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88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包括底模、引导光杆、内阻应力顶模结构和往复冲模输出结构,底模的一端的两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引导光杆,引导光杆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内阻应力顶模结构,内阻应力顶模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往复冲模输出结构,内阻应力顶模结构包括顶模主体、配动滑孔、配装定位板、第一阻尼应力模块和第二阻尼应力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内阻应力顶模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对冲压成新过程中的受力形成内阻应力的抵消,大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往复冲模输出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往复完成自动化的便捷冲模带动。复完成自动化的便捷冲模带动。复完成自动化的便捷冲模带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
,具体为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
[0002]
技术介绍

[000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便于对吸尘器配件进行批量化加工,需要对应的模具;然而,现有的用于吸尘器配件加工的模具存在以下问题:1.模具自身的应力承担能力较差,缺乏对饮的辅助阻尼保护设计;2.不便于往复冲模;3.不便于配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包括底模、引导光杆、内阻应力顶模结构和往复冲模输出结构,所述底模的一端的两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引导光杆,所述引导光杆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内阻应力顶模结构,所述内阻应力顶模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往复冲模输出结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内阻应力顶模结构包括顶模主体、配动滑孔、配装定位板、第一阻尼应力模块和第二阻尼应力模块,所述配装定位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阻尼应力模块,所述第一阻尼应力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模主体,所述第一阻尼应力模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尼应力模块,所述顶模主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动滑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配动滑孔的内侧与引导光杆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应力模块包括阻尼气垫、第一卸力推杆、内装管和第一弹簧,所述阻尼气垫的一端与顶模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阻尼气垫远离顶模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卸力推杆,所述第二阻尼应力模块靠近顶模主体的一端焊接有内装管,所述内装管的内侧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内装管的内侧与第一卸力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卸力推杆靠近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弹簧焊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阻尼应力模块包括配装搭载板、内卸力块、第二弹簧、卸力槽、第三弹簧、分力推杆、第二卸力推杆和辅助受力挤压板,所述配装搭载板一端的两侧焊接有内卸力块,所述内卸力块内部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内卸力块内部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卸力推杆,所述第二卸力推杆远离内卸力块的一端焊接有辅助受力挤压板,所述第二卸力推杆远离辅助受力挤压板的一端与第二弹簧贴合,所述内卸力块内侧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卸力槽,所述卸力槽内部的顶端焊接有第三弹簧,所述卸力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分力推杆,所述第二卸力推杆的顶端和底端均与分力推杆远离第三弹簧的一端贴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往复冲模输出结构包括往复输出模块和传导模块,所述往复输出模块的内侧设置有传导模块,所述往复输出模块包括动导模块和传递模块,所述传递模块的顶端设置有动导模块。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传递模块包括第一内装限位块、延伸搭载臂、传递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内装限位块的顶端和底端均焊接有延伸搭载臂,所述延伸搭载臂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传递杆,所述传递杆的外侧卡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第二齿轮的顶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动导模块包括第二内装限位块、电磁活塞杆、传导推杆和第一齿条,所述延伸搭载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内装限位块,所述第二内装限位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磁活塞杆,所述电磁活塞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导推杆,所述传导推杆底端的一侧焊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内装限位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传导模块包括第二齿条和带动板,所述带动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侧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带动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配装搭载板的内部开设有三个第一配装孔,所述带动板的底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配装孔,所述第一配装孔和第二配装孔的内侧均设置有磁铁环,所述带动板与配装搭载板通过铁销棒插入第一配装孔和第二配装孔固定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内阻应力顶模结构的设计,通过第一阻尼应力模块和第二阻尼应力模块的配合使得装置便于对冲压成新过程中的受力形成内阻应力的抵消,大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通过往复冲模输出结构的设计,通过往复输出模块与传导模块的配合使用,使得装置便于往复完成自动化的便捷冲模带动,便于持续往复加工;3、本专利技术通过顶模和底模之间配装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配装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阻应力顶模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阻尼应力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阻尼应力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往复冲模输出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往复输出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传导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底模;2、引导光杆;3、内阻应力顶模结构;4、往复冲模输出结构;5、顶模主体;6、配动滑孔;7、配装定位板;8、第一阻尼应力模块;9、第二阻尼应力模块;10、阻尼气垫;11、第一卸力推杆;12、内装管;13、第一弹簧;14、配装搭载板;15、内卸力块;16、第二
弹簧;17、卸力槽;18、第三弹簧;19、分力推杆;20、第二卸力推杆;21、辅助受力挤压板;22、往复输出模块;23、传导模块;24、第一内装限位块;25、延伸搭载臂;26、传递杆;27、第二内装限位块;28、电磁活塞杆;29、传导推杆;30、第一齿条;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第二齿条;34、带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一并参阅图1

图2:其中,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包括底模1、引导光杆2、内阻应力顶模结构3和往复冲模输出结构4,底模1的一端的两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引导光杆2,引导光杆2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内阻应力顶模结构3,内阻应力顶模结构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往复冲模输出结构4。
[0020]通过多段的配装设计,使得装置便于进行组合式的配装。
[0021]请一并参阅图3

图5:内阻应力顶模结构3包括顶模主体5、配动滑孔6、配装定位板7、第一阻尼应力模块8和第二阻尼应力模块9,配装定位板7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阻尼应力模块8,第一阻尼应力模块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模主体5,第一阻尼应力模块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尼应力模块9,顶模主体5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动滑孔6;配动滑孔6的内侧与引导光杆2滑动连接;第一阻尼应力模块8包括阻尼气垫10、第一卸力推杆11、内装管12和第一弹簧13,阻尼气垫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1)、引导光杆(2)、内阻应力顶模结构(3)和往复冲模输出结构(4),所述底模(1)的一端的两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引导光杆(2),所述引导光杆(2)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内阻应力顶模结构(3),所述内阻应力顶模结构(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往复冲模输出结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阻应力顶模结构(3)包括顶模主体(5)、配动滑孔(6)、配装定位板(7)、第一阻尼应力模块(8)和第二阻尼应力模块(9),所述配装定位板(7)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阻尼应力模块(8),所述第一阻尼应力模块(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模主体(5),所述第一阻尼应力模块(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尼应力模块(9),所述顶模主体(5)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动滑孔(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动滑孔(6)的内侧与引导光杆(2)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应力模块(8)包括阻尼气垫(10)、第一卸力推杆(11)、内装管(12)和第一弹簧(13),所述阻尼气垫(10)的一端与顶模主体(5)固定连接,所述阻尼气垫(10)远离顶模主体(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卸力推杆(11),所述第二阻尼应力模块(9)靠近顶模主体(5)的一端焊接有内装管(12),所述内装管(12)的内侧焊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内装管(12)的内侧与第一卸力推杆(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卸力推杆(11)靠近第一弹簧(13)的一端与第一弹簧(13)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配件加工的组合式高应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应力模块(9)包括配装搭载板(14)、内卸力块(15)、第二弹簧(16)、卸力槽(17)、第三弹簧(18)、分力推杆(19)、第二卸力推杆(20)和辅助受力挤压板(21),所述配装搭载板(14)一端的两侧焊接有内卸力块(15),所述内卸力块(15)内部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内卸力块(15)内部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卸力推杆(20),所述第二卸力推杆(20)远离内卸力块(15)的一端焊接有辅助受力挤压板(21),所述第二卸力推杆(20)远离辅助受力挤压板(21)的一端与第二弹簧(16)贴合,所述内卸力块(15)内侧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贾永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信时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