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泵电机灌封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95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管泵电机灌封模具,包括如下组成部分:底模,开设有第一胶腔且第一胶腔内凸设有固定柱,固定柱和第一胶腔之间存在环形间隙以供管状的电机定子底端插入后灌封填充间隙,第一胶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以限制电机定子底端的插入深度;顶模,开设有第二胶腔供电机定子顶端插入后灌封,第二胶腔内设置有内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以限制电机定子顶端的插入深度;固定柱与电机定子形成套接配合的同时,其前端可延伸至第二胶腔内从而与第二胶腔围合形成预定灌封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了金属外壳定子两端的环氧树脂灌封需求。了金属外壳定子两端的环氧树脂灌封需求。了金属外壳定子两端的环氧树脂灌封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管泵电机灌封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导管泵电机灌封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导管泵可以被引入心脏中并且可以被构造为通过血液的循环泵送或连续泵送来辅助或代替自然的心脏功能,为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力衰竭提供血流动力支持。目前现有的导管泵电机外壳灌封模具为一体结构,在定子表面进行环氧树脂灌封,使之形成电机保护壳,隔绝电机内部与外部环境。为提高电机的性能,需要将原电机的塑料外壳改为金属外壳,即在定子表面固连一层金属外壳,但定子两端仍需要环氧树脂灌封作为端部壳体,原有模具不满足加工需求,因此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管泵电机灌封模具。本技术满足了金属外壳定子两端的环氧树脂灌封需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导管泵电机灌封模具,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0006]底模,开设有第一胶腔且第一胶腔内凸设有固定柱,固定柱和第一胶腔之间存在环形间隙以供管状的电机定子底端插入后灌封填充间隙,第一胶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以限制电机定子底端的插入深度;
[0007]顶模,开设有第二胶腔供电机定子顶端插入后灌封,第二胶腔内设置有内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以限制电机定子顶端的插入深度;固定柱与电机定子形成套接配合的同时,其前端可延伸至第二胶腔内从而与第二胶腔围合形成预定灌封形状。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模包括沿顶模轴线方向对称布置的第一顶模以及第二顶模,第一顶模以及第二顶模榫卯配合从而可合拢后围合形成第二胶腔。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顶模以及第二顶模上均沿顶模长度方向布置有位置对应的定位柱以及定位槽,两所述定位柱可插入对应位置的定位槽内以实现第一顶模以及第二顶模的合拢定位。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沿第一胶腔轴向开设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直径与电机定子直径吻合。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底模上在第一胶腔开口的对立侧沿轴向开设有与第一胶腔连通的注胶孔。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定位部为沿第二胶腔轴向开设的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直径与电机定子直径吻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将传统的灌封模具分体式设计,使其分为顶模和底模,并分别开设胶腔供管状电机定子的两端插入,受两组定位部的影响,可精确定位电机定子两端的插入
深度,从而顺利完成后续的灌封过程,在金属电机定子的两端形成环氧树脂壳体;与此同时,第一胶腔内固定柱的设计,在固定电机定子的同时,可延伸至第二胶腔内与顶模配合从而围合形成预定的灌封形状,简化了顶模内腔设计的同时对电机定子起到了定位导向作用,满足了金属外壳定子两端的环氧树脂灌封需求。
[0015]2、本技术将顶模设计为分瓣对称式设计,可预先在第一顶模和第二顶模的模腔内预涂满灌封材料,合拢第一顶模以及第二顶模后再插入电机定子,从而在电机定子另一端凝固形成环氧树脂壳体,放弃了后续灌封而改为提前涂胶从而避免了灌封过程中产生气泡。
[0016]3、本技术在第一顶模和第二顶模上开设定位柱和定位槽,方便第二顶模和第二顶模的榫卯配合,提高合拢定位的速度。
[0017]4、本技术在顶模和底模的胶腔内开设定位孔,定位孔的直径与电机定子直径吻合从而可在电机定子与定位孔孔底抵接时精确定位电机定子两端的插入深度,提高了后续灌封尺寸的精确性,第一胶腔可直接通过注胶孔来实现注胶灌封过程。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底模;11、第一胶腔;12、第一定位孔;
[0021]13、注胶孔;14、固定柱;
[0022]2、顶模;21、第二胶腔;22、第二定位孔;
[0023]23、定位槽;24、定位柱;
[0024]3、电机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导管泵电机灌封模具,包括底模1以及顶模2,金属管状的电机定子3预加工成型。
[0027]底模1上开设有筒状的第一胶腔11,且第一胶腔11的腔壁沿轴向开设有直径大于第一胶腔11直径的第一定位孔12,第一定位孔12的直径与电机定子3直径吻合,从而可使得电机定子3插入第一胶腔11预定深度后与第一定位孔12孔底面抵接,此时第一胶腔11内的剩余空间形状即为电机定子3其中一端的待灌封形状。
[0028]底模1远离第一胶腔11的一端开设有注胶孔13,注胶孔13与第一胶腔11连通。电机定子3底端插入第一胶腔11后,自注胶孔13向第一胶腔11内灌封环氧树脂材料直至成型形成电机定子3底端的外壳。
[0029]顶模2上开设有筒状的第二胶腔21,顶模2为分瓣式结构,优选为沿顶模2轴向对称分设为两瓣,形成第一顶模以及第二顶模。第一顶模的截面上凸设有定位柱24,还开设有定
位槽23,第二顶模的截面上亦凸设有定位柱24,并开设有定位槽23。第一顶模和第二顶模在合拢时,对应位置的定位槽23可与定位柱24形成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第一顶模以及第二顶模的合拢定位。
[0030]第一顶模以及第二顶模合拢后可形成第二胶腔21以供电机定子3顶端插入其中。第二胶腔21内同样沿轴向开设有直径大于第二胶腔21直径的第二定位孔22,第二定位孔22的直径与电机定子3的直径吻合,电机定子3的顶端插入第二胶腔21预定深度后与第二定位孔22孔底面抵接。
[0031]第一胶腔11内还沿电机定子3轴向凸设有与电机定子3形成套接配合的固定柱14,电机定子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孔12以及第二定位孔22孔底面抵接时,固定柱14自第一胶腔11穿过电机定子3内腔后延伸至第二胶腔21内。固定柱14直径与电机定子3内径吻合,固定柱14延伸至第二胶腔21内后,第二胶腔21内剩余空间形状即为电机定子3另一端的待灌封形状。
[0032]第一顶模和第二顶模在合拢前,其模腔内预先涂满有待灌封材料,从而避免内部存在气泡。
[0033]顶模2远离第二胶腔21的一侧开设有孔以供待灌封材料受挤压排出。
[0034]顶模2以及底模1外径吻合且均呈柱状。
[0035]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泵电机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底模(1),开设有第一胶腔(11)且第一胶腔(11)内凸设有固定柱(14),固定柱(14)和第一胶腔(11)之间存在环形间隙以供管状的电机定子(3)底端插入后灌封填充间隙,第一胶腔(11)内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以限制电机定子(3)底端的插入深度;顶模(2),开设有第二胶腔(21)供电机定子(3)顶端插入后灌封,第二胶腔(21)内设置有内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以限制电机定子(3)顶端的插入深度;固定柱(14)与电机定子(3)形成套接配合的同时,其前端可延伸至第二胶腔(21)内从而与第二胶腔(21)围合形成预定灌封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管泵电机灌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2)包括沿顶模(2)轴线方向对称布置的第一顶模以及第二顶模,第一顶模以及第二顶模榫卯配合从而可合拢后围合形成第二胶腔(21)。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帅康刘欢冯启涛巩郑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