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啮合结构,充电口小门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03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8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轮啮合结构,充电口小门结构和车辆。一种齿轮啮合结构,包括连接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用以使所述齿轮啮合结构包括所述从动齿轮随动的啮合状态,和所述从动齿轮不随动的空间隙状态,所述主动齿轮包括主齿本体,第一主轮齿和主连接齿,所述第一主轮齿和所述主连接齿不干涉地设置在所述主齿本体的周向上;所述从动齿轮包括从齿本体,第一从轮齿和第二从轮齿,所述第一从轮齿和所述第二从轮齿不干涉地设置在所述从齿本体的轴向上;多个所述第一从轮齿与多个所述第一主轮齿选择性地啮合连接用以实现所述啮合状态;所述第二从轮齿与所述主连接齿选择性地滑动连接用以实现所述空间隙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齿轮啮合结构,充电口小门结构和车辆,该齿轮啮合结构尤其可以用于车辆的充电口小门结构中。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车辆的充电口小门的全自动开启,需要先使充电口小门与车身解锁,再驱动充电口小门转动至开启位置,完成充电口小门的开启。类似地,为了实现车辆的充电口小门的全自动关闭,需要先使充电口小门转动至关闭位置,再使充电口小门与车身锁定,完成充电口小门的关闭。

2、请参阅图1,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充电口小门的自动开闭,现有技术中设计一种齿轮啮合结构,包括主动轮1和从动轮2,从动轮2可以选择性地与主动轮1随动。通过使得主动轮1与锁止结构固定,从动轮2与充电口小门连接,即可实现在开启时,先使从动轮2不与主动轮1转动,即先处于空间隙状态,使得主动轮1带动锁止结构转动以实现充电口小门相对于车身的开启。再使从动轮2随主动轮1转动,即再处于啮合状态,实现充电口小门相对于车身的转动以使充电口小门运动至指定位置。

3、类似的,当需要关闭充电口小门时,由于在开启时从动轮2已经与主动轮1处于随动状态,所以首先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啮合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用以使所述齿轮啮合结构包括所述从动齿轮随动的啮合状态,和所述从动齿轮不随动的空间隙状态,其特征在于,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啮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齿本体周向上的第二主轮齿,所述从动齿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从齿本体周向上的从连接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啮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齿本体的周向上的第三主轮齿,所述第三主轮齿设置在所述主连接齿远离所述第二主轮齿的一侧并与所述从连接齿对应,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啮合结构,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啮合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用以使所述齿轮啮合结构包括所述从动齿轮随动的啮合状态,和所述从动齿轮不随动的空间隙状态,其特征在于,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啮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齿本体周向上的第二主轮齿,所述从动齿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从齿本体周向上的从连接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啮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齿本体的周向上的第三主轮齿,所述第三主轮齿设置在所述主连接齿远离所述第二主轮齿的一侧并与所述从连接齿对应,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啮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连接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主轮齿至少部分匹配地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延伸至由主齿本体、第二主轮齿、第三主轮齿和主连接齿形成的开放空腔内,用以使得所述斜面结构与第三主轮齿在周向上存在运动干涉以实现对所述第三主轮齿的限位。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啮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啮合结构被设置为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兴彭荣华盛大全汤陆明
申请(专利权)人: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