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936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料系统。进料系统包括第一废树脂进料罐、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阻聚剂进料罐,第一废树脂进料罐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一腔体、第一循环入口和第一废树脂出口;阻聚剂进料罐包括第二进料口、罐体、搅拌器和浆液出口;第一废树脂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废树脂反应系统连接,浆液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第一管道的下游处。本申请的进料系统可提供混合均匀且可流动的废树脂,可实现废树脂的连续化处理,并且废树脂的进料稳定,以及进入蒸汽重整装置的含量较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进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和工业的发展,能源需求急剧增大,核能发展也突飞猛进,放射性废物的减容处理难题亟待解决。流化床蒸汽重整技术能够对放射性废树脂、干杂固体废物、废液进行有效处理,但蒸汽重整对放射性废树脂和废液的进料具有较高要求。
[0003]现有工艺生产中,受搅拌器的搅拌速率限制,废树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时间较长,并且大颗粒原料会在搅拌的过程中沉底,无法被充分溶解,进而造成后续的工艺的处理量和回收率减小。另外,废树脂中较高的含水量会在后续的重整炉中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降低重整反应的效率;由于废树脂和水混合不均匀且废树脂容易形成团聚,从而造成进料管道堵塞,进而影响工艺的安全,并且,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废树脂的连续进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废树脂在进入后续处理装置时的流动性较低的缺陷,为了满足蒸汽重整对放射性废树脂和废液的进料的需求,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进料系统。本申请的进料系统可提供混合均匀且可流动的废树脂,可实现废树脂的连续化处理,并且废树脂的进料稳定,以及进入蒸汽重整装置的含量较高。
[0005]本申请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料系统,其包括第一废树脂进料罐、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阻聚剂进料罐,
[0007]所述第一废树脂进料罐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一腔体、第一循环入口和第一废树脂出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用于输入废树脂和脱盐水;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一循环入口均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废树脂出口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废树脂出口与所述第一循环入口连接,形成第一废树脂循环回路;
[0008]所述阻聚剂进料罐包括第二进料口、罐体、搅拌器和浆液出口;所述第二进料口设于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搅拌器设于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浆液出口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
[0009]所述第一废树脂出口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废树脂反应系统连接,所述浆液出口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下游处。
[0010]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管道的下游是指沿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管道的后端。
[0011]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废树脂进料罐还包括第一吸水口;所述第一吸水口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通过该第一吸水口可将水从罐体内抽出,以控制废树脂浆料的含水量。
[0012]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进料口包括第一废树脂进料口和第一脱盐水入口。
[0013]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废树脂进料罐的外侧设有夹套保温装置;所述夹套保温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一循环水进口,所述夹套保温装置的上方设有第一循环水出口;以防止废树脂悬浊液低温结冻。
[0014]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废树脂进料罐还包括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部。
[0015]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还设有第一液位计口。
[0016]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还设有第一放空口。
[0017]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废树脂循环回路还设有第一循环泵。
[0018]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循环入口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的喷头,所述喷头的端部设有混合喷嘴。具有一定压力的循环浆料进入喷头后,在喷头内产生动能,经所述混合喷嘴形成的一定角度喷出,并带动周围的料液,用于加强循环废树脂与原料废树脂的混合效率。
[0019]本技术中,第一循环泵和设于第一循环入口的混合喷嘴实现了废树脂的循环搅拌。
[0020]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废树脂进料泵。
[0021]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一废树脂循环回路均接入伴热反冲洗系统,用于冲洗管道中残余物料。
[0022]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二进料口包括阻聚剂进料口和第二脱盐水入口。
[0023]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进料系统还包括第二废树脂进料罐;所述第二废树脂进料罐与所述第一废树脂进料罐串联连接;所述第二废树脂进料罐包括第三进料口、第二腔体、第二循环入口和第二废树脂出口,所述第三进料口用于输入废树脂和脱盐水;所述第三进料口和所述第二循环入口均设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废树脂出口设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废树脂出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上游处;所述第二废树脂出口还与所述第二循环入口连接,形成第二废树脂循环回路。
[0024]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管道的上游是指沿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管道的前端。
[0025]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二废树脂进料罐还包括第二吸水口;所述第二吸水口设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
[0026]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三进料口包括第二废树脂进料口和第三脱盐水入口。
[0027]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二废树脂进料罐的外侧设有夹套保温装置;所述夹套保温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二循环水进口,所述夹套保温装置的上方设有第二循环水出口。
[0028]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二废树脂进料罐还包括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溢流口设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上部。
[0029]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还设有第二液位计口。
[0030]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还设有第二放空口。
[0031]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二废树脂循环回路还设有第二循环泵。
[0032]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二循环入口设有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的喷头,所述喷头的端部设有混合喷嘴。具有一定压力的循环浆料进入喷头后,在喷头内产生动能,经
所述混合喷嘴形成的一定角度喷出,并带动周围的料液,用于加强循环废树脂与原料废树脂的混合效率。
[0033]其中,第二循环泵和设于第二循环入口的混合喷嘴实现了废树脂的循环搅拌。
[0034]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二废树脂循环回路均接入伴热反冲洗系统,用于冲洗管道中残余物料,防止堵塞。
[0035]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罐体的上方设有第三溢流口,所述罐体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有第一液位开关口和第二液位开关口。
[0036]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液位计口。
[0037]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罐体的顶部或上侧壁开设有搅拌器接入孔,所述搅拌器通过所述搅拌器接入孔斜向伸入所述罐体内;更佳地,所述搅拌器的搅拌杆与所述罐体的轴向的夹角为45
°
~65
°
,保持阻聚剂颗粒呈悬浮状态。
[0038]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阻聚剂进料泵。
[0039]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第一废树脂进料罐设有DCS报警系统,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腔体中废树脂悬浊液的液位。
[0040]本技术中,所述进料系统采用间歇式半自动补料和连续进料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废树脂进料罐、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阻聚剂进料罐;所述第一废树脂进料罐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一腔体、第一循环入口和第一废树脂出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用于输入废树脂和脱盐水;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一循环入口均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废树脂出口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废树脂出口与所述第一循环入口连接,形成第一废树脂循环回路;所述阻聚剂进料罐包括第二进料口、罐体、搅拌器和浆液出口,所述第二进料口用于输入阻聚剂和脱盐水;所述第二进料口设于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搅拌器设于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浆液出口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废树脂出口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废树脂反应系统连接,所述浆液出口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下游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树脂进料罐还包括第一吸水口;所述第一吸水口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所述第一进料口包括第一废树脂进料口和第一脱盐水入口;所述第一废树脂进料罐的外侧设有夹套保温装置;所述夹套保温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一循环水进口,所述夹套保温装置的上方设有第一循环水出口;所述第一废树脂进料罐还包括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还设有第一液位计口;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还设有第一放空口;所述第一废树脂循环回路还设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入口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的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喷头的端部设有第一混合喷嘴;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废树脂进料泵;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一废树脂循环回路均接入伴热反冲洗系统,用于冲洗管道中残余物料;所述第二进料口包括阻聚剂进料口和第二脱盐水入口。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系统还包括第二废树脂进料罐;所述第二废树脂进料罐与所述第一废树脂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昀澎曹虎子顾潮冰赵博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