程度不高,且冷却效率较低,为此针对上述情况,设计一种螺旋盘管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及的技术问题,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4]螺旋盘管,包括盘管本体,所述盘管本体包括从里到外依次套接的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和第四盘管,且所述第一盘管的外部与第二盘管的外部内侧相接触,所述第二盘管的外部与第三盘管的外部内侧相接触,所述第三盘管的外部与第四盘管的外部内侧相接触;
[0005]所述第一盘管的内部结构、第二盘管的内部结构、第三盘管的内部结构和第四盘管的内部结构均为夹套结构,所述夹套结构包括内管和外管,且所述内管套设在外管的内部;
[0006]所述盘管本体的顶部一侧还分别设有两个第一管路,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共同连通有四个第一支路管,四个所述第一支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盘管顶部的内管、第二盘管顶部的内管、第三盘管顶部的内管、第四盘管顶部的内管相连通;
[0007]另一个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共同连通有四个第二支路管,四个所述第二支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盘管顶部的外管、第二盘管顶部的外管、第三盘管顶部的外管、第四盘管顶部的外管相连通;
[0008]所述盘管本体的底部还分别设有两个第二管路,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共同连通有四个第三支路管,四个所述第三支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盘管底部的内管、第二盘管底部的内管、第三盘管底部的内管、第四盘管底部的内管相连通;
[0009]另一个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共同连通有四个第四支路管,四个所述第四支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盘管底部的外管、第二盘管底部的外管、第三盘管底部的外管、第四盘管底部的外管相连通。
[0010]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第二支路管与第一支路管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管与第四支路管也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0011]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第一管路的内部结构、第一支路管的内部结构、第二支路管的内部结构、第二管路的内部结构、第三支路管的内部结构、第四支路管和连接管的内部结构也均为夹套结构,所述夹套结构也包括内管和外管;
[0012]所述第一支路管上的内管、连接管的内管和第二支路管上的内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管上的外管、连接管的外管和第二支路管上的外管相连通;
[0013]所述第三支路管上的内管、连接管的内管和第四支路管的内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管上的外管、连接管的外管和第四支路管上的外管相连通。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主要将盘管设计成四层,即从里到外依次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和第四盘管,且两两之间互相贴合,并且根据纯化和再生的特点,通过夹套结构的设计,分别对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第四盘管内部的气体进行冷却,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冷却效率的得到提升,冷却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5为图4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盘管或第二盘管或第三盘管或第四盘管中任意盘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第三盘管3、第四盘管4、内管5、外管6、第一管路7、第一支路管8、第二支路管9、第二管路10、第三支路管11、连接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

6所示,螺旋盘管,包括盘管本体,盘管本体包括从里到外依次套接的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第三盘管3和第四盘管4,且第一盘管1的外部与第二盘管2的外部内侧相接触,第二盘管2的外部与第三盘管3的外部内侧相接触,第三盘管3的外部与第四盘管4的外部内侧相接触;
[0024]第一盘管1的内部结构、第二盘管2的内部结构、第三盘管3的内部结构和第四盘管4的内部结构均为夹套结构,夹套结构包括内管5和外管6,且内管套设在外管6的内部;
[0025]盘管本体的顶部一侧还分别设有两个第一管路7,其中一个第一管路7的一端共同连通有四个第一支路管8,四个第一支路管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盘管1顶部的内管、第二盘管2顶部的内管、第三盘管3顶部的内管、第四盘管4顶部的内管相连通;
[0026]另一个第一管路7的一端共同连通有四个第二支路管9,四个第二支路管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盘管1顶部的外管、第二盘管2顶部的外管、第三盘管3顶部的外管、第四盘管4顶部的外管相连通;
[0027]盘管本体的底部还分别设有两个第二管路10,其中一个第二管路10的一端共同连通有四个第三支路管11,四个第三支路管1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盘管1底部的内管、第二盘管2底部的内管、第三盘管3底部的内管、第四盘管4底部的内管相连通;
[0028]另一个第二管路10的一端共同连通有四个第四支路管,四个第四支路管的另一端
分别与第一盘管1底部的外管、第二盘管2底部的外管、第三盘管3底部的外管、第四盘管4底部的外管相连通。
[0029]第二支路管9与第一支路管8通过连接管12相连通,第三支路管11与第四支路管也通过连接管12相连通。
[0030]第一管路7的内部结构、第一支路管8的内部结构、第二支路管9的内部结构、第二管路10的内部结构、第三支路管11的内部结构、第四支路管和连接管12的内部结构也均为夹套结构,夹套结构也包括内管5和外管6;
[0031]第一支路管8上的内管5、连接管12的内管5和第二支路管9上的内管5相连通,第一支路管8上的外管6、连接管12的外管6和第二支路管9上的外管6相连通;
[0032]第三支路管11上的内管5、连接管12的内管5和第四支路管的内管5相连通,第三支路管11上的外管6、连接管12的外管6和第四支路管上的外管6相连通。
[0033]工作原理:首先,在气体纯化阶段,往其中一个第一管路7上通入纯化的气体,然后纯化的气体分别经过四个第一支管路8进入第一盘管1的内管5中、第二盘管2的内管5中、第三盘管3的内管5中和第四盘管4的内管5中,然后将液氮通入其中一个第二管路10中,再分别经过四个第四支管路进入第一盘管1的外管6中、第二盘管2的外管6中、第三盘管3的外管6中和第四盘管4的外管6中,使得位于第一盘管1中的纯化的气体和液氮处于对流状态,然后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螺旋盘管,包括盘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本体包括从里到外依次套接的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第三盘管(3)和第四盘管(4),且所述第一盘管(1)的外部与第二盘管(2)的外部内侧相接触,所述第二盘管(2)的外部与第三盘管(3)的外部内侧相接触,所述第三盘管(3)的外部与第四盘管(4)的外部内侧相接触;所述第一盘管(1)的内部结构、第二盘管(2)的内部结构、第三盘管(3)的内部结构和第四盘管(4)的内部结构均为夹套结构,所述夹套结构包括内管(5)和外管(6),且所述内管套设在外管(6)的内部;所述盘管本体的顶部一侧还分别设有两个第一管路(7),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管路(7)的一端共同连通有四个第一支路管(8),四个所述第一支路管(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盘管(1)顶部的内管、第二盘管(2)顶部的内管、第三盘管(3)顶部的内管、第四盘管(4)顶部的内管相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管路(7)的一端共同连通有四个第二支路管(9),四个所述第二支路管(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盘管(1)顶部的外管、第二盘管(2)顶部的外管、第三盘管(3)顶部的外管、第四盘管(4)顶部的外管相连通;所述盘管本体的底部还分别设有两个第二管路(10),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管路(10)的一端共同连通有四个第三支路管(11),四个所述第三支路管(1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盘管(1)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晓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先普气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