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及通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83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及通信设备,一包括单极天线组和寄生天线组;所述寄生天线组设置于所述单极天线组的一侧;所述单极天线组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的侧边与所述寄生天线组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单极天线组与所述寄生天线组耦合;通过将单极天线组靠近寄生天线组的侧边设置,且使得单极天线组与寄生天线组之间形成夹角,将原有平行双导线的结构优化为:在平行双导线的末端分开形成一定的夹角,使平行双导线结构转化为偶极子天线,从而能够将寄生天线组产生的谐振有效的辐射出去,以此减少了单极天线组需要设置的辐射臂的数量和面积,实现单极天线组加寄生天线组形式实现对2G、3G、4G和5G所有频段的覆盖,同时降低工艺难度和成本。艺难度和成本。艺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及通信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天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及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5G的普及,对于车联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车辆对不同(本文中的5G指sub

6G,不包含毫米波)网络以及蓝牙、 WiFi等通信功能的需求,车载天线需要同时覆盖到多个频段的信号。
[0003]在公开号为CN 216773506U的专利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采用将单极天线组和寄生天线组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嵌入塑胶壳表面的方式,即通过模内注塑(insert molding)工艺实现了天线结构能够覆盖多个频段,在增加天线带宽的同时提高天线稳定性。但其天线结构整体覆盖了塑胶壳的多个侧面,使得insert molding工艺难度增大,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及通信设备,满足天线覆盖多个频段需求的同时,降低工艺难度和成本。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包括单极天线组和寄生天线组;
[0007]所述寄生天线组设置于所述单极天线组的一侧;
[0008]所述单极天线组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的侧边与所述寄生天线组之间形成夹角;
[0009]所述单极天线组与所述寄生天线组耦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单极天线组包括第一主辐射臂、第二主辐射臂和第三主辐射臂;
[0011]所述第二主辐射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主辐射臂的一侧相互垂直;
[0012]所述第一主辐射臂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的侧边呈倾斜状。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的截面为直角梯形;
[0014]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的斜边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
[0015]所述第二主辐射臂设置于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的下底边上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的一端。
[0016]进一步地,所述寄生天线组包括第一寄生辐射臂、第二寄生辐射臂和第三寄生辐射臂;
[0017]所述第二寄生辐射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寄生辐射臂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寄生辐射臂的一端相互垂直;
[0018]所述第一主辐射臂与所述第一寄生辐射臂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0019]所述第二主辐射臂与所述第二寄生辐射臂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0020]所述第三主辐射臂与所述第三寄生辐射臂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0021]进一步地,还包括线路板和塑胶壳;
[0022]所述线路板上设有馈电焊点和接地焊点;
[0023]所述第三主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二主辐射臂的一侧与所述馈电焊点连接;
[0024]所述第三寄生辐射臂远离所述第二寄生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接地焊点连接;
[0025]所述第一主辐射臂和第二主辐射臂以及所述第一寄生辐射臂和第二寄生辐射臂均嵌于所述塑胶壳的表面。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第二主辐射臂和第三主辐射臂两两之间设置有连接弧;
[0027]所述第一寄生辐射臂、第二寄生辐射臂和第三寄生辐射臂两两之间设置有连接弧。
[0028]进一步地,所述单极天线组的高度与所述寄生天线组的高度相同;
[0029]所述单极天线组的度宽与所述寄生天线组的宽度相同。
[003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3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的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
[00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单极天线组靠近寄生天线组的侧边设置,且使得单极天线组与寄生天线组之间形成夹角,将原有平行双导线的结构优化为:在平行双导线的末端分开形成一定的夹角,使平行双导线结构转化为偶极子天线,从而能够将寄生天线组产生的谐振有效的辐射出去,以此减少了单极天线组需要设置的辐射臂的数量和面积,实现单极天线组加寄生天线组形式实现对2G,3G,4G,5G所有频段的覆盖,同时降低工艺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的结构尺寸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的S参数仿真图;
[003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的总效率仿真图;
[0039]标号说明:
[0040]1、单极天线组;11、第一主辐射臂;12、第二主辐射臂;13、第三主辐射臂;2、寄生天线组;21、第一寄生辐射臂;22、第二寄生辐射臂;23、第三寄生辐射臂;3、连接弧;4、线路板;5、塑胶壳;A、单极天线组焊接点;B、寄生天线组焊接点;D、单极天线组的总长度;E、第一主辐射臂上底边的长度;F、第一主辐射臂直角边的长度;G、寄生天线组的总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42]请参照图1,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包括单极天线组和寄生天线组;
[0043]所述寄生天线组设置于所述单极天线组的一侧;
[0044]所述单极天线组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的侧边与所述寄生天线组之间形成夹角;
[0045]所述单极天线组与所述寄生天线组耦合。
[0046]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单极天线组靠近寄生天线组的侧边设置,且使得单极天线组与寄生天线组之间形成夹角,将原有平行双导线的结构优化为:在平行双导线的末端分开形成一定的夹角,使平行双导线结构转化为偶极子天线,从而能够将寄生天线组产生的谐振有效的辐射出去,以此减少了单极天线组需要设置的辐射臂的数量和面积,实现单极天线组加寄生天线组形式实现对2G、3G、4G和5G所有频段的覆盖,同时降低工艺难度和成本。
[0047]进一步地,所述单极天线组包括第一主辐射臂、第二主辐射臂和第三主辐射臂;
[0048]所述第二主辐射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主辐射臂的一侧相互垂直;
[0049]所述第一主辐射臂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的侧边呈倾斜状。
[0050]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第一主辐射臂、第二主辐射臂和第三主辐射臂构成单极天线组,且第一主辐射臂、第二主辐射臂和第三主辐射臂之间垂直连接,从而形成控制低频、中高频的谐振。
[005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的截面为直角梯形;
[0052]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的斜边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
[0053]所述第二主辐射臂设置于所述第一主辐射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单极天线组和寄生天线组;所述寄生天线组设置于所述单极天线组的一侧;所述单极天线组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的侧边与所述寄生天线组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单极天线组与所述寄生天线组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极天线组包括第一主辐射臂、第二主辐射臂和第三主辐射臂;所述第二主辐射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主辐射臂的一侧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主辐射臂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的侧边呈倾斜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的斜边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所述第二主辐射臂设置于所述第一主辐射臂的下底边上靠近所述寄生天线组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车载全频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天线组包括第一寄生辐射臂、第二寄生辐射臂和第三寄生辐射臂;所述第二寄生辐射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寄生辐射臂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寄生辐射臂的一端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主辐射臂与所述第一寄生辐射臂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心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信维智能汽车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