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控制臂、承载控制臂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52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载控制臂、承载控制臂组件和车辆。一种承载控制臂,包括臂体和球销,所述球销包括球头和球杆,所述球头和所述球杆一体连接;所述球销通过所述球杆与车辆部件连接,所述臂体设有与所述球销匹配的空腔,所述球头容置在所述空腔内,其中,所述臂体的空腔的内壁直接作为所述球头的球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承载控制臂硬点布置有限,无法更好的支持车辆底盘的运动行程的技术问题。动行程的技术问题。动行程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控制臂、承载控制臂组件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承载控制臂、承载控制臂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悬架下承载控制臂,又名前下摆臂,是汽车悬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前悬架下承载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其作用是连接车轮系统与车身,并与其他部件一起对车轮进行约束、导向,使车轮在行驶中按照预设计的几何形态,实现合适的四轮定位参数,保证行车操控稳定性,减少轮胎偏磨。传统麦弗逊式悬架的前悬架下承载控制臂,往往应用一根三角形承载控制臂起到承载与导向作用,对于悬架的自由度,有很大的限制。
[0003]新能源汽车由于加速性能好,对于操控及稳定性的需求日益增加,麦弗逊式悬架已经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操稳要求,因此前悬架双叉臂结构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前悬结构,现有新能源车辆将前悬架下承载控制臂做成两根相对独立运动的控制臂,按照两根控制臂主要的功能划分为导向臂与承载控制臂;由于空间的限制,对于承载控制臂需要承担更多的硬点布置,以满足汽车的操控性需求。
[0004]然而,在现有的承载控制臂中,由于球铰与承载控制臂相互独立,占用了较多空间,使得硬点的布置有限:在现有技术中,球铰主要由球壳和容置在球壳内的球头组成,在安装时通常采用将球铰压入承载控制臂的方式来实现,使得承载控制臂的空腔不仅要容纳球头,还需要能够容纳球壳,进而导致承载控制臂的空间利用效率较低,硬点的布置有限,无法更好的支持车辆底盘的运动行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承载控制臂、承载控制臂总成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承载控制臂硬点布置有限,无法更好的支持车辆底盘的运动行程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承载控制臂,包括臂体和球销,所述球销包括球头和球杆,所述球头和所述球杆连接;所述球销通过所述球杆与车辆的零部件连接,所述臂体设有与所述球销匹配的空腔,所述球头容置在所述空腔内,其中,所述臂体的空腔的内壁直接作为所述球头的球壳。
[0007]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臂体上设有副车架连接通孔,所述承载控制臂通过所述副车架连接通孔与车辆的副车架连接;所述球销包括承载臂外侧球销,所述空腔包括与所述承载臂外侧球销匹配的承载臂外侧空腔,所述承载臂外侧球销的球头容置在所述承载臂外侧空腔内,所述承载臂外侧球销的球杆与车辆的转向节连接。
[0008]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球销包括减震器球销,所述空腔包括与所述减震器球销匹配的减震器连接空腔,所述减震器球销的球头容置在所述减震器连接空腔
内,所述减震器球销的球杆与所述车辆的减震器连接,用于抵消所述承载控制臂对所述减震器的扭转力。
[0009]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球销还包括稳定杆球销,所述空腔包括与所述稳定杆球销匹配的稳定杆连接空腔,所述稳定杆球销的球头容置在所述稳定杆连接空腔内,所述稳定杆球销的球杆与所述车辆的稳定杆连接。
[0010]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臂外侧空腔和所述副车架连接通孔设置在所述臂体的两端,所述承载臂外侧空腔,减震器连接空腔,稳定杆连接空腔和所述副车架连接通孔在所述承载控制臂上依次间隔设置。
[0011]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臂外侧球销的球头和所述稳定杆球销的球头为球销式球头,所述减震器球销的球头为十字轴式球头。
[0012]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控制臂还包括挡圈,所述挡圈设置在所述臂体的空腔上以防止所述球头脱落。
[0013]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圈包括第一圈和第二圈,所述第一圈与所述第二圈连接,所述第一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圈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球销的球头的直径,所述第二圈容置在所述空腔内与所述臂体连接。
[0014]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侧壁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球销的直径且小于所述挡圈的第二圈的直径,使得所述挡圈与所述第二圈抵靠,且使得所述球销的球头设置在所述台阶部内。
[0015]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侧壁延伸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能够弯曲以实现对所述挡圈的第二圈的压紧。
