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及冷却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263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及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包括散热组件、热交换装置和液体循环组件。散热组件的发动机冷却部为发动机冷却液提供散热,电机冷却组件为P2电机提供散热,自动变速箱的润滑介质通过第二介质进口进入热交换装置,并将热量传递给经发动机冷却部冷却后流入热交换装置的发动机冷却液,然后从第二介质出口流回自动变速箱实现自动变速箱的冷却。当HEV在纯电模式行驶时,发动机为停机状态导致发动机冷却液不会流动,那么此时便可以开启液体循环组件中的循环泵,使管路中的发动机冷却液仍旧能够在发动机冷却部和热交换装置内循环流通,从而实现纯电动行驶状态下对自动变速箱的散热。箱的散热。箱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及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动汽车散热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及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HEV是Hybrid Electric Vehicle的缩写,即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HEV)融合了发动机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技术。目前对于各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根据驱动电机在混动系统中的位置(Position)来进行区分。其中,P2是Position 2的缩写,“2”这个位置是离合器之后变速器之前,P2也即是通过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插入一个电机等系统模块来实现混动技术。相应的也有P0、P1、P3、P4以及PS等混动系统。
[0003]目前,传统汽车的冷却系统需要为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AT)解决散热问题,自动变速箱(AT)的AT油冷器一般布置在散热器水室内部或串联布置在发动机主冷却管路中,由发动机冷却液带走自动变速箱(AT)油冷器的散热量。简而言之,若想为自动变速箱进行冷却,需要保证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
[0004]当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EV)工况驱动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为停机状态不工作,由P2电机驱动自动变速箱(AT)为汽车提供动力,但是此时仍然需要冷却系统为自动变速箱(AT)提供冷却。显然,传动汽车的冷却系统中,因发动机停机后水泵不工作,冷却液无法循环,不能实现纯电动(EV)行驶时AT冷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及冷却系统控制方法,用以解决HEV如何在纯电驱动行驶、发动机停机的工况下实现自动变速箱(AT)冷却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用于对自动变速箱、P2电机和发动机进行冷却,包括:
[0008]散热组件,包括发动机冷却部和电机冷却组件,其中所述发动机冷却部为散热器,所述发动机冷却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所述电机冷却组件连接于所述P2电机;
[0009]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进口和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介质进口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部的出液口,所述第一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二介质进口连通所述自动变速箱的润滑介质出口,所述第二介质出口连通所述自动变速箱的润滑介质进口;
[0010]液体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第一介质出口,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部的进液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循环组件还包括循环旁路管道,所述循环旁路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发动机的水套,所述循环旁路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第一介质进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循环组件还包括电控开关阀,所述电控开关阀设置于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和所述发动机冷却部的进液口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冷却组件包括电机散热器和电机冷却水泵,所述电机散热器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冷却部,所述电机散热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P2电机的冷却液出口,所述电机散热器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电机冷却水泵的进液口,所述电机冷却水泵的出液口连通所述P2电机的冷却液进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冷却组件还包括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电机冷却水泵的出液口和所述P2电机的冷却液进口之间。
[0015]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冷凝器、多个电子风扇和机械风扇,所述冷凝器连接于所述电机散热器,多个所述电子风扇均连接于所述冷凝器,所述机械风扇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的风扇轴。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整车控制器(VCU)获取车辆行驶模式,并根据所述车辆行驶模式得到发动机运行状态和所述P2电机运行状态;
[0016]若所述发动机为运行状态,则采用所述机械风扇和所述电子风扇进行散热;
[0017]若所述发动机为停机状态,则闭合所述电控开关阀,并启动所述循环泵,启用所述电子风扇进行散热;
[0018]若所述P2电机为运行状态,则启动所述电机冷却水泵,对所述P2电机进行冷却。
[0019]进一步的,所述若所述发动机为运行状态,则采用所述机械风扇和所述电子风扇进行散热,包括:
[0020]获取发动机冷却液温度、P2电机冷却液温度以及空调压力信号,并根据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P2电机冷却液温度以及所述空调压力信号调节所述电子风扇和所述机械风扇的工作转速。
[0021]进一步的,所述若所述发动机为停机状态,则闭合所述电控开关阀,并启动所述循环泵和所述电子风扇,包括:
[0022]闭合所述电控开关阀;
[0023]获取自动变速箱润滑介质温度,并根据所述自动变速箱润滑介质温度调节所述循环泵的工作转速;
[0024]获取P2电机冷却液温度以及空调压力,并根据所述P2电机冷却液温度、所述空调压力信号和所述自动变速箱润滑介质温度调节所述电子风扇工作转速。
[0025]进一步的,所述若所述P2电机为运行状态,则启动所述电机冷却水泵,对所述P2电机进行冷却,包括:
[0026]获取P2电机冷却液温度,并根据所述P2电机冷却液温度调节所述电机冷却水泵的工作转速。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及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在上述系统中,散热组件的发动机冷却部为发动机冷却液提供散热,电机冷却组件为P2电机进行提供散热,热交换装置内流通两种介质,分别为发动机冷却液和自动变速箱润滑介质,自动变速箱的润滑介质通过第二介质进口进入热交换装置,并将热量传递给经发动机冷却部冷却后流入热交换装置的发动机冷却液,然后从第二介质出口流回自动变速箱实现自动变速箱的降温。从第一介质出口流出的发动机冷却液虽然温度略有提升,但是其仍旧能够满足
发动机的散热需求。当HEV在纯电模式行驶时,发动机停机导致发动机冷却液无法流动,那么此时便可以开启液体循环组件中的循环泵,使管路中的发动机冷却液仍旧能够在发动机冷却部和热交换装置之间循环流通,进而实现纯电动行驶状态下对自动变速箱的散热。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有技术一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有技术二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有技术三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用于对自动变速箱、P2电机和发动机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组件,包括发动机冷却部和电机冷却组件,其中所述发动机冷却部为散热器,所述发动机冷却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所述电机冷却组件连接于所述P2电机;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第二介质进口和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第一介质进口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部的出液口,所述第一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二介质进口连通所述自动变速箱的润滑介质出口,所述第二介质出口连通所述自动变速箱的润滑介质进口;液体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第一介质出口,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部的进液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循环组件还包括循环旁路管道,所述循环旁路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发动机的水套,所述循环旁路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第一介质进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循环组件还包括电控开关阀,所述电控开关阀设置于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和所述发动机冷却部的进液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组件包括电机散热器和电机冷却水泵,所述电机散热器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冷却部,所述电机散热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P2电机的冷却液出口,所述电机散热器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电机冷却水泵的进液口,所述电机冷却水泵的出液口连通所述P2电机的冷却液进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组件还包括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电机冷却水泵的出液口和所述P2电机的冷却液进口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2架构HEV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陈奥林刘彬尹强孙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