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18580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按照5~10%的质量分数,将改性淀粉置于水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获得第一产物;其次、按照1~1.5%的质量分数,将高熔点脂质加入油相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获得第二产物;再次、将所述第一产物与所述第二产物按照4:1~9:1的质量比混合,高速剪切形成乳液;最后、将所述乳液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到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上述制备方法具有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能够显著降低油脂微囊表面的油脂溢出现象,还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可以作为诸多活性物质的包埋载体,适用于功能、保健食品,药品等的开发,具有广阔的推广及应用前景。及应用前景。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脂微囊
,具体涉及一种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油脂粉末,也称植脂末,是一种通过加入乳化性物质,稳定性物质等辅料将动植物的油脂以合适物质包埋,经过乳化技术喷雾干燥技术形成的具有微米尺寸的颗粒。其外观一般呈现为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等,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油脂微囊粉末不仅具有液体油固有的功能特性,含有多种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还赋予油脂良好的水分散性、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0003]喷雾干燥法是制备油脂微囊粉末的经典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功能性油脂(亚麻籽油、鱼油和葵花籽油等液体油)的包封。然而,喷雾干燥制备工艺容易导致微胶囊表面油脂溢出,并在空气暴露环境下引发油脂氧化,降低产品质量。
[0004]中国专利CN107660620B公开了一种以羊乳来源的蛋白质为壁材,经过乳化、喷雾干燥制备了羊基油脂微胶囊粉末的方法。但如何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减少表面油含量,提高微囊粉末的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仍然是一个挑战。
[0005]中国专利CN110522061B公开了一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以海藻酸盐为壁材,采用文丘里包埋方式对油脂进行包埋,然后对表层进行钙化交联,得到了微胶囊粉末。但该方法制备的油脂微胶囊中还有较多的水分以及Ca
2+
,容易触发自由基链式反应,氧化油脂、影响产品质量。/>[0006]中国专利CN107518436B公开了一种含蛋白多肽的DHA油脂微胶囊粉末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适度水解的蛋白质得到的多肽为壁材,然后与芯材、抗氧化剂以及乳化剂混合经过高压均质、喷雾干燥得到DHA微胶囊粉末。但该方案中所使用的蛋白质以及抗氧化剂等高价原料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制备成本。
[0007]基于此,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微胶囊表面油脂溢出、提高油脂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还具备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的油脂微胶囊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微胶囊表面油脂溢出、提高油脂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的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的制备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表面油脂溢出率低、氧化稳定性好、成本低廉且制备工艺简单的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表面油脂溢出率低、氧化稳定性好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的制备方法的应用。
[0011]本专利技术实现目的之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的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按照5~10%的质量分数,将改性淀粉置于水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获得第一产物;
[0013]S2、按照1~1.5%的质量分数,将高熔点脂质加入油相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获得第二产物;
[0014]S3、将所述第一产物与所述第二产物按照4:1~9:1的质量比混合,高速剪切形成乳液;
[0015]S4、将所述乳液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到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的制备方法的总体思路如下:本专利技术以改性淀粉为壁材,通过高速剪切乳化和喷雾干燥的手段,将油相以微胶囊的形式呈现,使原本的液态油脂变为了粉末油脂,降低了油相的氧化速度,使其易于储存和运输,同时保持了油相的营养功能。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向油相中添加一定质量分数的高熔点脂质,调控了油相的固化程度。由于高熔点脂质在油相中借助氢键产生的自组装行为,逐渐形成结晶以及凝胶网络结构,可导致油相的表观黏度增加,甚至达到凝胶化。而一定范围内油相表观黏度增加可以形成稳定的界面膜,提高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进而制备出能够有效降低表面油脂溢出、并提高氧化稳定性的油脂微胶囊粉末产品。
[0017]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改性淀粉在水相的含量、高熔点脂质在油相中的含量以及第一产物和第二产物的质量比等因素均会对油脂微胶囊粉末的表面出油率和氧化稳定性带来影响。改性淀粉的加入量为水相的5~10wt%,其作为乳化剂能够提升乳液内部的结构稳定性;高熔点脂质的加入量为油相的1~1.5wt%,对油相适度固化,进一步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当高熔点脂质的加入量高于上述范围,会导致油相显著结晶化,破坏乳液结构并导致乳液失稳。将第一产物与第二产物的质量比设置为4:1~9:1,能够确保改性淀粉壁材对内容物的充分包裹,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0018]优选地,所述改性淀粉的加入量为水相的10wt%,高熔点脂质的加入量为油相的1.5wt%,第一产物与第二产物的质量比为9:1。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油相选自食用油,所述食用油包括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改性淀粉为预糊化型玉米变性淀粉,其含水率不高于9%,其粘度低于90mPa*s。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以改性淀粉作为油脂微胶囊粉末的壁材,相对于蛋白质类乳化剂,不仅成本交底,而且不易存在过敏源等安全风险。
[0022]在一些较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淀粉中含有占其总质量0.1%的蛋白质以及占其总质量0.1%的脂肪。一定比例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加入具有更强的界面活性,能够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高熔点脂质包括长链脂肪酸、氢化植物油、甾醇、虫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长链脂肪酸选自硬脂酸、棕榈酸、月桂酸、肉豆蔻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长链脂肪酸为硬脂酸。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1中,加热搅拌的条件为:磁力搅拌转速400~1000rpm,温度80~90℃,时间0.5~1h。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2中,加热搅拌的条件为:磁力搅拌转速400~1000rpm,温度80~90℃,时间0.5~1h。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加热搅拌的温度设置为80~90℃,既能获得较好的溶解效果,也避免了过高的加热温度对油脂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3中,高速剪切的转速为10000~15000rpm,高速剪切的时间为1~2min。优选地,高速剪切的转速为15000rpm,高速剪切的时间为2min。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4中,喷雾干燥的进料速度为400~800mL/h,进口温度为160~180℃,出口温度为70~90℃。
[0029]本专利技术实现目的之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
[0030]本专利技术制得的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的粒径为12.5~17.0μm,初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5~10%的质量分数,将改性淀粉置于水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获得第一产物;S2、按照1~1.5%的质量分数,将高熔点脂质加入油相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获得第二产物;S3、将所述第一产物与所述第二产物按照4:1~9:1的质量比混合,高速剪切形成乳液;S4、将所述乳液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到油相半固化型油脂微囊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包括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为预糊化型玉米变性淀粉,其含水率≤9%,其粘度<90mPa*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熔点脂质包括长链脂肪酸、氢化植物油、甾醇、虫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长链脂肪酸选自硬脂酸、棕榈酸、月桂酸、肉豆蔻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加热搅拌的条件包括:磁力搅拌转速400~1000rpm,温度80~90℃,时间0.5~1h。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明蒋文馨陈芳芳吴悦寒李彦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