[0016]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臂外侧空腔,减震器连接空腔,稳定杆连接空腔和副车架连接通孔之间均设置有凹陷结构。
[0017]可选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臂体由铝件锻造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承载控制臂组件,包括所述的承载控制臂,所述承载控制臂组件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与所述承载控制臂上的减震器球销连接以抵消所述承载控制臂对所述减震器产生的扭转力或垂向力。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承载控制臂,或者包括所述的一种承载控制臂组件。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将所述球铰和所述臂体整合设计,将所述臂体作为球头的球壳,能够优化所述臂体的空间利用效率,增加硬点布置空间;通过将所述减震器与承载控制臂的连接方式设计为球铰连接,能够很好的抵消所述承载控制臂对所述减震器产生的扭转力的同时,抵消所述承载控制臂对所述减震器产生的扭转力,提高所述减震器的使用寿命;通过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承载臂外侧空腔,所述减震器连接空腔,稳定杆连接空腔和所述副车架连接通孔在所述承载控制臂上,能够增加硬点的布置点,提高臂体的集成效果;通过设置挡圈,所述挡圈能够设置在所述臂体的空腔上与所述臂体连接,能够防止所述球头从所述空腔内脱落,以保证所述球头的脱出力,避免车辆断轴;
通过在所述空腔侧壁上设置台阶部和延伸部,能够使得臂体与挡圈更好的连接;通过将臂体由铝件锻造一体成型工艺制成,能够很好的提高整个承载臂的刚度;通过承载臂外侧空腔,减震器连接空腔,稳定杆连接空腔和副车架连接通孔之间均设置有凹陷结构,以减小承载臂本体的重量,满足轻量化需求。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臂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臂体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臂体的B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挡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挡圈的A向剖面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承载臂外侧球销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器球销的结构示意图;图6C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稳定杆球销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副车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承载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0,承载控制臂;100,臂体;110,空腔;111,承载臂外侧空腔;112,减震器连接空腔;1121,台阶部;1122,延伸部;113,稳定杆连接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臂体(100)和球销(200),所述球销(200)包括球头和球杆,所述球头和所述球杆连接;所述球销(200)通过所述球杆与车辆部件连接,所述臂体(100)设有与所述球销(200)匹配的空腔(110),所述球头容置在所述空腔(110)内,其中,所述臂体(100)的空腔的内壁直接作为所述球头的球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100)上设有副车架连接通孔(120),所述承载控制臂(10)通过所述副车架连接通孔(120)与车辆的副车架连接;所述球销(200)包括承载臂外侧球销(210),所述空腔(110)包括与所述承载臂外侧球销(210)匹配的承载臂外侧空腔(111),所述承载臂外侧球销(210)的球头容置在所述承载臂外侧空腔(111)内,所述承载臂外侧球销(210)的球杆与车辆的转向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载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销(200)包括减震器球销(220),所述空腔(110)包括与所述减震器球销(220)匹配的减震器连接空腔(112),所述减震器球销(220)的球头容置在所述减震器连接空腔(112)内,所述减震器球销(220)的球杆与所述车辆的减震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载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销(200)还包括稳定杆球销(230),所述空腔(110)包括与所述稳定杆球销(230)匹配的稳定杆连接空腔(113),所述稳定杆球销(230)的球头容置在所述稳定杆连接空腔(113)内,所述稳定杆球销(230)的球杆与所述车辆的稳定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承载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臂外侧空腔(111)和所述副车架连接通孔(120)设置在所述臂体(100)的两端,所述承载臂外侧空腔(111),减震器连接空腔(112),稳定杆连接空腔(113)和所述副车架连接通孔(120)在所述承载控制臂(10)上依次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承载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臂外侧球销(210)的球头和所述稳定杆球销(230)的球头为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成佳伟裴亦辰陈新陈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