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用旋转甩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43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抛丸用旋转甩盘,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盘体及多个嵌设于所述盘体之侧壁并沿所述盘体的周向隔开地排成一圈的套管。所述中空结构形成用于容纳外界所输送来的喷丸的工作腔,所述盘体的第一轴向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以供外界将喷丸送入所述工作腔的开口,所述开口小于所述工作腔;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所述套管相对的另一端对外显露,每个所述套管的中心线各与所述盘体的中心线呈异面布置;一方面使得由外界送入工作腔内的喷丸在盘体高速旋转的过程中经过套管顺畅地甩出,另一方面使得套管与盘体采用两个不同材质的结构,从而有效地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抛丸用旋转甩盘的整体重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抛丸用旋转甩盘的整体重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抛丸用旋转甩盘的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丸用旋转甩盘


[0001]本技术涉及利用颗粒状的做离心运动的喷丸对工件进行喷射抛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丸用旋转甩盘。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喷丸抛光机是通过做高速旋转的甩盘将弹性磨粒(又称喷丸)以一定的速度甩抛在工件的表面,从而达到对工件的表面抛光以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等性能。
[0003]目前,对于现有喷丸抛光机的甩盘来说,它整体是一体式结构;由于甩盘在抛丸过程中需要高速旋转,且高速旋转的甩盘会产生离心惯性力,该离心惯性力与甩盘的重量有关(即重量越大所对应地离心惯性力越大);同时,喷丸又是沿甩盘的甩出通道被高速甩出,对甩盘用于围出该甩出通道的位置造成一定程度的滑动摩擦,因此,需要控制甩盘的重量和耐磨性。
[0004]但是,在现有的甩盘中,它存在重量大或耐磨性不足的缺陷。
[0005]因此,亟需一种降低重量、提高耐磨能力并确保喷丸顺畅抛出的抛丸用旋转甩盘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重量、提高耐磨能力并确保喷丸顺畅抛出的抛丸用旋转甩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抛丸用旋转甩盘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盘体及多个嵌设于所述盘体之侧壁并沿所述盘体的周向隔开地排成一圈的套管。所述中空结构形成用于容纳外界所输送来的喷丸的工作腔,所述盘体的第一轴向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以供外界将喷丸送入所述工作腔的开口,所述开口小于所述工作腔;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所述套管相对的另一端对外显露,每个所述套管的中心线各与所述盘体的中心线呈异面布置。
[0008]较佳地,每个所述套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盘体的中心线相垂直。
[0009]较佳地,所有所述套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所述套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盘体的中心线之距离相等。
[0010]较佳地,所述盘体的侧壁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的嵌设通道及数量与所述嵌设通道相同的甩出口,每个所述甩出口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嵌设通道相连通,每个所述甩出口相对所对应的一个所述嵌设通道倾斜,每个所述套管嵌设于所对应的一个所述嵌设通道内并通过胶粘与所述盘体固定,每个所述套管还与所对应的一个所述甩出口相连通,且所有所述套管的中心线和所有所述甩出口一起沿所述盘体的同一旋转方向排列。
[0011]较佳地,所述套管远离所述盘体之中心线的端面为与所述套管之中心线垂直的垂直端面,所述套管靠近所述盘体之中心线的端面为相对所述套管之中心线倾斜的倾斜端面。
[0012]较佳地,所述倾斜端面缩于所述嵌设通道内。
[0013]较佳地,所述开口的中心线、工作腔的中心线及盘体的中心线三者重合。
[0014]较佳地,所述开口为圆形开口,所述工作腔为圆形腔。
[0015]较佳地,所述盘体为铝合金盘体,所述套管为陶瓷套管。
[0016]较佳地,所述盘体相对的第二轴向端面开设有用于与外界的转轴装配连接的轴孔,所述工作腔内设置遮盖所述轴孔并与所述盘体装配连接的盖子。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由本技术的抛丸用旋转甩盘还包括多个嵌设于盘体之侧壁并沿盘体的周向隔开地排成一圈的套管,套管的一端与工作腔相连通,套管相对的另一端对外显露;这样设计使得套管和盘体可采用两个不同材质的结构,即,盘体采用轻质结构,例如铝合金结构,套管采用耐磨好的结构,例如陶瓷结构,一方面起到降低本技术的抛丸用旋转甩盘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增加本技术的抛丸用旋转甩盘的耐磨性能。同时,借助每个套管的中心线各与盘体的中心线呈异面布置,这样使得由外界送入工作腔内的喷丸在盘体高速旋转的过程中经过套管顺畅地甩出,提升喷丸甩出速度,从而提高喷丸对工件的抛光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抛丸用旋转甩盘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抛丸用旋转甩盘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的抛丸用旋转甩盘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1]图4是图1所示的抛丸用旋转甩盘在侧向观看的平面图。
[0022]图5是沿图4中A

