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45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卸车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所述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安装在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的固定端外表面,所述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为单作用油缸;所述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为气控复合液压换向阀,包括整体式液压换向阀体、进油口P、回油口T、单作用油缸接口C、开盖油口B、合盖油口B1和气控组件;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1)解决了只能将复合液压换向阀安装在汽车底盘的机架上,再用液压油管与其连接,使得使用油管多,安装混乱,繁杂无序,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高且不美观等不善和缺陷;(2)单作用油缸接口C与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固定端的油口对装可拆卸连接,免用油管。免用油管。免用油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


[0001]本技术专利属于自卸车液压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社会大量散装物料如砂子、石子、矿产、煤炭、渣土的转运,大多数都优选自卸车来完成。这些车辆基本上均设有液压自动卸车装置,液压自动卸车装置的液压举升阀有的安装在液压油箱上(俗称油箱阀)使用,也有的安装在液压油缸上(俗称油缸阀)使用。近年来,自卸车发展到多数都配有货箱自动封盖装置等,这些装置多数是靠液压系统控制完成。液压系统中的复合液压换向阀基本上都是固定在用钢板制作的液压油箱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的汽车改装业将液压油箱改为塑料或铝板材质,使得油箱强度不能满足支撑复合液压换向阀的要求,只能将复合液压换向阀安装在汽车底盘的机架上,再用液压油管与其连接,使得使用油管多,安装混乱,繁杂无序,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高且不美观等不善和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所述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安装在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的固定端外表面,所述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为单作用油缸;
[0005]所述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为气控复合液压换向阀,包括整体式液压换向阀体、进油口P、回油口T、单作用油缸接口C、开盖油口B、合盖油口B1和气控组件;
[0006]所述整体式液压换向阀体包括由上到下排列的举升阀和换向阀;所述举升阀包括举升阀体和举升阀杆,所述举升阀杆安装于举升阀体的腔体内,且所述举升阀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举升阀体的纵向;所述换向阀包括换向阀体和换向阀杆,所述换向阀杆安装于换向阀体的腔体内,且所述换向阀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换向阀体的纵向;
[0007]所述进油口P和回油口T均开设在举升阀体前端,所述进油口P与举升阀体腔体中部连通,所述回油口T与举升阀体腔体左部连通;所述单作用油缸接口C开设在举升阀体后部,所述单作用油缸接口C与举升阀体腔体连通,并且在举升阀的水平投影中单作用油缸接口C与举升阀体腔体的连通位置处于进油口P和回油口T之间;所述开盖油口B、合盖油口B1分别开设在换向阀体前端右部和左部,且均与换向阀体的腔体连通;所述单作用油缸接口C与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固定端的油口对装可拆卸连接;所述开盖油口B、合盖油口B1分别与自卸车开合盖用双作用油缸的开盖接口和合盖接口通过油管连通;所述举升阀杆和换向阀杆均包括多个台肩和多个沉割槽;多个所述沉割槽分别处于相邻的台肩之间;所述举升阀体的腔体与换向阀体的腔体通过进油通道e和回油通道f连通,所述进油通道e和回油通道f均开设在整体式液压换向阀体内,且所述进油通道e靠近换向阀体侧分为两条支路;在换向
阀的水平投影中,两条所述支路与换向阀体的腔体连通位置均处于开盖油口B和合盖油口B1之间;所述回油通道f远离换向阀一侧与回油口T连通;所述气控组件包括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分别为气缸一和气缸二;所述气缸一和气缸二的活塞分别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在与举升阀杆和换向阀杆长度方向右端部,且能够带动举升阀杆和换向阀杆纵向移动;所述进油口P与外部液压油泵的输出端通过油管连通;所述回油口T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箱连通。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举升阀杆包括四个台肩和三个沉割槽,且由左向右依次为台肩一、沉割槽一、台肩二、沉割槽二、台肩三、沉割槽三和台肩四;非工作状态时,所述进油口P与举升阀体腔体连通位置与沉割槽三对应;所述单作用油缸接口C与举升阀体腔体连通位置与沉割槽二对应;所述回油口T与举升阀体腔体连通位置与沉割槽一对应。
[0009]作为优选,所述换向阀杆包括五个台肩和四个沉割槽,且由左向右依次为台肩五、沉割槽四、台肩六、沉割槽五、台肩七、沉割槽六、台肩八、沉割槽七和台肩九;非工作状态时,所述开盖油口B与换向阀体腔体连通位置与沉割槽七对应;所述合盖油口B1与换向阀体腔体连通位置与沉割槽四对应。
[0010]作为优选,所述气缸一还包括缸筒一、静活塞一、动活塞一和后盖一;所述缸筒一水平安装在举升阀体右侧,所述缸筒一左端与举升阀体右端固定或拆卸连接;所述静活塞一固定在缸筒一中部;所述动活塞一处于缸筒一内且位于静活塞一和后盖一之间;所述举升阀杆右端伸出举升阀体且伸入缸筒一、穿过静活塞一与动活塞一可拆卸连接;所述静活塞一和后盖一之间范围内靠近静活塞一和后盖一处分别开设有下降气口和举升气口;所述气缸二还包括缸筒二、静活塞二、动活塞二和后盖二;所述缸筒二水平安装在换向阀体右侧,所述缸筒二左端与换向阀体右端固定或拆卸连接;所述静活塞二固定在缸筒二中部;所述动活塞二处于缸筒二内且位于静活塞二和后盖二之间;所述换向阀杆右端伸出换向阀体且伸入缸筒二、穿过静活塞二与动活塞二可拆卸连接;所述静活塞二和后盖二之间范围内靠近静活塞二和后盖二处分别开设有合盖气口和开盖气口。
