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30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风扇;所述上盖上开设有风道,且所述风道连通所述上盖侧面形成进风口;所述风道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风道口,所述下盖上设有出风口。本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通过将风道与上盖设为一体,配合风扇和下盖组成一个完整的风道系统,减少了一个单独的零部件,从而减少了一套制造模具,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时长;同时,一体化设计避免了安装时出现缝隙,可靠性强,风量流失少,使得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得到保障。使得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得到保障。使得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载无线充电器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汽车领域,大功率无线充电器而言,散热尤其重要。目前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多配合风扇进行散热,而内部风道多采用单独的风道,需要单独开模具,增加了一个风道零件成本和人工安装成本,并且风道的安装存在缝隙,造成风量减少,不利于风扇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风扇;所述上盖上开设有风道,且所述风道连通所述上盖侧面形成进风口;所述风道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风道口,所述下盖上设有出风口。
[0005]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呈槽状,且所述风道侧面连接所述上盖顶面。
[0006]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道排列设置于所述上盖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风扇固设于所述下盖底部,所述上盖内壁设有朝向下盖底壁延伸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一端连通所述风道形成风道口,所述通风管另一端靠近所述风扇设置;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风扇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为竖直的管道。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与所述风道的连接处设有倒圆角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贴近所述下盖侧壁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道一端,所述风道口连通所述风道另一端。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接触面上设有凸块以及与所述凸块配合的凹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焊接、螺纹连接、胶粘连接、卡扣连接或一体成型。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通过将风道与上盖设为一体,配合风扇和下盖组成一个完整的风道系统,减少了一个单独的零部件,从而减少了一套制造模具,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时长;同时,一体化设计避免了安装时出现缝隙,可靠性强,风量流失少,使得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标号说明:
[0020]1、上盖;11、风道;12、进风口;13、风道口;14、通风管;15、凸块;16、安装凸台;161、螺纹孔;
[0021]2、下盖;21、出风口;22、凹槽;23、台阶结构;231、通孔;
[0022]3、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4]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和下盖2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风扇3;所述上盖1上开设有风道11,且所述风道11连通所述上盖1侧面形成进风口12;所述风道11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风道口13,所述下盖2上设有出风口21。
[0025]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通过将风道11与上盖1设为一体,配合风扇3和下盖2组成一个完整的风道11系统,减少了一个单独的零部件,从而减少了一套制造模具,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时长;同时,一体化设计避免了安装时出现缝隙,可靠性强,风量流失少,使得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得到保障。
[0026]进一步的,所述风道11呈槽状,且所述风道11侧面连接所述上盖1顶面。
[0027]由上述描述可知,将风道11设为槽状有利于制造上盖1的注塑成型模具;同时,槽状的风道11可使得风道11中流动的空气与放置于上盖1顶部的待充电设备的外壳直接接触,具有较强的散热效果。
[0028]进一步的,所述风道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道11排列设置于所述上盖1上。
[0029]由上述描述可知,多个风道11有利于增大通风量,提高充电器的散热性能。
[0030]进一步的,所述风扇3固设于所述下盖2底部,所述上盖1内壁设有朝向下盖2底壁延伸的通风管14,所述通风管14一端连通所述风道11形成风道口13,所述通风管14另一端靠近所述风扇3设置;所述出风口21对应所述风扇3设置。
[0031]由上述描述可知,设计通风管14并使风扇3和出风口21靠近通风管14的端部设置,可减少流动的空气中的灰尘或水汽沾染容纳腔中的其它部件,造成短路或失效;还可防止吸收了待充电设备的热量的空气与容纳腔中的其它部件直接接触,造成部件因工作温度升高而失效。
[0032]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14为竖直的管道。
[0033]由上述描述可知,将通风管14设为竖直的管道有利于上盖1的注塑成型。
[0034]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14与所述风道11的连接处设有倒圆角结构。
[0035]由上述描述可知,倒圆角结构可使风道11中的空气流动更顺畅,进而增强风道11的通风能力,提升散热性能。
[0036]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14贴近所述下盖2侧壁设置。
[0037]由上述描述可知,通风管14向下盖2的侧壁靠拢以避让容纳腔内的其它部件,有利
于容纳腔内的部件的装配规划或安装外型尺寸较大的零部件。
[0038]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12连通所述风道11一端,所述风道口13连通所述风道11另一端。
[0039]由上述描述可知,将风道口13设于风道11一端,进风口12设于风道11另一端有利于使空气在风道11中流动的行程最大化,令流动的空气能带走更多待充电设备散发出的热量,从而提高充电器的散热性能。
[0040]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的接触面上设有凸块15以及与所述凸块15配合的凹槽22。
[0041]由上述描述可知,配合连接和凸块15和凹槽22可对上盖1和下盖2的安装过程起到防呆的效果。
[0042]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焊接、螺纹连接、胶粘连接、卡扣连接或一体成型。
[0043]由上述描述可知,上盖1与下盖2可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或装配需要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
[0044]实施例一
[0045]请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可广泛应用于车载充电器中,有利于简化车载充电器的外壳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充电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0046]所述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盖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风扇;所述上盖上开设有风道,且所述风道连通所述上盖侧面形成进风口;所述风道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风道口,所述下盖上设有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呈槽状,且所述风道侧面连接所述上盖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道排列设置于所述上盖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固设于所述下盖底部,所述上盖内壁设有朝向下盖底壁延伸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一端连通所述风道形成风道口,所述通风管另一端靠近所述风扇设置;所述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信维智能汽车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