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3443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将红火龙果果皮干粉加入至玉米醇溶蛋白的碱溶液中,搅拌混合,过滤,得到混合液;碱溶液的pH值为11‑12;S2.调节混合液的pH值至2‑6搅拌反应后,再调整pH值至6‑8搅拌反应,而后离心,得到RG‑I型果胶@玉米醇溶蛋白微胶囊;S3.将RG‑I型果胶@玉米醇溶蛋白微胶溶解于乙醇溶液中,而后离心,再将所得沉淀物洗涤、烘干,即得RG‑I型果胶;RG‑I型果胶保留更多的RG‑I区域活性结构,且分子链短、支化度大、水溶性好,可促进乳双歧杆菌的增殖,且缩短双歧杆菌的延迟期,使其加速进入对数生长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尤其涉及一种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中最复杂、分布最广泛的多糖,具有良好的增稠性、凝胶性和稳定性,通常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的优质来源。天然果胶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聚多糖,主要由线性同型半乳糖醛酸(hg)、鼠李糖半乳糖醛酸-i(rg-i)和鼠李糖半乳糖醛酸-ii(rg-ii)等组成。hg是半乳糖醛酸残基的线性链,称为“光滑区”。rg-i被称为“毛状区域”,其主干由重复的替代鼠李糖和半乳糖醛酸残基组成,有不同类型的中性侧链分支。

2、目前,市场上的商业果胶主要以柑橘皮和苹果渣为来源,大部分为hg型果胶。然而,研究表明rg-i区域的支链结构也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且支链所带有的羟基可提高果胶的水溶性。因此,富含支链的rg-i型果胶的提取技术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3、已有中国专利使用的是酸碱法、高温高压法、超声法以及热水法来提取食品中的rg-i果胶,但存在以下几种缺陷:(1)果胶整体提取率较低(<20%);(2)所提取的果胶中rg-i占比较低(小于等于5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火龙果果皮干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洁净的红火龙果果皮进行沸水浴后,用乙醇回流抽提,再干燥制粉,即得所述红火龙果果皮干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火龙果果皮干粉与所述玉米醇溶蛋白的碱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3-5:100;所述玉米醇溶蛋白的碱溶液的质量浓度为7-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火龙果果皮干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洁净的红火龙果果皮进行沸水浴后,用乙醇回流抽提,再干燥制粉,即得所述红火龙果果皮干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火龙果果皮干粉与所述玉米醇溶蛋白的碱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3-5:100;所述玉米醇溶蛋白的碱溶液的质量浓度为7-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红火龙果果皮中提取rg-i型果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张梦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