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旭林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6411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包括台车本体,台车本体的工作模式包括支撑模式和行进模式,台车本体通过驱动装置实现支撑模式和行进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其中,处于支撑模式时,台车本体对隧道管片形成支撑;处于行进模式时,台车本体在行进的同时对隧道管片形成辅助支撑。本申请中,处于支撑模式下,管片撑板可以对隧道内侧的隧道管片形成支撑;而处于行进模式下时,移动轮在辅助台车本体移动的同时也对隧道管片进行一定支撑,降低隧道坍塌的风险;再者,多个台车本体可以通过连接插板、连接机构和接头进行连接,而其他台车本体均由第一个台车本体提供动力既能节省所需能源,越能减小台车本体的使用体积,便与其移动或者转移到其他位置使用。动或者转移到其他位置使用。动或者转移到其他位置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


[0001]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地铁的建设也逐步的上升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层面,盾构法已成为城市地铁隧道的主要工法。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具有安全可靠,地层适应性强,工效高,对地面交通及建筑物干扰小,可穿越江河、湖泊及既有铁路、公路、地铁、桥梁、通道、管线等特点。
[0003]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09519199A的文献提供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支撑台车,其通过伸缩机构可以对隧道管片达到支撑的效果,通过行走装置可以使台车移动。但是,该支撑台车在移动过程中无法对隧道管片进行支撑,存在坍塌的安全隐患;再者,该支撑台车体积较大,拆卸安装耗费时间较长,降低了施工效率。
[0004]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一系列缺陷,本专利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包括:
[0006]台车本体1,所述台车本体1包括用于支撑和行走使用的主框架101,所述主框架101包括承载架A1011和承载架B1012,所述承载架A1011和承载架B1012呈前后对称结构设置且之间通过四个承接连板1013固定连接,所述承接连板1013的内侧对称固定设置有驱动载板1014和稳固载板1015;
[0007]驱动装置102,所述驱动装置102用于为隧道管片的支撑提供动力,所述驱动装置102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传动齿轮103,所述传动齿轮103的外侧啮合设置有齿板104,所述齿板104用于传输动力;
[0008]导向杆A105,所述导向杆A105用于将管片撑板110向外展开并贴合隧道管片以对隧道管片形成支撑,所述导向杆A105滑动限位于承载架A1011的轴线处,所述导向杆A105固定设置于齿板104的一侧,所述导向杆A105的外侧铰接有三个支撑推杆A108,所述支撑推杆A108的另一端均铰接有顶杆A109,所述顶杆A109的另一端均滑动穿过承载架A1011延伸至承载架A1011的外侧并与管片撑板1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09]导向杆B106,所述导向杆B106用于将移动轮114向外展开并贴近隧道管片,行走的同时也能对隧道管片形成支撑,所述导向杆B106滑动限位于承载架B1012的轴线处,所述导向杆B106固定设置于齿板104的另一侧,所述导向杆B106的外侧铰接有三个支撑推杆B111,所述支撑推杆B111的另一端均铰接有顶杆B112,所述顶杆B112的另一端均滑动穿过承载架B1012延伸至承载架A1011的外侧并固接有动轮载板113,所述动轮载板113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移动轮114;
[0010]所述台车本体1的工作模式包括支撑模式和行进模式,台车本体1通过驱动装置
102实现支撑模式和行进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其中,当处于支撑模式时,台车本体1用于对隧道管片形成支撑;当处于行进模式时,台车本体1在行进的同时对隧道管片形成辅助支撑。
[0011]三个顶杆A109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位于中间的顶杆A109呈竖直结构设置,位于两侧的顶杆A109分别垂直设置于位于中间顶杆A109的两侧;
[0012]三个顶杆B112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位于中间的顶杆B112呈竖直结构设置,位于两侧的顶杆B112分别垂直设置于位于中间顶杆B112的两侧。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需要对隧道管片进行支撑时,启动驱动装置102带动传动齿轮103转动,进而驱动齿板104向一侧移动,从而带动导向杆A105向外侧移动,此时,导向杆A105推动支撑推杆A108以使支撑推杆A108与导向杆A105之间的夹角增大,支撑推杆A108推动顶杆A109沿承载架A1011的径向移动,进而实现管片撑板110的扩展,从而对隧道管片形成支撑;当需要台车本体1进行移动时,反向转动传动齿轮103,齿板104反向移动,从而带动导向杆B106推动支撑推杆B111,支撑推杆B111与导向杆B106之间的夹角增大,从而通过支撑推杆B111推动顶杆B112沿承载架B1012的径向移动,移动轮114靠近隧道管片,同时,管片撑板110收回,便于台车本体1进行移动,而在行走的过程中对隧道管片达到支撑的效果,同时,降低隧道2坍塌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0014]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顶杆A109上均滑动套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均固定连接到所述承载架A1011的侧壁上,所述顶杆A109的侧壁套接有辅助弹簧401,所述辅助弹簧401设置于管片撑板110的内侧与固定板4的外侧之间。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辅助弹簧401可以使管片撑板110更加的贴合隧道管片。
