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614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包括:可对插连接的母座和公头;所述母座长端子和公端长端子之间具有两个接触点,所述母座短端子和公端短端子之间也具有两个接触点,互配后形成单边双触点的结构;公端长端子侧板和公端短端子侧板设置为S形,使其具有弹性的结构,能够实现浮动功能;通过塑胶体外侧铁壳的设计,增大传输面积,实现大电流传输;在公端塑胶体内与端子接触部采用导电塑胶,具备高速传输的能力。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的浮动连接器稳定性不高、无法传输大电流,不具备高速能力的问题。具备高速能力的问题。具备高速能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浮动连接器指的是便于与配对连接器对准连接而具有活动安装件的连接器。
[0003]常规的浮动连接器没有专用传输大电流端子,无法传输大电流,不具备高速传输能力。客户若有需求,则需分别使用电源连接器和浮动连接器,或者将浮动连接器多根信号端子并联转输大电流,但势必会增加连接器整体长度。且只能提供低速信号的传输,单点接触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种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包括:可对插连接的母座和公头;
[0006]其中所述母座包括:母座塑胶体、设置于母座塑胶体内用于固定母座端子的母座固定座,在所述母座塑胶体的插口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颚部和下颚部,在所述上颚部和下颚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母座前铁壳,在母座塑胶体插口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母座长端子和母座短端子;
[0007]所述公头包括:公端塑胶体、设置于公端塑胶体内用于固定公端端子的公端固定座、公端塑胶芯和公端导电塑胶,在所述公端塑胶体的插口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公端前铁壳,在所述公端塑胶体插口端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公端端子的公端塑胶芯,所述公端塑胶芯的上下两侧分别和公端塑胶体之间形成第二开和第三开口;
[0008]其中所述上颚部及外侧的母座前铁壳和母座长端子构成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可插设于第二开口内,所述下颚部及外侧的母座前铁壳和母座短端子构成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可插入第三开口内,所述公端塑胶芯及两侧的公端长端子和公端短端子构成第三插入部,所述第三插入部可插入第一开口内;
[0009]所述母座长端子和公端长端子之间具有两个接触点,所述母座短端子和公端短端子之间也具有两个接触点。
[0010]优选地,所述母座长端子呈L形设置,其一条边依次设置有母座长端子导向板、第一接触点A、第二接触点A、母座长端子第一折弯、母座长端子第二折弯,其另一边设置有母座长端子侧板,其包括至少两条可插入母座固定座的母座长端子固定板。
[0011]优选地,所述母座短端子呈L形设置,其一条边依次设置有母座短端子导向板、第三接触点A、第四接触点A、母座短端子第一折弯、母座短端子第二折弯,其另一边设置有母座短端子侧板,其包括至少两条可插入母座固定座的母座短端子固定板。
[0012]优选地,所述公端长端子呈L形设置,其一条边依次设置有公端长端子导向板、第一接触点B、第二接触点B、公端长端子第一折弯、公端长端子第二折弯,其另一边设置有公
端长端子侧板,其包括至少两条可插入公端固定座的公端长端子固定板。
[0013]优选地,所述公端短端子呈L形设置,其一条边依次设置有公端短端子导向板、第三接触点B、第四接触点B、公端短端子第一折弯、其另一边设置有公端短端子侧板,至少两条可插入公端固定座的公端短端子固定板。
[0014]优选地,所述公端长端子侧板和公端短端子侧板设置为S形。
[0015]优选地,所述母座长端子第一折弯、母座短端子第一折弯、公端长端子第一折弯、公端短端子第一折弯均设置为两段折弯,且其两段折弯的方向不在同一平面。
[0016]优选地,所述母座长端子第二折弯与母座长端子侧板之间设置有母座长端子S折弯,同样的,所述母座短端子第二折弯与母座短端子侧板之间设置有母座短端子S折弯,所述公端长端子第二折弯与公端长端子侧板之间设置有公端长端子S折弯,公端短端子的一边与公端短端子侧板之间设置有公端短端子S折弯。
[0017]优选地,所述母座长端子第二折弯的前端、所述母座短端子第二折弯的前端、所述公端长端子第二折弯的前端、所述公端短端子S折弯的前端分别设置有母座长端子限位筋、母座短端子限位筋、公端长端子限位筋、公端短端子限位筋。
[0018]优选地,当所述母座与公头对插后,所述第一接触点A与第二接触点B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点A与所述第一接触点B接触、所述第三接触点A与所述第四接触点B接触、所述第四接触点A与所述第三接触点B接触,形成单边双触点的结构。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1、母座和公头的各端子均具有弹性结构,互配后形成单边双触点的结构,增加了接触的可行性及稳定性;
[0021]2、公端长端子侧板和公端短端子侧板设置为S形,使其具有弹性的结构,能够实现浮动功能,能包容装配的累积公差,提高了装配的可靠性;
[0022]3、通过采用片状的母座前铁壳和公端前铁壳的设计,使得导体截面积最大化,实现了较小的导体电阻;同时,公端前铁壳与母座前铁壳通过多弹片以及多点接触,降低了接触电阻,从而实现大电流传输;
