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板拉延成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195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内板拉延成形模具,包括下模座、压边圈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设有刀块顶出器,所述压边圈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其上表面为压料面,所述压料面上设有能够Z向移动的凸模切刀,所述凸模切刀的底面与所述刀块顶出器相配合;所述上模座位于所述压边圈的上方,其设有与所述压边圈相配合的凹模模面,所述凹模模面上设有凹模刀块,所述凹模刀块与所述凸模切刀相配合,以实现车门内板板料的剪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后车门内板轮包处拉延开裂暗伤问题,同时可减少落料模的开发,节省工装开发成本,实现精益投资。实现精益投资。实现精益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内板拉延成形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内板拉延成形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车门内板为车身关键件,承担着扬声器、铰链、玻璃升降器等关键零部件的装配功能。车门内板造型复杂,深度大,成形过程易产生开裂、暗伤等质量缺陷,尤其是后车门内板轮包处。由于轮包处造型过渡急剧,拉延过程板料进料阻力大,给料不足,导致轮包处开裂。
[0003]为规避后车门内板轮包处拉延开裂问题,一般采用在拉延工序前增加落料工艺,将方形料修边成不规则形料片,减小轮包处的料片尺寸,减小进料阻力从而达成消除车门内板轮包处开裂的目的。由于车门内板尺寸较大,且一般采用左右件合模生产工艺,因此落料模尺寸较大,工装开发成本较高,对于生产纲量较低的车型,无法实现生产投入精益化。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后车门内板轮包处拉延开裂暗伤问题的成形模具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内板拉延成形模具,可有效解决后车门内板轮包处拉延开裂暗伤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内板拉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压边圈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设有刀块顶出器,所述压边圈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其上表面为压料面,所述压料面上设有能够Z向移动的凸模切刀,所述凸模切刀的底面与所述刀块顶出器相配合;所述上模座位于所述压边圈的上方,其设有与所述压边圈相配合的凹模模面,所述凹模模面上设有凹模刀块,所述凹模刀块与所述凸模切刀相配合,以实现车门内板板料的剪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拉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切刀包括刀座、刀块本体以及强制回程弹簧,所述刀块本体固定在所述刀座的顶面,所述刀座的底面与所述刀块顶出器相互配合;所述压边圈上开设有供所述刀块本体Z向移动的切口,所述强制回程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刀座的顶面、另一端与所述压料面的内侧面相抵,当所述刀块顶出器未作用于所述刀座时,所述强制回程弹簧能够将所述凸模切刀收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板拉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回程弹簧的数量为两组,分别位于所述刀块本体的两侧,且所述强制回程弹簧靠近所述压料面的一端还设有弹簧导正销,所述弹簧导正销通过螺纹固定在所述压边圈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板拉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块本体沿着长度方向上的一侧顶部设有凸模刀块刃口、另一侧设有防侧导板,所述防侧导板与所述凸模刀块刃口的高度保持一致,以实现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肖英黄永生黄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