[0016]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承载架B1012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机构5,所述承载架A10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柱6,连接机构5与连接柱6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柱6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所述承载架A1011和承载架B1012的底端开设有缺口。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机构5和连接柱6可以将多个台车本体1依次连接在一起,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台车本体1的数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便于多个台车本体1的转移,而底端的缺口也便于车辆和人员通过,便于其他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0018]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机构5包括电机501,所述电机501的驱动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502,所述第一带轮502通过同步带503与第二带轮50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带轮50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盘505,所述转盘505的通过传导柱固定连接有固定盘507,所述固定盘507靠近转盘50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508,所述固定盘507和固定块508之间设置有卡槽509,所述转盘505的一端开设有三个滑槽506,所述固定块508的内侧滑动设置有连接支架510,所述连接支架510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滑柱511,所述滑柱511滑动设置于滑槽506的内侧,所述连接支架510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夹板512,所述连接支架510滑动设置于卡槽509的内侧。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启动电机501带动第一带轮502转动,第一带轮502通过同步带503带动第二带轮504转动,第二带轮504带动转盘505转动,从而使滑柱511在滑槽506的内侧滑动,滑柱511之间相互靠近,而滑柱511带动连接支架510和连接夹板512靠近合拢,对连接柱6形成夹持,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以将多个台车本体1之间连接起来以满足实际需要。
[0020]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电机501和固定盘507均固定设置于承载架B1012的外侧,所述连接夹板512均设置为弧形,所述连接支架510的设置为“L”形,所述连接夹板512的内侧设置有防滑纹。...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包括台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本体(1)包括主框架(101),所述主框架(10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02),所述台车本体(1)的工作模式包括支撑模式和行进模式,所述台车本体(1)通过驱动装置(102)实现支撑模式和行进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其中,当处于支撑模式时,所述台车本体(1)用于对隧道管片形成支撑;当处于行进模式时,所述台车本体(1)在行进的同时对隧道管片形成辅助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01)包括承载架A(1011)和承载架B(1012),所述承载架A(1011)和承载架B(1012)的底端开设有缺口,所述承载架A(1011)和承载架B(1012)呈前后对称结构设置且之间通过四个承接连板(1013)固定连接,所述承接连板(1013)的内侧对称固定设置有驱动载板(1014)和稳固载板(10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02)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传动齿轮(103),所述驱动装置(102)固定设置于驱动载板(1014)的顶端,所述传动齿轮(103)转动设置于稳固载板(1015)的一侧,所述传动齿轮(103)的外侧啮合设置有齿板(104),所述齿板(104)用于传输动力,所述齿板(104)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杆A(105)和导向杆B(106),其中:所述导向杆A(105)用于将管片撑板(110)向外展开并贴合隧道管片以对隧道管片形成支撑,所述导向杆A(105)滑动限位于承载架A(1011)的轴线处,所述导向杆A(105)的外侧铰接有三个支撑推杆A(108),所述支撑推杆A(108)的另一端均铰接有顶杆A(109),所述顶杆A(109)的另一端均滑动穿过承载架A(1011)延伸至承载架A(1011)的外侧并与管片撑板(1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B(106)用于将移动轮(114)向外展开并贴近隧道管片,行走的同时也能对隧道管片形成支撑,所述导向杆B(106)滑动限位于承载架B(1012)的轴线处,所述导向杆B(106)的外侧铰接有三个支撑推杆B(111),所述支撑推杆B(111)的另一端均铰接有顶杆B(112),所述顶杆B(112)的另一端均滑动穿过承载架B(1012)延伸至承载架A(1011)的外侧并固接有动轮载板(113),所述动轮载板(113)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移动轮(1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三个顶杆A(109)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位于中间的顶杆A(109)呈竖直结构设置,位于两侧的顶杆A(109)分别垂直设置于位于中间顶杆A(109)的两侧;三个顶杆B(112)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位于中间的顶杆B(112)呈竖直结构设置,位于两侧的顶杆B(112)分别垂直设置于位于中间顶杆B(112)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A(109)上均滑动套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均固定连接到所述承载架A(1011)的侧壁上,所述顶杆A(109)的侧壁均套接有辅助弹簧(401),所述辅助弹簧(401)设置于管片撑板(110)的内侧与固定板(4)的外侧之间,辅助弹簧(401)使得管片撑板(110)更加的贴合隧道管片;所述辅助弹簧(401)在不使用时为压缩状态,所述辅助弹簧(401)在使用时为释放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隧道管片支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B(1012)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机构(5),所述承载架A(10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柱(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林王建梁朝玉王飞王观璐孟令琛王新洁党博翔许强张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张旭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