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二氧化碳钢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8061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微型二氧化碳钢瓶生产工艺,涉及钢瓶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对瓶体进行高温一次成型处理:步骤S20,沿着瓶身长度方向采用线圈加热;步骤S30,采用液压设备对瓶身进行液压塑性;步骤S40,在瓶体内部贴附润滑层,在瓶体外部外抗锈层;步骤S50,瓶体冷却定型。通过在瓶体材料中加入铬镍以及钼钒等微量金属,能够从而成分上改善瓶体的力学性能,同时,通过采用冷却剂进行液冷并且保温,区别于风冷或者常见快速水冷,通过冷却保温,能够避免瓶体因为温度快速变化而产生相变,进而影响瓶体的机械性能。瓶体的机械性能。瓶体的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二氧化碳钢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瓶领域,特别涉及微型二氧化碳钢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用于盛装压缩气体或高压液化气体的可重复充装的移动式钢质气瓶简称为钢瓶。应用于工业、医疗、运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轻量化和小型化是钢瓶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对钢瓶质量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应用于二氧化碳储存中。
[0003]现有二氧化碳钢瓶在微型化时,需要通过提高钢瓶机械性能来提高其在高压环境下的安全性。
[0004]由于钢瓶的热处理是其生产工艺中的重要步骤,因此现有的钢瓶生产工艺的重点都是集中在热处理上,通过热处理来改善其性能,但是热处理之后钢瓶由于都是采用快速水冷,导致其内部产生相变,减弱了抗疲劳性,而且,按照现有工艺生产的钢瓶,抗腐蚀能力也较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微型二氧化碳钢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对瓶体进行高温一次成型处理:步骤S20,沿着瓶身长度方向采用线圈加热;步骤S30,采用液压设备对瓶身进行液压塑性;步骤S40,在瓶体内部贴附润滑层,在瓶体外部外抗锈层;步骤S50,瓶体冷却定型。
[0006]进一步的,步骤S10中,依次对瓶体进行正火、淬火;正火温度为600至800℃,保温时间60至120min;淬火温度为700至720℃,保温时间为60至100min。
[0007]进一步的,在瓶体的内部环绕设置感应加热线圈,线圈沿着瓶体长度方向分布,输出电压不高于36V。
[0008]进一步的,感应线圈的加热温度线圈加热温度在600至1000℃之间,沿着瓶身向瓶口处线性降低;线圈加热时间持续30至60min,在加热时长达到之后,在300℃时,保温120min。
[0009]进一步的,包括步骤S41,在温度低于100℃的条件下,沿着瓶体内部涂抹润滑层;所述润滑层主要包括以下质量组分;硬脂酸锌7

12份、氧化聚乙烯蜡1.5

3.2份、氟化石墨粉0.3

0.8份、二硫化钼0.4

0.8份、氢氧化钙0.4

1.2份、硫酸钡0.5

0.6份、和水0.2

0.3份混合制成。
[0010]进一步的,步骤S40中,包括步骤S42,温度低于100℃的条件下,沿着瓶体外部涂抹抗锈层;其中,抗锈层的质量组分如下,磷酸5至10份,锌0.4至1.2份,氧化锌0.5至4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3份,水10份。
[0011]进一步的,在瓶体外部的抗锈层完全浸润并干燥后,在瓶体外部涂抹防腐超陶涂料。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0包括;步骤S51,配置质量比为10%至15%的聚丙二醇溶
液;步骤S52,在65℃的条件下对瓶体进行冷却和降温,直至瓶体的温度不高于室温;步骤S53,在室温下通风120min。
[0013]进一步的,步骤S10至S50之中,所涉及的瓶体由以下质量组分构成,碳0.5至1份,硅0.3至1份,锰0.8至0.9份,硼硫总计0.7份至0.8份,钼钒总计0.5至1份,铬镍总计1.1至1.5份,铁80至85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在瓶体材料中加入铬镍以及钼钒等微量金属,能够从而成分上改善瓶体的力学性能,同时,通过采用冷却剂进行液冷并且保温,区别于风冷或者常见快速水冷,通过冷却保温,能够避免瓶体因为温度快速变化而产生相变,进而影响瓶体的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二氧化硅钢瓶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微型二氧化碳钢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S10,对瓶体进行高温一次成型处理:
[0022]步骤S20,沿着瓶身长度方向采用线圈加热;
[0023]步骤S30,采用液压设备对瓶身进行液压塑性;
[0024]步骤S40,在瓶体内部贴附润滑层,在瓶体外部外抗锈层;
[0025]步骤S50,瓶体冷却定型。
[0026]在以下内容中,针对上述的主要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0027]参考图1,在步骤S10中,依次对瓶体进行正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
[0028]其中,正火温度为600至800℃,保温时间60至120min;
[0029]其中,淬火温度为700至720℃,保温时间为60至100min;
[0030]其中,回火温度为800至900℃,保温时间为70至130min。
[0031]作为可以一个选用的高温热处理方式,可以仅仅对瓶体进行正火和淬火,不再进行回火,以降低工艺难度,缩短对瓶体进行处理的时间。
[0032]使用时,通过先后对瓶体进行正火、淬火以及回火处理,主要是为了增加瓶体的强度,提高瓶体的机械强度和抗疲劳能力,从而使瓶体内部的二氧化碳处于高压状态下时,也能够正常使用。
[0033]参考图1,在步骤S20,在瓶体的内部环绕设置感应加热线圈,线圈沿着瓶体长度方
向分布,输出电压不高于36V;
[0034]进一步的,感应线圈的加热温度线圈加热温度在600至1000℃之间,沿着瓶身向瓶口处线性降低;
[0035]进一步的,线圈加热时间持续30至60min,在加热时长达到之后,在300℃时,保温120min。
[0036]使用时,利用对感应线圈对瓶体进行感应加热,能够使瓶体内的奥氏体进一步的形成细化,在瓶体内分布的更加均匀,从而能够显著的改变瓶体的韧性,防止在温度快速降低的条件下,产生裂痕。
[0037]参考图1,步骤S40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0038]步骤S41,在温度低于100℃的条件下,沿着瓶体内部涂抹润滑层;
[0039]具体而言,所述润滑层主要包括以下质量组分;硬脂酸锌7

12份、氧化聚乙烯蜡1.5

3.2份、氟化石墨粉0.3

0.8份、二硫化钼0.4

0.8份、氢氧化钙0.4

1.2份、硫酸钡0.5

0.6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型二氧化碳钢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对瓶体进行高温一次成型处理:步骤S20,沿着瓶身长度方向采用线圈加热;步骤S30,采用液压设备对瓶身进行液压塑性;步骤S40,在瓶体内部贴附润滑层,在瓶体外部外抗锈层;步骤S50,瓶体冷却定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二氧化碳钢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依次对瓶体进行正火、淬火;正火温度为600至800℃,保温时间60至120min;淬火温度为700至720℃,保温时间为60至10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二氧化碳钢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瓶体的内部环绕设置感应加热线圈,线圈沿着瓶体长度方向分布,输出电压不高于36V。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二氧化碳钢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的加热温度线圈加热温度在600至1000℃之间,沿着瓶身向瓶口处线性降低;线圈加热时间持续30至60min,在加热时长达到之后,在300℃时,保温120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二氧化碳钢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0中,包括步骤S41,在温度低于100℃的条件下,沿着瓶体内部涂抹润滑层;所述润滑层主要包括以下质量组分;硬脂酸锌7

12份、氧化聚乙烯蜡1.5

3.2份、氟化石墨粉0.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锋徐健黄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上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