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898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它解决了车载杯托温控效果较差等问题,其包括微处理器U8,微处理器U8连接有电源电路、CAN总线通信电路、电源电压检测及温度采样电路、半导体制冷片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直流风机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触摸按键冷杯与电机接口电路、杯托移门及堵转电流检测电路和杯体升降驱动及堵转电流检测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温控精度高、方便联网控制等优点。方便联网控制等优点。方便联网控制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载内饰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内饰舒适性是驾驶员对整车舒适性的直接感官感受,影响了驾驶心情与安全,对于出租车、公交车等需要长时间运行的车辆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市场上的出租车或公交车没有或仅小部分拥有简单的冷热杯托系统,但因其没有杯托盖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又因即便加了杯盖,行车情况下人工去操作也会极大地影响驾驶安全性。而传统半开放冷热杯托结合杯托升降机构及杯托移门,则同时兼顾了冷热杯托的保温冷藏效果与操作方便安全性,因此极大地改善了驾驶舒适性。但是现有车载杯托控制系统对于杯托电热控制效果较差,无法保证电加热精度。除此之外,目前现有的汽车普遍使用CAN总线控制技术,即使用中控屏来集中控制,但缺乏联网功能,使用便捷性受到限制。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加热控制组件[201810629442.0],其包括总控制单元,总控制单元包括远程信息处理模块及其车联网后台模块,远程信息处理模块和车联网后台模块相互连接,总控制单元与远程监控单元连接,总控制单元中的车联网后台模块与远程监控单元互相连接;总控制单元与图像获取单元连接,总控制单元还与车身控制器连接,车身控制器与电加热单元相互连接。
[0004]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加热系统联网控制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对于杯托温度控制效果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对于杯托温控效果好的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U8,微处理器U8连接有电源电路、CAN总线通信电路、电源电压检测及温度采样电路、半导体制冷片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直流风机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触摸按键冷杯与电机接口电路、杯托移门及堵转电流检测电路和杯体升降驱动及堵转电流检测电路。半导体制冷片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实现冷热杯托制冷或者制热的双向功能,直流风机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控制风机功率,从而控制冷热杯托整体的制冷或制热功率,由电源电压检测及温度采样电路外接温度传感器实现反馈调节,对半导体制冷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实现杯托温度的精确控制。
[0007]在上述的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中,微处理器U8的电源端连接有并联接地的去耦电容C39、C40、C41、C42、C43、C44和C45,微处理器U8的电源端通过电阻R73以及发光二极管LEDi接地,微处理器U8的复位端连接有复位电阻R70以及
接地的复位电容C43,微处理器U8的BOOT0管脚通过电阻R74接地,微处理器U8的时钟信号使用外部振荡器,微处理器U8的振荡输入输出引脚连接到无源晶振Y12两端,无源晶振Y12的两端分别并联两个接地的负载电容C37与C38,微处理器U8的SWD引脚与电源端之间并联电阻R71和R72。微处理器U8控制半导体制冷片、风机、指示氛围灯、CAN通信、杯托移门开关、杯体升降,可独立控制运行也可以组网控制运行。
[0008]在上述的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中,半导体制冷片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功率驱动器U2、功率模块Q3组成的第一H桥电路,第一H桥电路配备有继电器驱动电路Q1和继电器驱动电路Q2,功率模块Q3与继电器驱动电路Q1和继电器驱动电路Q2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Q1包括由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防反接二极管Dz 1和晶体管Q1组成的一个驱动通道,继电器驱动电路Q2包括由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防反接二极管Dz2和晶体管Q2组成的另一个驱动通道,功率驱动器U2由电阻R16与二极管D1构成电源输入防反接保护,功率驱动器U2的输入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11和限流电阻R15,功率驱动器U2的诊断使能引脚通过电阻R12与电源连接,功率驱动器U2的电流切换通道引脚连接有限流电阻R14,功率驱动器U2具有由电流采样电阻RsT1以及电阻R13与电容C11组成的滤波电路;半导体制冷片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功率驱动器U3、功率模块Q6组成的第二H桥电路,第二H桥电路配备有继电器驱动电路Q3和继电器驱动电路Q4,功率模块Q6与继电器驱动电路Q3和继电器驱动电路Q4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Q3包括由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防反接二极管Dz3和晶体管Q3组成的一个驱动通道,继电器驱动电路Q4包括由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防反接二极管Dz4和晶体管Q4组成的另一个驱动通道,功率驱动器U3由R36与二极管D2构成电源输入防反接保护,功率驱动器U3的输入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31和限流电阻R35,功率驱动器U3的诊断使能引脚通过电阻R32与电源连接,功率驱动器U3的电流切换通道引脚连接有限流电阻R34,功率驱动器U3具有由电流采样电阻RsT2以及电阻R33与电容C14组成的滤波电路。半导体制冷片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对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或制冷进行驱动,以及对半导体制冷片运行电压、电流进行检测。
[0009]在上述的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中,直流风机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功率驱动器U1,功率驱动器U1的输入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1,功率驱动器U1的诊断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2、功率驱动器U1连接有由电流检测电阻Rsf、电容C1与电阻R3构成电流采样的滤波电路,功率驱动器U1的电流采样通道切换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4,功率驱动器U1的输入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5,功率驱动器U1的输出通道连接有并联接地的电阻R6和滤波电容C2构成的下拉电路,功率驱动器U1的输出通道连接有并联接地的电阻R7和滤波电容C3构成的下拉电路。直流风机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对风机进行驱动,同时对风机电压、电流进行检测。
