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集成加热功能的电动脚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48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集成加热功能的电动脚托,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布置在前座椅与后座椅之间的地板上,包括脚托面板、底座、转轴I、摆杆、滑座、丝杆、滑轨、电机及转轴II;地板上设置有一开口,底座固定在开口内,脚托面板与底座通过转轴连接,脚托面板的另一端两侧均通过转轴II与摆杆的一端连接,摆杆的另一端安装到滑座上,滑座的两端安装在滑轨上,中间与丝杆采用螺纹配合,丝杆一端安装到电机上,另一端安装到底座上。该电动脚托为独立装置,通过电机驱动丝杆带动滑座及摆杆运动,使脚托面板抬起、复位,可有效支撑乘员脚部,脚托面板加装有石墨烯加热片,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从关爱用户的角度,提升用户脚部安放的舒适性。舒适性。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集成加热功能的电动脚托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可集成加热功能的电动脚托。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因为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较差,驾驶员以及乘客会长时间坐于车厢内;长时间坐着会使人感到疲倦。由于车厢的空间狭小,人自我调整的幅度也会很小。对于人体的脚而言,需要经常调整姿势,因此带有脚托的汽车座椅是很有必要的。
[0003]在现有汽车产品中,通常采用腿托形式提升后排乘员的舒适性,腿托通常布置在后座椅坐垫下部位置,其结构原理一般是通过电机驱动连杆机构实现腿托的展开和收合,然而仅可用于乘员小腿的支撑,缺少对乘员脚部的有效支撑。极少数汽车产品通过采用前排座椅靠背下方增加脚托结构解决后排乘员脚部支撑舒适性的问题,主要通过电机驱动丝杆及连杆结构最终实现脚托的前后运动,但受限于前后座椅相对位置,集成在前座椅靠背下部的脚托很难满足不同体型乘员的脚部支撑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脚托很难满足不同体型乘员的脚部支撑舒适性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集成加热功能的电动脚托,所述的脚托为独立装置,不需要集成在座椅上,脚托通过电机驱动丝杆带动滑座及摆杆运动,使脚托面板抬起、复位,可有效支撑乘员脚部,同时脚托面板可采用多种柔性面料,内部可加装有石墨烯加热片,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从关爱用户的角度,提升用户脚部安放的舒适性。
[0005]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可集成加热功能的电动脚托,布置在前座椅15与后座椅16 之间的地板17上,包括脚托面板1、底座2、转轴I 3、摆杆4、滑座5、丝杆6、滑轨7、电机8及转轴II 9;地板17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底座2固定在开口内,脚托面板1的一端与底座2通过转轴3连接,脚托面板1的另一端两侧均通过转轴II 9与摆杆4的一端连接,摆杆4的另一端安装到滑座5上,滑座5的两端安装在滑轨7上,中间与丝杆6采用螺纹配合,丝杆6一端安装到电机8上,另一端安装到底座2上,电机8固定在底座2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脚托面板1从下到上依次由基材13、石墨烯加热片12及外观面料11组成,所述石墨烯加热片12通过粘接固定在脚托面板的基材13上,粘接后包覆外观面料11,所述石墨烯加热片 12通过线束连接器14与车身线束连接,通电后可实现加热功能。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线束连接器14穿过底座2的侧面的通孔,外漏于电动脚托,方便与车身线束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观面料11为真皮、羊毛、簇绒面料或织物。
[0010]进一步地,所述滑座5的两端通过滑块安装在滑轨7上,中间通过固定座与丝杆6采用螺纹配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脚还包括托装饰件10,所述托装饰件10通过卡子20卡接到底座2的一圈外沿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地板17上铺设有地毯18,所述托装饰件10与地毯18的匹配压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与地板17通过螺栓19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15]1、本技术的电动脚托不与座椅集成在一起,作为独立的装置安装在汽车地板上,布置在前后座椅之间,不受限于前后座椅的相对位置,脚托面板开启角度可在0
°
至45
°
之间任意位置悬停,满足不同身高用户的使用需求,应用范围广,为用户提供脚部支撑的同时,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产品舒适性的需求;
[0016]2、电动脚托带石墨烯加热片,可实现加热功能,安全性高,可在

40℃至90℃之间的环境下实现加热功能,加热可实现多档调节,可设定低档、中档、高档等范围,用户可根据室外环境选择舒适的温度需求;电动脚托采用石墨烯加热片可实现极短时间内从

20℃升到 35℃,快速驱除乘员的脚部寒冷;加热片耐弯折,寿命长,面状发热,加热均匀,防水性佳,电热辐射转换效率高,可以解决传统电阻丝加热不均的问题,带给用户更舒适的乘车体验;
[0017]3、电动脚托采用石墨烯加热片,石墨烯加热片可以释放远红外波长范围集中在6

14um,与人体红外波长范围基本吻合,可以将能量更好的传导给人体吸收,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在帮助乘员快速驱除脚步寒冷的同时,还能有效的缓解脚步疲劳、疼痛等不适;
[0018]4、电动脚托通过螺栓紧固到汽车车身地板上,连接稳固可靠,方便拆卸更换,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前后调整脚托布置位置;
[0019]5、电动脚托面板可采用不同面料材质,比如真皮、羊毛、簇绒面料、织物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0020]6、脚托运动机构通过电机驱动丝杆带动滑座及摆杆运动,实现脚托的开启及关闭,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易操作,可通过信号控制开启角度大小,可现实脚托面板在0
°
至45
°
的任意位置悬停,满足多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2]图1:本技术的电动脚托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本技术的电动脚托翻转后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本技术的电动脚托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本技术的电动脚托运动机构示意图;
[0026]图5:本技术的电动脚托翻转后的运动机构示意图;
[0027]图6:本技术的电动脚托面板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本技术的电动脚托在汽车上的布置位置示意图;
[0029]图8:本技术的电动脚托固定方案示意图;
[0030]图中:脚托面板1、外观面料11、石墨烯加热片12、基材13、线束连接器14;
[0031]前座椅15、后座椅16、地板17、地毯18、螺栓19、卡子20;
[0032]底座2、转轴I 3、摆杆4、滑座5、丝杆6、滑轨7、电机8、转轴II 9、装饰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集成加热功能的电动脚托,其特征在于,布置在前座椅(15)与后座椅(16)之间的地板(17)上,包括脚托面板(1)、底座(2)、转轴I(3)、摆杆(4)、滑座(5)、丝杆(6)、滑轨(7)、电机(8)及转轴II(9);地板(17)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底座(2)固定在开口内,脚托面板(1)的一端与底座(2)通过转轴I(3)连接,脚托面板(1)的另一端两侧均通过转轴II(9)与摆杆(4)的一端连接,摆杆(4)的另一端安装到滑座(5)上,滑座(5)的两端安装在滑轨(7)上,中间与丝杆(6)采用螺纹配合,丝杆(6)一端安装到电机(8)上,另一端安装到底座(2)上,电机(8)固定在底座(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集成加热功能的电动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托面板(1)从下到上依次由基材(13)、石墨烯加热片(12)及外观面料(11)组成,所述石墨烯加热片(12)通过粘接固定在脚托面板的基材(13)上,粘接后包覆外观面料(11),所述石墨烯加热片(12)通过线束连接器(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巍郭丽娜李立冬张杰宋诗洋宋子利周金涛温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