A线剖切后且隐藏胶粘结构后的内部图。
[0023]图6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0024]图7是图5在隐藏所有套管后的内部图。
[0025]图8是图4中B

B线剖切且隐藏胶点结构后的内部图。
[0026]图9是本技术的抛丸用旋转甩盘中的套管的立体图。
[0027]图10是图9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9]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本技术的抛丸用旋转甩盘100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盘体10及二十二个嵌设于盘体10之侧壁13并沿盘体10的周向隔开地排成一圈的套管20。中空结构形成用于容纳外界所输送来的喷丸的工作腔11,盘体10的第一轴向端面12开设有与工作腔11相连通以供外界将喷丸送入工作腔11的开口121,开口121小于工作腔11,避免第一轴向端面12因开口121与工作腔11相同或大于工作腔11而无法对送入工作腔11内的喷丸提供轴向阻挡作用,从而防止由外界送入工作腔11内的喷丸在盘体10做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从开口121意外跑走,较优的是,开口121为圆形开口,工作腔11为圆形腔,且开口121的中心线、工作腔11的中心线及盘体10的中心线14三者重合,一方面便于开口121和工作腔11的加工制造,另一方面更便于由外界送入工作腔11内的喷丸被盘体10带动做高速的离心运动;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开口121还可是轮廓为正多边形的开口,故不以图1和图2所示为限。
[0030]而套管20的一端与工作腔11相连通,以满足由外界送入工作腔11内的喷丸在被盘体10带动做高速的离心运动时顺畅地进入套管20内的需要,套管20相对的另一端对外显露,即套管20与外界处于相通的状态,以满足进入套管20内的喷丸顺着套管20甩抛外界中去;每个套管20的中心线21各与盘体10的中心线14呈异面布置,即,每个套管20的中心线21各与盘体10的中心线14不共面而为异面直线,以使得每个套管20相对盘体10的中心线14呈偏移布置,该偏移距离可参见图5中的标号D所指示,以确保由外界送入工作腔11内的喷丸在被盘体10带动做高速的离心运动时能更顺畅地进入套管20内。具体地,在图7中,所有的套管20于盘体10上呈等间隔地排成一圈,另,套管20的数量不限于图2和图5所示的22个,它是由盘体10的周长和套管20的管径大小所共同决定。更具体地,如下:
[0031]如图5所示,所有套管20的中心线21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套管20的中心线21与盘体10的中心线14相垂直,以确保所有的套管20在盘体10的轴向位置都一样,这样就可以避免工作腔11因所有的套管20不在盘体10的同一轴向位置而变得庞大,变得宠大的原因是工作腔11需要与所有套管20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用旋转甩盘,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盘体,所述中空结构形成用于容纳外界所输送来的喷丸的工作腔,所述盘体的第一轴向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以供外界将喷丸送入所述工作腔的开口,所述开口小于所述工作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用旋转甩盘还包括多个嵌设于所述盘体之侧壁并沿所述盘体的周向隔开地排成一圈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所述套管相对的另一端对外显露,每个所述套管的中心线各与所述盘体的中心线呈异面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用旋转甩盘,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套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盘体的中心线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用旋转甩盘,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套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所述套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盘体的中心线之距离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抛丸用旋转甩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侧壁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的嵌设通道及数量与所述嵌设通道相同的甩出口,每个所述甩出口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嵌设通道相连通,每个所述甩出口相对所对应的一个所述嵌设通道倾斜,每个所述套管嵌设于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海文郑德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俊知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