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恒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6490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与液体调温介质热交换面积大、可快速调温且电池组各处温度均匀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恒温系统,包括电池组、换热器、换热管道、制冷系统及发热体,电池组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电池体;换热器包括壳体及分隔壳体内腔形成热水道和冷水道的金属阻隔件;换热管道穿设电池体之间并与各层电池体接触,换热管道一端与热水道输入端连通,其另一端与热水道输出端连通,换热管道与热水道输入端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换热管道与热水道输出端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一泵体;制冷系统输入端与冷水道输出端连通,制冷系统输出端与冷水道输入端连通;还包括与温度传感器、发热体及制冷系统电连接的控制系统。连接的控制系统。连接的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恒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恒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池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约占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30

45%,其中,动力电池的成本占电池驱动系统成本的75

85%。动力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首先,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中的能量与功率性能,温度较低时,电池的可用容量将迅速发生衰减,在过低温度下对电池进行充电,则可能引发瞬间的电压过充现象,造成内部析锂并进而引发短路。其次,锂离子电池的热相关问题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生产制造环节的缺陷或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池局部过热,进而引起连锁放热反应,最终造成冒烟、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的热失控事件,威胁车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或存放温度影响其使用寿命,电池的适宜温度一般在10~3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目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为大型化电源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换热器、换热管道、用于提供低温冷介的制冷系统,以及用于向换热管道内换热用水升温提供热源的发热体,所述电池组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电池体;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腔中部的金属阻隔件,所述金属阻隔件分隔壳体的内腔形成独立设置的热水道和冷水道;所述换热管道穿设于所述电池体之间并与各层电池体接触以与电池体换热,换热管道的一端与热水道的输入端连通,换热管道的另一端与热水道的输出端连通,换热管道与热水道输入端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换热管道与热水道输出端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泵体,所述换热管道与热水道共同用于传输换热用水;制冷系统的输入端与冷水道的输出端连通,制冷系统的输出端与冷水道的输入端连通;还包括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电信号并控制发热体或制冷系统工作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发热体以及制冷系统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安装壳,各所述电池体收容于安装壳内并阵列设置,所述安装壳上开设有用于穿设换热管道输出端的第一穿接孔、以及用于穿设换热管道输入端的第二穿接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罐、制冷器以及冷介质管,所述第一储液罐内存储有调温用水,第一储液罐的输入端与冷水道的输出端连通,第一储液罐的输出端与冷水道的输入端连通,第一储液罐输出端与冷水道输入端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泵体,冷介质管收容于第一储液罐内并浸没于调温用水中,冷介质管的一端与制冷器的输入端连通,冷介质管的另一端与制冷器的输出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益华敖文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米惜智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