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机械挖掘机用支重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02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配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工程机械挖掘机用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第一侧盖、第二侧盖、支重轮轴、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所述支重轮轴包括空心轴体、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空心轴体上开设有供空心轴体内填充的润滑油渗漏出空心轴体外表面的油孔,支重轮体两端外径位于与挖掘机履带套接处设有向支重轮体中轴线凹陷且与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相适配的安装槽,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均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分别可拆装地固定套设于支重轮体两端的安装槽上且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外侧壁凸出安装槽的槽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支重轮造价成本高、生产利润低、耐磨性不高的问题。耐磨性不高的问题。耐磨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机械挖掘机用支重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工程机械挖掘机用支重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支重轮是挖掘机、推土机等履带式底盘中四轮一带中的一种,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挖掘机、推土机的重量,让履带沿着轮子前进;现有履带行走机构中的支重轮内部装有铜套或双金属套,铜套作为滑动轴承用,内部加注润滑油;支重轮轴与铜套间有间隙以便存储润滑油;支重轮润滑油的密封采用浮动油封密封,即采用铜套加浮动油封结构的支重轮,由于行业竞争大,进而使得支重轮的价格频频下降,而铜套加浮动油封结构的支重轮的造价成本高使得生产商的利润低下。同时挖掘机行走时,其履带会不断与支重轮磨擦,导致支重轮产生磨损,因此,需要定期对支重轮进行维护,在损坏后,只能通过更换整个支重轮的方式进行维护,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造价成本低、提高企业生产利润、降低维护成本、经久耐用的工程机械挖掘机用支重轮。
[0004]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方案:一种工程机械挖掘机用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第一侧盖、第二侧盖和支重轮轴,所述支重轮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支重轮体内,所述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通过销轴固定在支重轮轴的两端,还包括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所述支重轮轴包括空心轴体、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空心轴体为无缝钢管,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分别封堵于空心轴体的两端,所述空心轴体内填充有润滑油,所述空心轴体两端外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相适配凹槽,所述空心轴体上开设有供空心轴体内填充的润滑油渗漏出空心轴体外表面的油孔,所述支重轮体两端外径位于与挖掘机履带套接处设有向支重轮体中轴线凹陷且与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均是由两个半圆组成,所述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分别可拆装地固定套设于支重轮体两端的安装槽上且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外侧壁凸出安装槽的槽口。
[0005]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重轮体两端的安装槽侧边分别穿设有可拆装的定位稍且该定位稍穿过第一耐磨圈或第二耐磨圈将第一耐磨圈或第二耐磨圈固定于支重轮体两端的安装槽上。
[000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心轴体表面两端分别设有两条与空心轴体中轴线交叉的弧形油槽,并且该弧形油槽中心开设有供空心轴体内填充的润滑油渗漏出空心轴体外表面的油孔,所述弧形油槽的开槽宽度为2mm

4mm。
[0007]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重轮轴与支重轮体的配合面均为滚光处理的镜面表面,所述空心轴体内置黄油润滑油。
[000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心轴体上半轴两端和下半轴两端分别开设有弧形油槽,且
各条弧形油槽中间为油孔。
[0009]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心轴体上的各条弧形油槽的深度由油孔向两端逐渐变浅。
[0010]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心轴体的壁厚为0.8cm

