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粉料制备的自动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58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粉料制备的自动混合设备。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粉料混合设备下料排料容易发生堵塞,且存在原料结块,动力利用率低,混合不均匀,搅拌过程中原料温度过高,内部结构容易被破坏。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粉料制备的自动混合设备,包括有支撑柱和混合桶等;支撑柱设置有三个;三个支撑柱上安装有混合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两个电驱动研磨辊相互配合,对原料进行研磨,解决原料存放过程中,出现结块的问题,同时,采用少量多次添加的方式,有效防止原料无法顺利从两个电驱动研磨辊之间排出,导致堵塞,并且该方式,对于结块原料的研磨效果更佳,区别于大量少次的添加方式,该方式反而具有更快的下料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作效率。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粉料制备的自动混合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粉料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粉料制备的自动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粉料进行制备时,对于混合性粉料,其原料一般有多种粉末,且对原料的配比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对多种粉末进行混合时,由于粉末原料种类多,量大,一次性全部添加到混合釜中,然后通过混合设备对其进行长时间的搅拌,力求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0003]采用上述混合方式时,在原料添加的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多数原料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出现结块,而在混合时,结块的原料无法被破碎打散,导致混合后的粉料混合不均匀,而且存在块状粉料,影响粉料成品的质量,同时,在原料添加时,也时常出现下料口被堵塞,致使原料添加受阻,同时在原料混合完成,将粉料排出时,也容易出现堵塞,即下料和排料均存在堵塞的问题;
[0004]进一步,在原料混合时,大部分动力均用于克服搅拌过程中,搅拌设备与原料之间的摩擦阻力,对于动力的利用率极低,而且混合效果差,同时,由于摩擦阻力的原因,长时间的工作下,搅拌设备的搅拌部件容易发生过热,并且致使原料内部温度也快速升高,对于一些耐热性能差的原料,温度过高导致其原有结构被破坏,失去原有的价值等,甚至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发生质变等,致使粉料成品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粉料制备的自动混合设备,确保原料传输和排料不会堵塞,且同步解决结块问题,确保混合均匀度,提高动力利用率,同时具有降温效果的自动混合设备。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粉料制备的自动混合设备,包括有支撑柱、混合桶、预混管、下料漏斗、出料器、出料管、风机和输送管;支撑柱设置有三个;三个支撑柱上安装有混合桶;混合桶顶部中心连通有竖直设置的预混管;混合桶与预混管连通部位设置有下料口;混合桶底部中心连通有出料器;出料器与混合桶连通部位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器下侧连通有出料管;出料管右侧连接有风机;风机另一个输出口连接有输送管;预混管顶部连通有下料漏斗;还包括有研磨机构、疏通机构、混合机构和辅助排料机构;下料漏斗上侧安装有用于对粉料原料进行研磨的研磨机构;研磨机构内设置有用于对粉料原料输送进行疏通防堵的疏通机构;预混管内侧安装有用于对粉料进行混合的混合机构;混合机构连接混合桶;混合桶内侧设置有用于对粉料混合完成后,快速排料的辅助排料机构;辅助排料机构连接预混管;辅助排料机构连接混合机构。
[000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研磨机构包括有进料斗、电驱动研磨辊和刮板;下料漏斗顶部连通有四个环形阵列设置的进料斗;四个进料斗内侧中部各设置有两个电驱动研磨辊;电驱动研磨辊连接疏通机构;进料斗内侧各固接有两个刮板,并且八个刮板分别与相邻电驱动研磨辊的下方四分点接触;四个进料斗均连接疏通机构。
[000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疏通机构包括有凸轮、第一弹性件、连接杆、连接板、第一滑轮、第二滑轮、钢绳、第二弹性件和疏通板、错落口;八个电驱动研磨辊上各固接有两个凸轮;四个进料斗外侧各固接有两个第一弹性件;八个第一弹性件下端各固接有一个连接板;四个进料斗外侧各滑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并且八个连接杆分别位于相邻第一弹性件的内侧;四个进料斗外侧中部各固接有两个第一滑轮;四个进料斗内侧中部各固接有两个第二滑轮;四个进料斗内侧各固接有两个第二弹性件;位于同一个进料斗内侧的两个第二弹性件输出端固接有一个疏通板;疏通板在每个进料斗内侧一共设置有三个,并且三者之间通过连接块相互连接;位于进料斗内侧中部的疏通板,其两端分别与相邻的连接板之间各连接有一个钢绳,并且钢绳分别绕过相邻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凸轮分别与相邻的连接板接触。
[000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初始状态下,假设凸轮与连接板的接触端为A,凸轮与连接板的远离端为B,凸轮的转动中心点为C,A与C之间的距离大于B与C之间的距离。
[00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混合机构包括有预混合组件、补水管、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下料漏斗上安装有预混合组件;预混合组件上侧安装有两个补水管;预混合组件下侧由上至下固接有错位设置的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
