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76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所述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由第一纤维与第二纤维经纬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纤维由钛镍合金纤维、布料主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缠绕设置而成;所述钛镍合金纤维与聚氨酯纤维呈螺纹状交叉缠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通过于布料主纤维的外部分别缠绕钛镍合金纤维与聚氨酯纤维,同时通过设置的钛镍合金纤维与聚氨酯纤维呈螺纹状进行缠绕交织,并通过钛镍合金纤维自身的良好形状记忆恢复性,以及聚氨酯纤维自身具备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使得染色布再被纺织成布料后,能够具备良好的抗皱能力,以及在被压折恢复后,不会留下印痕,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布料制成服装的美观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


[0001]本技术涉及染色布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

技术介绍

[0002]印染纺织物经受外界的作用而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也称色牢度。纺织物经过染色、印花以后,有时还要经过其他工序,如毛织物的缩绒、合成纤维纺织物的热定形等;在服用过程中要接触大气、汗渍,经受洗涤、摩擦和熨烫等外界作用。这些都能使印染纺织品发生不同程度的褪色、变色染色布,将坯布、梭织布、针织布等通过专业的染色设备进行装箱、缝头、烧毛、退浆氧漂、丝光、定型、染色、后整理、预缩定型等工艺生产出来的成品布就是染色布。
[0003]染色后的布料具备良好美观的外形,能够适合被制作成各种普通服装,或是制作成各种特殊服装,从而提高染色布料整体的美观度,以及制作完成后的服装的美观度与功能性。
[0004]染色布在受压后或折叠的时间过长后,其表面易出现条纹型褶皱,虽然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能够恢复,但是会留下印痕,从而导致布料的美观性和舒适性下降。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解决了染色布料的抗皱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由第一纤维与第二纤维经纬交织而成;
[0008]所述第一纤维由钛镍合金纤维、布料主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缠绕设置而成;
[0009]所述钛镍合金纤维与聚氨酯纤维呈螺纹状交叉缠绕;
[0010]所述布料主纤维由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氨纶纤维具备良好的弹性和伸缩性,有效的提高了面料的抗拉强度,所述第一纤维由螺纹状进一步加工成平面状,之后与第二纤维交织形成服装面料,当这服装表面接触高温时,钛镍合金纤维形变触发,钛镍合金纤维由平面状变化成螺纹状。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纤维由防尘纤维与亲肤纤维缠绕设置于粘接料的外部形成。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纤维与第二纤维呈十字状交叉叠加,所述第一纤维与第二纤维的十字状交叉叠加后使得面料整体更加牢固不易断裂松动。
[0013]优选的,所述防尘纤维由防尘棉材料制成,所述防尘纤维的设置有效的阻止灰尘进入到服装内部。
[0014]优选的,所述亲肤纤维由亲肤棉材料制成,所述亲肤纤维为亲肤棉,所述亲肤纤维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人员穿戴的舒适感。
[0015]优选的,所述亲肤纤维与防尘纤维交叉缠绕并通过粘接料进行固定。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通过于布料主纤维的外部分别缠绕钛镍合金纤维与聚氨酯纤维,同时通过设置的钛镍合金纤维与聚氨酯纤维呈螺纹状进行缠绕交织,并通过钛镍合金纤维自身的良好形状记忆恢复性,以及聚氨酯纤维自身具备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使得染色布再被纺织成布料后,能够具备良好的抗皱能力,以及在被压折恢复后,不会留下印痕,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布料制成服装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
[0022]1、第一纤维,
[0023]101、钛镍合金纤维,102、布料主纤维,103、聚氨酯纤维,
[0024]2、第二纤维,
[0025]201、粘接料,202、亲肤纤维,203、防尘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纤维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由第一纤维1与第二纤维2经纬交织而成;
[0028]所述第一纤维1由钛镍合金纤维101、布料主纤维102与聚氨酯纤维103缠绕设置而成;
[0029]所述钛镍合金纤维101与聚氨酯纤维103呈螺纹状交叉缠绕;
[0030]所述布料主纤维102由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氨纶纤维具备良好的弹性和伸缩性,有效的提高了面料的抗拉强度,所述第一纤维1由螺纹状进一步加工成平面状,之后与第二纤维2交织形成服装面料,当这服装表面接触高温时,钛镍合金纤维101形变触发,钛镍合金纤维101由平面状变化成螺纹状,从而将高温与人体分隔,从而有效提高了服装整体的耐高温程度。
[0031]所述第二纤维2由防尘纤维203与亲肤纤维202缠绕设置于粘接料201的外部形成。
[0032]所述第一纤维1与第二纤维2呈十字状交叉叠加,所述第一纤维1与第二纤维2的十字状交叉叠加后使得面料整体更加牢固不易断裂松动。
[0033]所述防尘纤维203由防尘棉材料制成,所述防尘纤维203为防尘棉材质,所述防尘纤维203的设置有效的阻止灰尘进入到服装内部,同时提高了布料染色的效果。
[0034]所述亲肤纤维202由亲肤棉材料制成,所述亲肤纤维202为亲肤棉,所述亲肤纤维
202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人员穿戴的舒适感。
[0035]所述亲肤纤维202与防尘纤维203交叉缠绕并通过粘接料201进行固定。
[003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7]通过于布料主纤维102的外部交织缠绕钛镍合金纤维101与聚氨酯纤维103,从而形成第一纤维1;
[0038]之后通过粘接料201分别粘接亲肤纤维202与防尘纤维203,从而形成第二纤维2;
[0039]之后将第一纤维1与第二纤维2,以交叉叠加的方式纺织成为面料,从而使得面料具备良好的抗皱性能的同时,防尘纤维203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弥补抗皱性能强但易沾尘的弊端,从而使得服装能够同时具备抗皱性能的同时,也具备较为良好的防尘性能。
[004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1]通过于布料主纤维102的外部分别缠绕钛镍合金纤维101与聚氨酯纤维103,同时通过设置的钛镍合金纤维101与聚氨酯纤维103呈螺纹状进行缠绕交织,并通过钛镍合金纤维101自身的良好形状记忆恢复性,以及聚氨酯纤维103自身具备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使得染色布再被纺织成布料后,能够具备良好的抗皱能力,以及在被压折恢复后,不会留下印痕,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布料制成服装的美观度。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纤维(1)与第二纤维(2)经纬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纤维(1)由钛镍合金纤维(101)、布料主纤维(102)与聚氨酯纤维(103)缠绕设置而成;所述钛镍合金纤维(101)与聚氨酯纤维(103)呈螺纹状交叉缠绕;所述布料主纤维(102)由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皱涤粘梭织染色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2)由防尘纤维(203)与亲肤纤维(202)缠绕设置于粘接料(201)的外部形成。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生陈振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神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