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441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属于踢脚线生产辅助技术领域,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包括主车体、副车体、调节结构、限位板。主车体具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端面。副车体与主车体间隔设置,副车体具有水平设置第二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一端面共同组合形成用于供踢脚线码放的承接平台。调节结构分别与主车体和副车体滑动连接,用于调节主车体与副车体的间隔距离。限位板设有多个,各限位板均布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且与主车体和副车体可拆卸连接,各限位板用于在承接平台上围合形成供踢脚线放入的限位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踢脚线,还可保证对承接平台上的踢脚线进行限位,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


[0001]本技术属于踢脚线生产辅助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模块式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

技术介绍

[0002]踢脚线是一种保护墙面底部不受撞击的材料,可延长墙面的使用寿命。
[0003]现有技术中,当踢脚线在生产线上卸下后,通常要将踢脚线转移至仓库中,常规做法是工作人员采用叉车或者电动推车进行,但是踢脚线的长度较长,而且不同规格的踢脚线长短不一,当叉车将多个踢脚线提升后,踢脚线的两端形成悬臂结构,易发生折断,造成踢脚线的损失。而电动推车的方式,虽然能够保证对踢脚线的装载,但是电动推车上通常只设有承接平台,踢脚线装载后,在电动推车的移动过程中,踢脚线易在电动推车上发生脱落,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旨在解决踢脚线辅助运输车适应踢脚线长度变化和限位固定不稳容易脱落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包括:
[0006]主车体,具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端面;
[0007]副车体,与所述主车体间隔设置,所述副车体具有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端面平齐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一端面共同组合形成用于供踢脚线码放的承接平台;
[0008]调节结构,分别与主车体和所述副车体滑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主车体与所述副车体的间隔距离;以及
[0009]限位板,设有多个,各所述限位板均布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且与所述主车体和所述副车体可拆卸连接,各所述限位板用于在所述承接平台上围合形成供踢脚线放入的限位腔。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车体包括第一底板、把手以及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底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底板的顶板面为所述第一端面;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行走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底端。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副车体包括第二底板以及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二底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底板的顶板面为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行走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底端。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定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间隔方向为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滑杆、滑套以及定位销钉;所述滑杆至少设有两个,各所述滑杆均位于所述第一底板或所述第二底板的下方,且
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两个所述滑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滑套设置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滑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上,每组所述滑套均包括至少两个套管,各所述套管与各所述滑杆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套管均具有供所述滑杆滑动连接的滑孔;所述定位销钉设有多个,各所述定位销钉与各所述套管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定位销钉用于穿过所述套管及位于所述套管中的所述滑杆,以对所述滑杆进行定位固定;
[0013]其中,所述滑杆上设有多个穿孔,所述套管上设有与所述穿孔对应的过孔。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滑套均与所述第一底板或所述第二底板一体焊接。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限位板均包括挡板以及限位柱;所述挡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柱均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并与所述挡板的底端相连,用于插入至所述第一底板或所述第二底板中;
[0016]其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若干个供所述限位柱插入的插孔。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板为矩形板。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均为矩形板体。
[0019]在本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设置了主车体和副车体,且在主车体和副车体上分别设置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可形成承接平台,以供踢脚线的放置。而调节结构分别与主车体和副车体相连,并且可对主车体和副车体的间隔距离进行调节,能够增加或减小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间距,进而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踢脚线。而且,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设置了多个限位板,各限位板可在承接平台上围合形成限位腔,可保证对承接平台上的踢脚线进行限位,以防止踢脚线在转移过程中发生掉落;另外,限位板的可拆卸连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踢脚线的装卸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的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主车体;11、第一端面;12、扶手;13、第一行走轮;20、副车体;21、第二端面;22、第二行走轮;30、调节结构;31、滑杆;32、滑套;33、定位销钉;40、限位板;41、挡板;43、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进行说明。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包括主车体10、副车体20、调节结构30、限位板40。主车体10具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端面11。副车体20与主车体10间隔设置,副车体20具有水平设置且与第一端面10平齐的第二端面21,第二端面20和第一端面11共同组合形成用于供踢脚线码放的承接平台。调节结构30分别与主车体10和副车体20滑动连接,用于调节主车体10与副车体20的间隔距离。限位板40设有多个,各限位板40均布在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21上,且与主车体10和副车体20可拆卸连接,各限位板40用于在承接平台上围合形成供踢脚线放入的限位腔。
[0027]本实施例提供的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与现有技术相比,设置了主车体10和副车体20,且在主车体10和副车体20上分别设置了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21,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21可形成承接平台,以供踢脚线的放置。而调节结构30分别与主车体10和副车体20相连,并且可对主车体和副车体的间隔距离进行调节,能够增加或减小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21的间距,进而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踢脚线。而且,在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21上设置了多个限位板40,各限位板40可在承接平台上围合形成限位腔,可保证对承接平台上的踢脚线进行限位,以防止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体,具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端面;副车体,与所述主车体间隔设置,所述副车体具有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端面平齐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一端面共同组合形成用于供踢脚线码放的承接平台;调节结构,分别与主车体和所述副车体滑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主车体与所述副车体的间隔距离;以及限位板,设有多个,各所述限位板均布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且与所述主车体和所述副车体可拆卸连接,各所述限位板用于在所述承接平台上围合形成供踢脚线放入的限位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体包括第一底板、把手以及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底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底板的顶板面为所述第一端面;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行走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底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体包括第二底板以及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二底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底板的顶板面为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行走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底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踢脚线转移运输辅助车,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间隔方向为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滑杆、滑套以及定位销钉;所述滑杆至少设有两个,各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阳董美娜董秋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美居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