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852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外边模角钢、内边模角钢、倒角钢片、预留孔洞、穿筋侧模和回型卡扣,倒角钢片焊接在外边模角钢和内边模角钢叠合在一起形成的叠合板两侧边上,叠合板的前后面上均设有穿筋侧模,叠合板的内侧设有若干个预留孔洞,穿筋侧模通过回型卡扣固定在叠合板的预留孔洞上。利用预制倒角钢板与角钢结合,使得生产的叠合楼板截面并非传统的矩形,而是一种上短下长的梯形截面,板与板之间形成“V”型间隙缝,凭借此方案可让叠合板互相直接留有充足的填充缝,让板与板的连接更加结实有效;同时利用钢卡扣和可移动的预应力筋穿插板使得叠合板构件可以自定尺寸,方便成型且节约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对于现有的主要楼板形式存在很多种类,各种现浇、预制楼板都各有利弊,为了探索力学性能更优、施工技术更加安全高效便捷、设计方式更加经济合理的楼板形式,产生了叠合楼板,叠合楼板是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底部安装预制构件,在浇筑上部叠合层混凝土时起目标模板作用,而后两部分混凝土形成整体受力的状态。叠合楼板兼具现浇和预制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结构形式。预制板在工厂制造。机械化程度高,生产速度快,构件质量高;预制构件的模板可重复使用,而且现浇混凝土以预制部分做模板,较全现浇结构减轻支模工作量,节省模板材料,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改善施工现场作业条件;预制部分采用预应力高强钢筋,钢筋用量可大幅降低,因而经济显著。同时大跨度叠合板还符合现代住宅楼盖的发展方向。为此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包括外边模角钢、内边模角钢、倒角钢片、预留孔洞、穿筋侧模和回型卡扣,所述倒角钢片焊接在外边模角钢和内边模角钢叠合在一起形成的叠合板两侧边上,所述叠合板的前后面上均设有穿筋侧模,所述叠合板的内侧设有若干个预留孔洞,所述穿筋侧模通过回型卡扣固定在叠合板的预留孔洞上。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倒角钢片采用钢板折弯成倒角形状。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边模角钢和内边模角钢均采用白铁皮扎弯成L型,厚度约为1.2mm

2mm。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倒角钢片焊接在外边模角钢和内边模角钢上,使得两侧边模不再呈竖直放置,而呈现倾斜角,上方向内部倾斜,截面最终呈上短下长的梯形,板与板之间形成“V”型间隙缝。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型卡扣利用旋转节点的旋转接入方法安装在穿筋侧模的两端上。
[0009]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0]S1:外边模角钢和内边模角钢的制作,采用白铁皮扎弯成L型;
[0011]S2:然后将倒角钢片焊接在外边模角钢和内边模角钢的叠后在一起的两侧面上,从而形成叠合板;
[0012]S3:将穿筋侧模通过回型卡扣安装在叠合板上的预留孔洞,完成模具的制作。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生产模具利用预制倒角钢板与角钢结合,使得生产的叠合楼板截面并非传统的矩形,而是一种上短下长的梯形截面,板与板之间形成“V”型间隙缝,凭借此方案可让叠合板互相直接留有充足的填充缝,让板与板的连接更加结实有效;同时利用钢卡扣和可移动的预应力筋穿插板使得叠合板构件可以自定尺寸,方便成型且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预应力叠合板预制尺寸的定制以及板之间的连接设计,对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工艺有了很大的改善;本方法可以提供力学性能更优,施工技术更加安全高效便捷,设计方式更加经济合理的预应力叠合楼板的连接形式。
[0014]该预应力叠合板生产工艺以及连接方法设计简单,安装便捷,施工高效,节能环保;该预应力叠合板生产工艺以及连接方法可以随时随地控制模板大小,即叠合楼板的尺寸,减少额外支模成本;该预应力叠合板生产工艺以及连接方法方便后续灌浆连接,留有充足的施工空间;该预应力叠合板生产工艺以及连接方法另两侧端模留有预应力筋穿插孔洞,留有充足的张拉预应力空间;
[0015]该模具制作材料简便,只用标准角钢,无特殊规格,价格低廉;利用回型卡连接件,带连接孔的两侧边模控制叠合楼板的大小尺寸,安装快捷;侧模设置倒角,使得生产的叠合楼板侧面倾斜,整体楼板截面为梯形。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边模角钢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边模角钢的焊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边模的侧视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合侧模正视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模板的俯视图。
[0021]图中:外边模角钢1、内边模角钢2、倒角钢片3、预留孔洞4、穿筋侧模5、回型卡扣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3]实施例: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包括外边模角钢1、内边模角钢2、倒角钢片3、预留孔洞4、穿筋侧模5和回型卡扣6,倒角钢片3焊接在外边模角钢1和内边模角钢2叠合在一起形成的叠合板两侧边上,叠合板的前后面上均设有穿筋侧模5,叠合板的内侧设有若干个预留孔洞4,穿筋侧模5通过回型卡扣6固定在叠合板的预留孔洞4上。
[0024]倒角钢片3采用钢板折弯成倒角形状。
[0025]外边模角钢1和内边模角钢2均采用白铁皮扎弯成L型,厚度约为1.2mm