4cm。
[00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支重轮体两端外径位于与挖掘机履带套接处设置安装槽,并将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分别可拆装地固定套设于支重轮体两端的安装槽上且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外侧壁凸出安装槽的槽口,使得支重轮体与履带摩擦磨损后,只需拆装更换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即可,维护方便且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将支重轮轴设置成空心轴体与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配合并且在空心轴体内填充润滑油,使用无缝钢管并且内部填充润滑油通过开设的油孔使支重轮体和支重轮轴实现自释放润滑油润滑,无需设置油路输送润滑油并且无需检测,空心轴体内填充的润滑油足够供应支重轮或引导轮使用十年以上,生产快速便捷,仅需在无缝钢管上内加工与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配合的凹槽和在外壁上加工与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相适配凹槽即可组装完成,大大降低了生产的的造价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利润,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进一步的设置,即空心轴体表面两端分别设有两条与空心轴体中轴线交叉的弧形油槽,使得润滑油可随支重轮体的旋转均匀地旋转流遍整个空心轴体的表面,弧形油槽的设置可以在支重轮体旋转时快速随着旋转向心力填满支重轮体和支重轮轴之间实现润滑,避免停止后刚开始重新启动时润滑速度慢造成摩擦使支重轮体和支重轮轴之间磨损,使得支重轮体和支重轮轴之间可以得到平稳均衡的润滑,使得支重轮体和支重轮轴快速稳定地运转,支重轮体和支重轮轴之间的镜面表面与黄油润滑油的粘稠度配合使得支重轮可以更加稳定地保障润滑油在支重轮体和支重轮轴之间地均匀布设,进一步提高支重轮的高速平稳运转,空心轴体上半轴两端和下半轴两端分别开设有弧形油槽,使得润滑油可更加均匀地布设于支重轮体与支重轮轴之间,有效地降低支重轮体与支重轮轴高速运转的摩擦损伤,延长支重轮的使用寿命,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支重轮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参考图1

图3,优选的本技术的工程机械挖掘机用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1、第一侧盖2、第二侧盖3、支重轮轴4、第一耐磨圈5和第二耐磨圈6,所述支重轮轴4可转动地穿设于支重轮体1内,所述支重轮轴4与支重轮体1的配合面均为滚光处理的镜面表面,所述第一侧盖2和第二侧盖3通过销轴固定在支重轮轴4的两端,所述支重轮轴4包括空心轴体41、第一堵头42和第二堵头43,第一堵头42和第二堵头43均为聚氨酯堵头,所述空心轴体41为无缝钢管,所述第一堵头42和第二堵头43分别经密封圈密封封堵于空心轴体41的两端,所述空心轴体41内填充有黄油润滑油,所述空心轴体41两端外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一侧盖2和
第二侧盖3相适配凹槽411,所述空心轴体41的壁厚为2cm,所述空心轴体41上半轴两端和下半轴两端分别设有与空心轴体41中轴线交叉的弧形油槽412,并且该弧形油槽412中心开设有供空心轴体41内填充的黄油润滑油渗漏出空心轴体41外表面的油孔413,所述空心轴体41上的各条弧形油槽412的深度由油孔413向两端逐渐变浅,所述弧形油槽412的开槽宽度为3mm,所述支重轮体1两端外径位于与挖掘机履带套接处设有向支重轮体1中轴线凹陷且与第一耐磨圈5和第二耐磨圈6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第一耐磨圈5和第二耐磨圈6均是由两个半圆组成,所述支重轮体1两端的两个安装槽相互靠近的侧边分别穿设有可拆装的定位稍11,所述支重轮体1两端的两个安装槽上的定位稍11分别穿过第一耐磨圈5和第二耐磨圈6将第一耐磨圈5和第二耐磨圈6固定于支重轮体1两端的安装槽上,布设的定位稍11为第一耐磨圈5和第二耐磨圈6的每个半圆均布设置三根,第一耐磨圈5和第二耐磨圈6外侧壁凸出安装槽的槽口,第一耐磨圈5和第二耐磨圈6的两个半圆分别通过可拆装定位销11来实现与支重轮体1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机械挖掘机用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第一侧盖、第二侧盖和支重轮轴,所述支重轮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支重轮体内,所述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通过销轴固定在支重轮轴的两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所述支重轮轴包括空心轴体、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空心轴体为无缝钢管,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分别封堵于空心轴体的两端,所述空心轴体内填充有润滑油,所述空心轴体两端外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相适配凹槽,所述空心轴体上开设有供空心轴体内填充的润滑油渗漏出空心轴体外表面的油孔,所述支重轮体两端外径位于与挖掘机履带套接处设有向支重轮体中轴线凹陷且与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均是由两个半圆组成,所述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分别可拆装地固定套设于支重轮体两端的安装槽上且第一耐磨圈和第二耐磨圈外侧壁凸出安装槽的槽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挖掘机用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体两端的安装槽侧边分别穿设有可拆装的定位稍且该定位稍穿过第一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祥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