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1931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如下组分:水泥50~100重量份、再生砖瓦类粗骨料580~600重量份、再生机制砂700~760重量份、石粉160~200重量份、粉煤灰90~130重量份、改性剂7~10重量份、水180~250重量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再生砖瓦类粗骨料100%替代石子,得到的大流态混凝土达到了免振捣、自密实的效果,可适用于路面基层、底基层等强度要求较低的部位,从而解决了道路、楼房等施工过程中,素土、砾石、水泥稳定碎石压实所需的大型压路机等设备与作业平台空间狭小相矛盾的问题,并达到节约资源、废物循环利用的目的。循环利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
,尤其涉及一种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房屋的拆除产生了大量废弃混凝土,其中由于上世纪末建筑材料以红砖、瓦片、瓷砖等为主,因此废弃混凝土中砖瓦类建筑固废所占比重不可忽略,而砖瓦破碎而成的粗骨料由于压碎值较高、吸水率较大的特点限制了其在普通混凝土中的应用,在处理废弃砖瓦的同时,更应考虑掩埋处理等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0003]近年来,园林绿化、市政道路等工程路面基层、底基层所需的水泥稳定碎石用量较大,而水泥稳定碎石性能指标及施工特点包括:(1)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强度较低;(2)水泥稳定碎石需振动压路机、三轮光碾等压路机械进行分层碾压8~10遍才能达到设计压实系数,施工程序繁琐;(3)水泥稳定碎石易出现平整度、压实度、厚度、高程尺寸等方面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专利技术这种混凝土的强度更加均匀,而且能够自流平,使表面平整度得以保障。另外,浇筑后不需施工振捣、压路机反复压实等操作,可连续浇筑施工,使基层、底基层高程尺寸更加容易控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包括如下组分:水泥50~100重量份、再生砖瓦类粗骨料580~800重量份、再生机制砂700~760重量份、石粉160~200重量份、粉煤灰90~130重量份、改性剂7~10重量份、水180~250重量份。所述改性剂由10~16重量份水性聚丙烯酸乳液或水性聚氨酯乳液与4~6.6重量份水泥粉、3~4重量份水形成。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再生砖瓦类粗骨料是由废弃砖瓦类破碎而成。可选地,所述再生砖瓦类粗骨料的表观密度为1900~2500kg/m3,5~25mm连续级配,吸水率为8~12%,压碎值为20~24%。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再生机制砂由废弃混凝土破碎而成,颗粒级配属II区中砂,亚甲蓝0.75~1.0,压碎值25~30%,吸水率5~8%,表观密度为2300~2500kg/m3。
[0008]进一步地,所述石粉是在制备所述机制砂时产生的粉状产品。可选地,所述石粉的比表面积为380~410m2/kg,密度为2700~2800kg/m3,45μm细度筛余15~18%,亚甲蓝值0.5~1.0。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还包括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阻锈剂等中的至少一种。
[0010]可选地,所述减水剂包括聚羧酸减水剂、萘系减水剂、脂肪族减水剂等。
[0011]可选地,所述引气剂包括松香热聚物、松香皂、烷基苯磺酸盐等。
[0012]可选地,所述阻锈剂包括亚硝酸钠、铬酸钾、氯化亚锡、草酸钠、苯甲酸钠等。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所述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1)将所述改性剂喷涂在再生砖瓦类粗骨料表面,干燥后得表面具有保护层的改性再生砖瓦类粗骨料。
[0015](2)将所述改性再生砖瓦类粗骨料、再生机制砂、水泥、石粉、粉煤灰、改性剂、水混合后搅拌均匀,即得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
[0016]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干燥温度为50~60℃,干燥时间为30~45min,以加速再生砖瓦类粗骨料表面的改性剂固化成膜。
[001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所述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在园林绿化、市政道路、楼房建设等中的应用。