2mm。
[0026]倒角钢片3焊接在外边模角钢1和内边模角钢2上,使得两侧边模不再呈竖直放置,而呈现倾斜角,上方向内部倾斜,截面最终呈上短下长的梯形,板与板之间形成“V”型间隙缝。
[0027]回型卡扣6利用旋转节点的旋转接入方法安装在穿筋侧模5的两端上。
[0028]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9]S1:外边模角钢1和内边模角钢2的制作,采用白铁皮扎弯成L型;
[0030]S2:然后将倒角钢片3焊接在外边模角钢1和内边模角钢2的叠后在一起的两侧面上,从而形成叠合板;
[0031]S3:将穿筋侧模5通过回型卡扣6安装在叠合板上的预留孔洞4,完成模具的制作。
[0032]工作原理: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包括外边模角钢1、内边模角钢2、倒角钢片3、预留孔洞4、穿筋侧模5和回型卡扣6,在外边模角钢1和内边模角钢2形成的叠合板两侧边模斜边上焊接L型钢板形成的倒角钢片3;利用回型卡扣6,带预留孔洞4的两侧边模控制叠合楼板的大小尺寸,制作简便且安装快捷;预留孔洞4可通过回型卡扣6与张拉端板连接,同时张拉端板有预留空隙穿插预应力钢筋张拉预应力;外边模角钢1和内边模角钢2通过焊接或扎弯成L型的钢板,使得两侧边模不再呈竖直放置,呈现倾斜角,上方向内部倾斜,截面最终呈梯形,外边模角钢1和内边模角钢2通过白铁皮扎弯成L型,厚度约为1.2mm

2mm,反向L型焊接至侧模,最终目的利于叠合板与叠合板之间的灌浆连接,相比普遍的无倒角叠合板,多了充足的灌浆空隙,便于施工;回型卡扣6利用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包括外边模角钢(1)、内边模角钢(2)、倒角钢片(3)、预留孔洞(4)、穿筋侧模(5)和回型卡扣(6),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钢片(3)焊接在外边模角钢(1)和内边模角钢(2)叠合在一起形成的叠合板两侧边上,所述叠合板的前后面上均设有穿筋侧模(5),所述叠合板的内侧设有若干个预留孔洞(4),所述穿筋侧模(5)通过回型卡扣(6)固定在叠合板的预留孔洞(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钢片(3)采用钢板折弯成倒角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模角钢(1)和内边模角钢(2)均采用白铁皮扎弯成L型,厚度约为1.2mm

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安国王天航李青松刘克乾滕士勇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土木建筑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