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54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包括第一底板和托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竖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底端设置有转向轮,所述转向轮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转向轮的外侧设置有刹车阀,所述第二底板的上端设置有U型杆,所述第二底板的上端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二底板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横杆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一支撑杆为转动连接。该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通过带动物料从真空吸料管进入真空箱中的模具中。中的模具中。中的模具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


[0001]本技术涉及吸料箱设备
,具体为一种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

技术介绍

[0002]吸料箱设备是指原料加入电解炉的加料斗内,加料斗再自动慢慢加入熔炼炉内,由于是人工取料一次加料量并不是很多,但是周期很短,半个小时需要取料,并再次加入原料,人工用钳子将取料的空坩埚夹住,再夹入电解炉内将熔炼好的物料取出导入模具内,现有的吸料箱装置每次加料量并不多,工人加料较频繁,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温度高,劳动强度也很大,由于物料温度很高,人工作业万一物料泄露,有安全风险,员工在高温和挥发气体下工作,有害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的吸料箱装置不能自动上料需要人工上料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包括第一底板和托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竖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底端设置有转向轮,所述转向轮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转向轮的外侧设置有刹车阀,所述第二底板的上端设置有U型杆,所述第二底板的上端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二底板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横杆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一支撑杆为转动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滑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与第一滑块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横杆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横杆与第二支撑杆为转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转轴通过第四转轴与第三支撑杆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为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五转轴,所述第四支撑杆通过第五转轴与第三支撑杆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三横杆,所述第三横杆的外侧设置有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托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为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二底板的内侧设置有固定
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一螺纹杆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与第一滑槽内侧相互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托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三滑轨的上端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三滑轨与第四滑块为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块的上端设置有真空箱,所述托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真空箱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滑槽为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真空箱的外侧设置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箱的外侧设置有回水口,所述真空箱的外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真空箱的外侧设置有真空吸料管,所述真空箱的外侧设置有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七转轴的外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真空箱通过第七转轴与盖板为转动连接,所述盖板的外侧设置有真空表,所述盖板的外侧设置有真空破坏阀。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通过将第一底板沿着转向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按下刹车阀进行固定,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三滑块向左移动,第三滑块带动第二横杆向左移动,第二横杆带动第二转轴沿着第一滑块滑动,第二横杆带动第二支撑杆转动,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三转轴带动第一支撑杆转动,第一支撑杆带动第四支撑杆转动,第二支撑杆通过第四转轴带动第三支撑杆转动,第三支撑杆带动第三横杆向左移动,第三横杆带动第六转轴向左移动,第六转轴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滑动,实现了对托板的高度调整,启动第二电机带动托板沿着第二滑槽转动,带动真空箱移动,实现了对真空箱的位置调整,将真空吸料管放置在物料中,将盖板沿着第七转轴与真空箱转动闭合,启用第三滑轨对真空箱内进行真空抽取,受气压的效果,带动物料从真空吸料管进入真空箱中的模具中,通过真空表可以查看箱内的情况,上到足够料时,打开真空破坏阀破坏真空箱的内侧真空环境停止上料,将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从回水口流出对真空箱内进行冷却,实现了空吸料和出料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第一底板;2、第一竖杆;3、第二底板;4、转向轮;5、刹车阀;6、U型杆;7、把手;8、第一转轴;9、第一横杆;10、第一支撑杆;11、第一滑轨;12、第一滑块;13、第二转轴;14、第二横杆;15、第二支撑杆;16、第三转轴;17、第四转轴;18、第三支撑杆;19、第四支撑杆;20、第五转轴;21、第三横杆;22、第六转轴;23、第二滑块;24、第二滑轨;25、托板;26、第三滑块;27、固定杆;28、第一电机;29、第一螺纹杆;30、第一滑槽;31、第三滑轨;32、第四滑块;33、真空箱;34、第二电机;35、第二螺纹杆;36、第二滑槽;37、真空管;38、回水口;39、进水口;40、真空吸料管;41、第七转轴;42、盖板;43、真空表;44、真空破坏阀;45、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包括第一底板1和托板25,第一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竖杆2,第一竖杆2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一竖杆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底板3,第一底板1的底端设置有转向轮4,转向轮4对称设置有四个,转向轮4的外侧设置有刹车阀5,第二底板3的上端设置有U型杆6,第二底板3的上端设置有把手7,第二底板3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转轴8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横杆9,第一转轴8与第一横杆9为转动连接,第一横杆9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0,第一横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包括第一底板(1)和托板(2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竖杆(2),所述第一竖杆(2)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竖杆(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底板(3),所述第一底板(1)的底端设置有转向轮(4),所述转向轮(4)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转向轮(4)的外侧设置有刹车阀(5),所述第二底板(3)的上端设置有U型杆(6),所述第二底板(3)的上端设置有把手(7),所述第二底板(3)的上端固定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转轴(8)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横杆(9),所述第一转轴(8)与第一横杆(9)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杆(9)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0),所述第一横杆(9)与第一支撑杆(10)为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轨(11),所述第一滑轨(11)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滑轨(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块(12),所述第一滑轨(11)与第一滑块(12)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横杆(14),所述第二转轴(13)与第二横杆(14)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横杆(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5),所述第二横杆(14)与第二支撑杆(15)为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升降的电解炉真空吸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5)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转轴(16),所述第一支撑杆(10)通过第三转轴(16)与第二支撑杆(1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5)的内侧设置有第四转轴(17),所述第三转轴(16)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杆(18),所述第三转轴(16)通过第四转轴(17)与第三支撑杆(18)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0)的外侧设置有第四支撑杆(19),所述第一支撑杆(10)与第四支撑杆(19)为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19)的内侧设置有第五转轴(20),所述第四支撑杆(19)通过第五转轴(20)与第三支撑杆(18)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福王浩胜袁逢盛张建福余林富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迈科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