[0011]作为优选,所述气缸一还包括复位弹簧一,所述复位弹簧一套设在举升阀杆处于举升阀体右端和静活塞一之间的部分的外周,所述复位弹簧一左端安装有左弹簧挡圈,所述复位弹簧一右端安装有右弹簧挡圈;所述举升阀杆处于右弹簧挡圈右边的部分安装有轴用挡圈一;
[0012]所述气缸二还包括复位弹簧二,所述复位弹簧二套设在换向阀杆处于换向阀体右端和静活塞二之间的部分的外周,所述复位弹簧二左端安装有左弹簧座,所述复位弹簧二右端安装有右弹簧座;所述换向阀杆处于右弹簧座右边的部分安装有轴用挡圈二。
[0013]作为优选,所述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还包括多个溢流阀,多个所述溢流阀分别为一级溢流阀和二级溢流阀;所述一级溢流阀的进油端口通过油道a与单作用油缸接口C连通,所述一级溢流阀的出油端口通过油道b与举升阀体腔体左端连通;所述举升阀杆左端中心开设有一个阻尼小孔d,所述阻尼小孔d将举升阀杆左端空间与回油口T相通;所述二级溢流阀的进油端口与进油通道e远离举升阀体一侧连通,所述二级溢流阀的出油端口与回油通道f连通。
[0014]作为优选,所述进油通道e和回油通道f之间安装有分流阀杆。
[0015]作为优选,所述换向阀体左端安装有防尘盖;所述举升阀体左端安装有密封堵头。
[0016]作为优选,所述举升阀杆右端与动活塞一通过锁紧螺母可拆卸连接;所述换向阀
杆右端与动活塞二通过锁紧螺钉可拆卸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1)安装在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上使用,实现了控制两条交替运行的不同压力及流量的油路,真正起到了一阀两用的作用;解决了只能将复合液压换向阀安装在汽车底盘的机架上,再用液压油管与其连接,使得使用油管多,安装混乱,繁杂无序,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高且不美观等不善和缺陷;
[0019](2)单作用油缸接口C与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固定端的油口对装可拆卸连接,免用油管连接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和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
[0020](3)举升阀杆左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安装在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28)的固定端外表面,所述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28)为单作用油缸;所述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为气控复合液压换向阀,包括整体式液压换向阀体、进油口P、回油口T、单作用油缸接口C、开盖油口B、合盖油口B1和气控组件;所述整体式液压换向阀体包括由上到下排列的举升阀和换向阀;所述举升阀包括举升阀体(29)和举升阀杆(16),所述举升阀杆(16)安装于举升阀体(29)的腔体内,且所述举升阀杆(1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举升阀体(29)的纵向;所述换向阀包括换向阀体(11)和换向阀杆(10),所述换向阀杆(10)安装于换向阀体(11)的腔体内,且所述换向阀杆(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换向阀体(11)的纵向;所述进油口P和回油口T均开设在举升阀体(29)前端,所述进油口P与举升阀体(29)腔体中部连通,所述回油口T与举升阀体(29)腔体左部连通;所述单作用油缸接口C开设在举升阀体(29)后部,所述单作用油缸接口C与举升阀体(29)腔体连通,并且在举升阀的水平投影中单作用油缸接口C与举升阀体(29)腔体的连通位置处于进油口P和回油口T之间;所述开盖油口B、合盖油口B1分别开设在换向阀体(11)前端右部和左部,且均与换向阀体(11)的腔体连通;所述单作用油缸接口C与自卸车液压举升油缸(28)固定端的油口对装可拆卸连接;所述开盖油口B、合盖油口B1分别与自卸车开合盖用双作用油缸的开盖接口和合盖接口通过油管连通;所述举升阀杆(16)和换向阀杆(10)均包括多个台肩和多个沉割槽;多个所述沉割槽分别处于相邻的台肩之间;所述举升阀体(29)的腔体与换向阀体(11)的腔体通过进油通道e和回油通道f连通,所述进油通道e和回油通道f均开设在整体式液压换向阀体内,且所述进油通道e靠近换向阀体(11)侧分为两条支路;在换向阀的水平投影中,两条所述支路与换向阀体(11)的腔体连通位置均处于开盖油口B和合盖油口B1之间;所述回油通道f远离换向阀一侧与回油口T连通;所述气控组件包括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分别为气缸一(19)和气缸二(5);所述气缸一(19)和气缸二(5)的活塞分别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在与举升阀杆(16)和换向阀杆(10)长度方向右端部,且能够带动举升阀杆(16)和换向阀杆(10)纵向移动;所述进油口P与外部液压油泵的输出端通过油管连通;所述回油口T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箱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阀杆(16)包括四个台肩和三个沉割槽,且由左向右依次为台肩一(161)、沉割槽一(165)、台肩二(162)、沉割槽二(166)、台肩三(163)、沉割槽三(167)和台肩四(164);非工作状态时,所述进油口P与举升阀体(29)腔体连通位置与沉割槽三(167)对应;所述单作用油缸接口C与举升阀体(29)腔体连通位置与沉割槽二(166)对应;所述回油口T与举升阀体(29)腔体连通位置与沉割槽一(165)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用复合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杆(10)包括五个台肩和四个沉割槽,且由左向右依次为台肩五(101)、沉割槽四(106)、台肩六(102)、沉割槽五(107)、台肩七(103)、沉割槽六(108)、台肩八(104)、沉割槽七(109)和台肩九(105);非工作状态时,所述开盖油口B与换向阀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永升有令秀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山特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