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6170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包括支座、油压千斤顶、测力计底板、测力计、弧形垫板、液压联轴节、艉轴和监测计算机,所述液压联轴节端部设有艉轴,所述支座上设有油压千斤顶,所述油压千斤顶上设有测力计底板,所述测力计底板上设有测力计,所述测力计上设有弧形垫板,所述弧形垫板位于所述艉轴下方,且所述弧形垫板与艉轴接触,所述监测计算机与所述测力计之间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测力计检测油压千斤顶施加的外力数值,并将检测到的外力数值转化为电信号上传给监测计算机,通过监测计算机实时显示油压千斤顶施加的外力数据,这样能够精准的监测到校中期间负载状况,测量精度高,调节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轴系校中
,具体为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26000T自卸船采用电马达作为主推进装置,轴系由艉管轴承、中间轴承、推力轴承支撑,各轴承负荷对于轴承位移变化较敏感,校中数据的公差范围远小于常规船轴系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校中过程中精确测量各参数,提高测量精度,以满足轴系校中要求。
[0003]轴系计算报告中要求在艉轴法兰处外加14.999
±
1KN的顶举负载,而且要求在轴系对中期间实时监测该数据;船舶下水后,在艉轴下方外加负载,但艉轴仍在上、左、右三个方向处于自由状态,水流波动对轴系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测量不精确将影响轴系对中结果,可能导致轴系校中失败;
[0004]因此需要一种测量精度高、可实时显示外加负载的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以解决船舶下水后,在艉轴下方外加负载,但艉轴仍在上、左、右三个方向处于自由状态,水流波动对轴系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测量不精确将影响轴系对中结果,可能导致轴系校中失败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包括支座、油压千斤顶、测力计底板、测力计、弧形垫板、液压联轴节、艉轴和监测计算机,所述液压联轴节端部设有艉轴,所述支座上设有油压千斤顶,所述油压千斤顶上设有测力计底板,所述测力计底板上设有测力计,所述测力计上设有弧形垫板,所述弧形垫板位于所述艉轴下方,且所述弧形垫板与艉轴接触,所述监测计算机与所述测力计之间电性连接。
[0007]其中,所述支座包括钢管和两个圆盘,两个圆盘分别焊接在所述钢管的两端。
[0008]其中,所述测力计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监测计算机之间电性连接。
[0009]其中,所述测力计下方设有第一挤压杆,所述第一挤压杆端部设有与所述油压千斤顶接触的第一挤压块。
[0010]其中,所述测力计上方设有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二挤压杆端部设有与所述艉轴接触的第二挤压块。
[0011]其中,所述测力计底板上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挤压杆相配合的第一穿插孔,所述测力计底板下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穿插孔的第一挤压槽,所述第一挤压块位于所述第一挤压槽内侧,且所述第一挤压杆贯穿所述第一穿插孔与所述第一挤压块连接。
[0012]其中,所述测力计底板下表面围绕所述第一挤压槽开设有油顶外圆,所述油压千斤顶端部位于所述油顶外圆内部,且所述油压千斤顶端部位于所述油顶外圆内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挤压块接触。
[0013]其中,所述弧形垫板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艉轴表面弧度相配合的弧形槽。
[0014]其中,所述弧形槽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挤压槽,所述弧形垫板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挤压槽的第二穿插孔,所述第二挤压块位于所述第二挤压槽内部,所述第二挤压杆贯穿所述第二穿插孔与所述第二挤压块连接。
[0015]其中,所述第二挤压块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挤压块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挤压槽的内径尺寸,且所述第二挤压块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穿插孔的内径尺寸。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通过支座对油压千斤顶、测力计底板、测力计和弧形垫板进行支撑,使得弧形垫板与艉轴接触,然后调节油压千斤顶的高度,油压千斤顶产生上升的力,并传递给测力计和弧形垫板,从而对艉轴施加校中的外力,同时通过测力计检测油压千斤顶施加的外力数值,并将检测到的外力数值转化为电信号上传给监测计算机,通过监测计算机实时显示油压千斤顶施加的外力数据,这样能够精准的监测到校中期间负载状况,测量精度高,调节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并记录校中期间负载变化情况,如果该负载示值超出公差范围,立即停止校中工作,重新调整该负载至要求范围,重新开始校中工作,直至完全满足轴系校中报告要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监测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主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支座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测力计底板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弧形垫板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测力计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

7中:10、支座;20、油压千斤顶;30、测力计底板;31、油顶外圆;32、第一挤压槽;33、第一穿插孔;40、测力计;41、外壳;42、第一挤压杆;43、第一挤压块;44、第二挤压杆;45、第二挤压块;50、弧形垫板;51、弧形槽;52、第二挤压槽;53、第二穿插孔;60、液压联轴节;70、艉轴;80、监测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图中实线表示电性连接,虚线表示信号连接,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包括支座10、油压千斤顶20、测力计底板30、测力计40、弧形垫板50、液压联轴节60、艉轴70和监测计算机80;液压联轴节60端部设有艉轴70,通过螺栓将油压千斤顶20固定安装在支座10上,通过支座10支撑住油压千斤顶20,通过螺栓将测力计底板30固定安装在油压千斤顶20顶部,通过螺栓将测力计40固定安装在测力计底板30上,通过螺栓将弧形垫板50固定安装
在测力计40顶部,监测计算机80与测力计40之间电性连;
[0028]其中,在对艉轴70进行校中时,将该检测装置放置在艉轴70下方,并使弧形垫板50处于艉轴70的正下方,然后通过油压千斤顶20调节该检测装置的高度,使得弧形垫板50与艉轴70接触,然后调节油压千斤顶20的高度,油压千斤顶20产生上升的力,并传递给测力计40和弧形垫板50,从而对艉轴70施加校中的外力,同时通过测力计40检测油压千斤顶20施加的外力数值,并将检测到的外力数值转化为电信号上传给监测计算机80,通过监测计算机80实时显示油压千斤顶20施加的外力数据,这样能够精准的监测到校中期间负载状况,测量精度高,调节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0029]其中,支座10包括钢管和两个圆盘,两个圆盘分别焊接在钢管的两端,通过两个圆盘和钢管组成支座10,在使用时,底部的圆盘与地面接触,提高了稳定性,且油压千斤顶20通过螺栓可以安装在顶部的圆盘上,便于油压千斤顶20的安装。
[0030]其中,测力计40包括外壳41和设置在外壳41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监测计算机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包括支座(10)、油压千斤顶(20)、测力计底板(30)、测力计(40)、弧形垫板(50)、液压联轴节(60)、艉轴(70)和监测计算机(80),所述液压联轴节(60)端部设有艉轴(7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0)上设有油压千斤顶(20),所述油压千斤顶(20)上设有测力计底板(30),所述测力计底板(30)上设有测力计(40),所述测力计(40)上设有弧形垫板(50),所述弧形垫板(50)位于所述艉轴(70)下方,且所述弧形垫板(50)与艉轴(70)接触,所述监测计算机(80)与所述测力计(40)之间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0)包括钢管和两个圆盘,两个圆盘分别焊接在所述钢管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计(40)包括外壳(4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41)内部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监测计算机(80)之间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计(40)下方设有第一挤压杆(42),所述第一挤压杆(42)端部设有与所述油压千斤顶(20)接触的第一挤压块(4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计(40)上方设有第二挤压杆(44),所述第二挤压杆(44)端部设有与所述艉轴(70)接触的第二挤压块(4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系校中外加载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计底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春雷吴侃郭列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