[0018]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9](1)再生砖瓦类粗骨料具备密度小、颗粒级配良好、价格低廉的优点,但是砖瓦类骨料压碎值高,而且吸水率高,直接作为混凝土骨料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水化,导致后期强度发展不足,影响混凝土强度。为此,本专利技术首先用再生砖瓦类粗骨料100%替代石子,同时采用了由水性聚丙烯酸乳液或水性聚氨酯乳液与水泥粉为有效成分形成的改性剂。这种改性剂能够有效改善砖瓦类骨料、再生机制砂对水及改性剂的吸附,保障砖瓦类骨料混凝土的大流态保持时间,从而得到流动状态良好、能够达到自流平再生砖瓦类骨料混凝土,使基层、底基层高程尺寸更加容易控制。这是由于所述水性聚丙烯酸乳液或水性聚氨酯乳液在再生砖瓦类粗骨料表面形成保护层,同时对再生砖瓦类粗骨料表面的孔隙、微裂纹等进行填充,能够有效避免再生砖瓦类粗骨料大量吸收混凝土中的拌合水,从而避免了影响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的问题,而且经过填充后的再生砖瓦类粗骨料压碎值降低,抗压强度增加,有助于增强混凝土强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这种改性剂中掺和的水泥粉分散在保护层中后,可在混凝土中拌合水作用下参与水化,形成的水化产物有助于消除再生砖瓦类粗骨料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界面分层,使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0020](2)本专利技术的再生砖瓦类骨料混凝土具有内部结构均匀有保障、强度更高,免振捣、自密实的特点,非常适用于路面基层、底基层等强度要求较低的部位,从而解决了道路、楼房等施工过程中,素土、砾石、水泥稳定碎石压实所需的大型压路机等设备与作业平台空间狭小相矛盾的问题,并达到节约资源、废物循环利用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现通过具体实施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再生砖瓦类粗骨料配制的大流态混凝土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024](1)准备以下原料:水泥60重量份、再生砖瓦类粗骨料800重量份、再生机制砂730重量份、石粉200重量份、粉煤灰130重量份、改性剂8重量份、水250重量份。其中,所述再生
砖瓦类粗骨料颗粒级配属于5

25mm连续级配,表观密度2000kg/m3,吸水率9%,压碎值21%。所述再生机制砂由废弃混凝土破碎而成,颗粒级配属II区中砂,亚甲蓝0.8,压碎值27%,吸水率5%,表观密度为2450kg/m3。所述石粉是在制备所述机制砂时产生的粉状产品,该石粉比表面积405m2/kg,密度2730kg/m3,45μm细度筛余16%,亚甲蓝值0.75。所述水泥为P
·
O 42.5水泥,所述粉煤灰为F
·
II级。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为河南大造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乳白色液体,其固含量43%,粘度600mPa
·
s。
[0025](2)改性再生砖瓦类粗骨料的制备:将14.0重量份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5.0重量份P
·
O 42.5水泥、3.0重量份水混合后高速搅拌10min。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液用包膜机喷涂到所述再生砖瓦类粗骨料表面,完成后在55℃干燥40min,即得改性再生砖瓦类粗骨料,备用。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水泥50~100重量份、再生砖瓦类粗骨料580~800重量份、再生机制砂700~760重量份、石粉160~200重量份、粉煤灰90~130重量份、改性剂7~10重量份、水180~250重量份;其中:所述改性剂由10~16重量份水性聚丙烯酸乳液或水性聚氨酯乳液与4~6.6重量份水泥粉、3~4重量份水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砖瓦类粗骨料是由废弃砖瓦类破碎而成;优选地,所述再生砖瓦类粗骨料的表观密度为1900~2500kg/m3,5~25mm连续级配,吸水率为8%~12%,压碎值为20~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机制砂由废弃混凝土破碎而成,颗粒级配属II区中砂,亚甲蓝0.75~1.0,压碎值25~30%,吸水率5~8%,表观密度为2300~2500kg/m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红砖粗骨料大流态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粉是在制备所述机制砂时产生的粉状产品;优选地,所述石粉的比表面积为380~410m2/kg,密度为2700~2800kg/m3,45μm细度筛余15~18%,亚甲蓝值0.5~1.0。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东张洪才段佑强王目镇宋哲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城建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