[0010]在上述的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中,电源电压检测及温度采样电路包括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和温度采样电路;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包括与电源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接地的二极管D4,二极管D4并联有接地的电容C21以及电阻R52并通过电阻R51与电源连接,电阻R52与电容C21之间连接有电阻R53;温度采样电路包括第一温度采样接口和第二温度采样接口,第一温度采样接口包括与电源连接的电阻R54以及接地的电容C22,电阻R54和电容C22之间连接有电阻R55,第二温度采样接口包括与电源连接的
电阻R56以及接地的电容C23,电阻R56和电容C23之间连接有电阻R57。温度传感器接口由微处理器U8对杯托底部进行采样,进而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U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处理器U8连接有电源电路(1)、CAN总线通信电路(2)、电源电压检测及温度采样电路(3)、半导体制冷片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5)、直流风机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6)、触摸按键冷杯与电机接口电路(7)、杯托移门及堵转电流检测电路(9)和杯体升降驱动及堵转电流检测电路(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处理器U8的电源端连接有并联接地的去耦电容C39、C40、C41、C42、C43、C44和C45,所述的微处理器U8的电源端通过电阻R73以及发光二极管LEDi接地,所述的微处理器U8的复位端连接有复位电阻R70以及接地的复位电容C43,所述的微处理器U8的BOOT0管脚通过电阻R74接地,所述的微处理器U8的时钟信号使用外部振荡器,所述的微处理器U8的振荡输入输出引脚连接到无源晶振Y12两端,所述的无源晶振Y12的两端分别并联两个接地的负载电容C37与C38,所述的微处理器U8的SWD引脚与电源端之间并联电阻R71和R7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5)包括功率驱动器U2、功率模块Q3组成的第一H桥电路,所述的第一H桥电路配备有继电器驱动电路Q1和继电器驱动电路Q2,所述的功率模块Q3与继电器驱动电路Q1和继电器驱动电路Q2连接,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Q1包括由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防反接二极管Dz1和晶体管Q1组成的一个驱动通道,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Q2包括由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防反接二极管Dz2和晶体管Q2组成的另一个驱动通道,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2由电阻R16与二极管D1构成电源输入防反接保护,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2的输入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11和限流电阻R15,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2的诊断使能引脚通过电阻R12与电源连接,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2的电流切换通道引脚连接有限流电阻R14,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2具有由电流采样电阻RsT1以及电阻R13与电容C11组成的滤波电路;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5)包括功率驱动器U3、功率模块Q6组成的第二H桥电路,所述的第二H桥电路配备有继电器驱动电路Q3和继电器驱动电路Q4,所述的功率模块Q6与继电器驱动电路Q3和继电器驱动电路Q4连接,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Q3包括由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防反接二极管Dz3和晶体管Q3组成的一个驱动通道,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Q4包括由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防反接二极管Dz4和晶体管Q4组成的另一个驱动通道,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3由R36与二极管D2构成电源输入防反接保护,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3的输入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31和限流电阻R35,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3的诊断使能引脚通过电阻R32与电源连接,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3的电流切换通道引脚连接有限流电阻R34,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3具有由电流采样电阻RsT2以及电阻R33与电容C14组成的滤波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半导体制冷片及带CAN通信的升降冷热杯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风机驱动及运行电流检测电路(6)包括功率驱动器U1,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1的输入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1,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1的诊断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2、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1连接有由电流检测电阻Rsf、电容C1与电阻R3构成电流采样的滤波电路,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1的电流采样通道切换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4,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1的输入控制端连接有限流电阻R5,所述的功率驱动器U1的输出通道连接有并联接地的电阻R6和滤波电容C2构成的下拉电路,所述的功率驱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汀潘建军宋君强龚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汉恒热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