[00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混合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转轴和混合扇叶;下料漏斗顶部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端固接有转轴;转轴贯穿下料漏斗中心点,并且底部延伸至混合桶内部下侧;转轴上侧与两个补水管固接;转轴位于预混管的部分,其外表面右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混合扇叶,并且混合扇叶由上至下的大小依次减小;转轴位于混合桶的部分,其外表面由上至下依次错位固接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
[00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转轴、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均设置为空心,并且转轴与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之间均设置为连通状态。
[0013]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之间呈θ夹角设置,θ值为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间。
[0014]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连接端至第一远离端,第一搅拌叶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二连接端至第二远离端,第二搅拌叶的厚度也逐渐减小。
[0015]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辅助排料机构包括有驱动件、连接架、第一封堵器和第二封堵器;预混管外侧固接有驱动件;驱动件输出端贯穿混合桶顶部,并且固接有连接架;连接架上侧固接有第一封堵器;连接架下侧固接有第二封堵器。
[0016]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两个电驱动研磨辊相互配合,对原料进行研磨,解决原料存放过程中,出现结块的问题,同时,采用少量多次添加的方式,有效防止原料无法顺利从两个电驱动研磨辊之间排出,导致堵塞,并且该方式,对于结块原料的研磨效果更佳,区别于大量少次的添加方式,该方式反而具有更快的下料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7]在凸轮转动过程中,疏通板处于上下往复运动的状态,进而通过疏通板对掉落的原料进行疏通,防止其发生堵塞,同时,为了加强疏通效果,疏通板设置为三角板,且开设有若干凹口,进而减小原料带来的阻力,提高分离粉料,增强疏通的效果;
[0018]通过转轴带动位于预混管内侧的若干个混合扇叶开始转动,当混合扇叶转动时,气流方向发生变化,形成环形气流,进而使得原本分离的原料在下落过程中逐渐相互混合,以达到预混合的效果;
[0019]由于第一连接端至第一远离端,第一搅拌叶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二连接端至第二远离端,第二搅拌叶的厚度也逐渐减小,而且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之间呈θ夹角设置,θ值为三十度至六十度之间,因此,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起到对原料的搅拌作用,而第一远离和第二远离端则能够更好的在原料内部运动,θ夹角保证了转动的平滑性,减小了与原料的垂直接触面积,进而起到减小摩擦,提高均匀度的效果;
[0020]通过补水管对转轴、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内部添加适量冷却液,将补水管打开后,使得热量通过两个补水管排出,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0021]将下料口封堵后,在风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粉料制备的自动混合设备,包括有支撑柱(1)、混合桶(2)、预混管(3)、下料漏斗(4)、出料器(5)、出料管(6)、风机(7)和输送管(8);支撑柱(1)设置有三个;三个支撑柱(1)上安装有混合桶(2);混合桶(2)顶部中心连通有竖直设置的预混管(3);混合桶(2)与预混管(3)连通部位设置有下料口(2002);混合桶(2)底部中心连通有出料器(5);出料器(5)与混合桶(2)连通部位设置有出料口(5001);出料器(5)下侧连通有出料管(6);出料管(6)右侧连接有风机(7);风机(7)另一个输出口连接有输送管(8);预混管(3)顶部连通有下料漏斗(4);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研磨机构、疏通机构、混合机构和辅助排料机构;下料漏斗(4)上侧安装有用于对粉料原料进行研磨的研磨机构;研磨机构内设置有用于对粉料原料输送进行疏通防堵的疏通机构;预混管(3)内侧安装有用于对粉料进行混合的混合机构;混合机构连接混合桶(2);混合桶(2)内侧设置有用于对粉料混合完成后,快速排料的辅助排料机构;辅助排料机构连接预混管(3);辅助排料机构连接混合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粉料制备的自动混合设备,其特征是,研磨机构包括有进料斗(201)、电驱动研磨辊(202)和刮板(203);下料漏斗(4)顶部连通有四个环形阵列设置的进料斗(201);四个进料斗(201)内侧中部各设置有两个电驱动研磨辊(202);电驱动研磨辊(202)连接疏通机构;进料斗(201)内侧各固接有两个刮板(203),并且八个刮板(203)分别与相邻电驱动研磨辊(202)的下方四分点接触;四个进料斗(201)均连接疏通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粉料制备的自动混合设备,其特征是,疏通机构包括有凸轮(204)、第一弹性件(205)、连接杆(206)、连接板(207)、第一滑轮(208)、第二滑轮(209)、钢绳(2010)、第二弹性件(2011)和疏通板(2012)、错落口(201201);八个电驱动研磨辊(202)上各固接有两个凸轮(204);四个进料斗(201)外侧各固接有两个第一弹性件(205);八个第一弹性件(205)下端各固接有一个连接板(207);四个进料斗(201)外侧各滑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206),并且八个连接杆(206)分别位于相邻第一弹性件(205)的内侧;四个进料斗(201)外侧中部各固接有两个第一滑轮(208);四个进料斗(201)内侧中部各固接有两个第二滑轮(209);四个进料斗(201)内侧各固接有两个第二弹性件(2011);位于同一个进料斗(201)内侧的两个第二弹性件(2011)输出端固接有一个疏通板(2012);疏通板(2012)在每个进料斗(201)内侧一共设置有三个,并且三者之间通过连接块相互连接;位于进料斗(201)内侧中部的疏通板(20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福严学通刘良忠江传洋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迈科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