[0023]4、在公头内部采用公端导电塑胶与公头端子接触,实现高速传输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母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公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母座和公头的剖面立体图;
[0028]图5为母座和公头分开时的剖视图;
[0029]图6为母座和公头对插后的剖视图;
[0030]图7为母座长端子和母座短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公头长端子和公头短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母座长端子和母座短端子插入母座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母座塑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母座塑胶体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为图11中B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图13为母座固定座和母座塑胶体的组装示意图;
[0037]图14为母座前铁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15为母座后铁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16为母座前铁壳和母座后铁壳与母座塑胶体的装配图;
[0040]图17为母座下铁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18为母座下铁壳未装入母座塑胶体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19为母座下铁壳装入母座塑胶体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20为公头的立体剖视图;
[0044]图21为公端塑胶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5]图22为公端导电塑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6]图23为公端前铁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7]图24为公端固定座与公端塑胶体的装配图;
[0048]图25为公端塑胶体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9]图26为公头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50]附图标记:
[0051]1‑
母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对插连接的母座和公头;其中所述母座包括:母座塑胶体、设置于母座塑胶体内用于固定母座端子的母座固定座,在所述母座塑胶体的插口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颚部和下颚部,在所述上颚部和下颚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母座前铁壳,在母座塑胶体插口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母座长端子和母座短端子;所述公头包括:公端塑胶体、设置于公端塑胶体内用于固定公端端子的公端固定座、公端塑胶芯和公端导电塑胶,在所述公端塑胶体的插口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公端前铁壳,在所述公端塑胶体插口端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公端端子的公端塑胶芯,所述公端塑胶芯的上下两侧分别和公端塑胶体之间形成第二开和第三开口;其中所述上颚部及外侧的母座前铁壳和母座长端子构成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可插设于第二开口内,所述下颚部及外侧的母座前铁壳和母座短端子构成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可插入第三开口内,所述公端塑胶芯及两侧的公端长端子和公端短端子构成第三插入部,所述第三插入部可插入第一开口内;所述母座长端子和公端长端子之间具有两个接触点,所述母座短端子和公端短端子之间也具有两个接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长端子呈L形设置,其一条边依次设置有母座长端子导向板、第一接触点A、第二接触点A、母座长端子第一折弯、母座长端子第二折弯,其另一边设置有母座长端子侧板,其包括至少两条可插入母座固定座的母座长端子固定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短端子呈L形设置,其一条边依次设置有母座短端子导向板、第三接触点A、第四接触点A、母座短端子第一折弯、母座短端子第二折弯,其另一边设置有母座短端子侧板,其包括至少两条可插入母座固定座的母座短端子固定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大电流小间距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长端子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礼庆姚泽林
申请(专利权)人:富加宜电子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