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钢结构首榀桁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913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钢结构首榀桁架安装方法,采用“三吊协同施工”方法,按照安装钢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钢结构首榀桁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大跨度钢结构首榀桁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工业和公共建筑采用大跨度钢结构体系。在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吊装施工中,首榀桁架的施工无疑又是其中更加重要的环节。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结构体系,不仅受到周边环境各种不利荷载的影响较成型结构更大,同时还会受到施工荷载的影响,所以面临着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各种不利问题,亟需一种快速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跨度钢结构首榀桁架安装方法,适用于大跨度钢结构厂房首榀桁架吊装施工,有助于保证安装精准度,提升施工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大跨度钢结构首榀桁架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1、安装钢柱
[0007]安装第1轴线、第2轴线、第3轴线连续三个轴线的钢柱,利用缆风绳对钢柱进行临时固定;
[0008]步骤2、钢柱加固
[0009]第2轴线与第3轴线的钢柱之间,处于23m标高及以上的柱间钢梁及柱间支撑提前安装,并分别在7.5m与15m标高处焊接一道直径203mm、壁厚6mm的水平圆管,作为柱间支撑;
[0010]第1轴线与第2轴线的钢柱之间,仅在23m标高处安装柱间钢梁,并分别在7.5m与15m标高处焊接一道直径203mm、壁厚6mm的水平圆管,作为柱间支撑;
[0011]步骤3、拼装单榀桁架
[0012]在地面拼装好单榀桁架,各单榀桁架按跨中L/500进行起拱,在桁架上弦及腹杆位置设置生命线;
[0013]步骤4、设置桁架吊耳
[0014]在单榀桁架上弦设置共6处吊耳,包括供履带吊吊装的四处履带吊吊耳,以及供汽车吊吊装的两处汽车吊吊耳;
[0015]步骤5、安装首榀桁架
[0016]步骤5.1、吊装
[0017]预先在地面标注履带吊中心站位点,将一台260吨、62m主臂的履带吊行至中心站位点处就位;
[0018]采用四点吊装的方式,将履带吊的四股钢丝绳分别吊装在首榀桁架上的四处履带
吊吊耳上,同时,在首榀桁架两端分别挂根溜绳;
[0019]起吊时,安排两人分别拉住两根溜绳,通过履带吊将首榀桁架缓慢吊起,且吊装过程中,需按照自第3轴线往第2轴线的方向平移首榀桁架,直至将首榀桁架吊至就位位置以上高度;
[0020]首榀桁架开始就位:先将首榀桁架缓慢落入就位位置的一侧,控制下落速度,使桁架上弦杆能够露出于柱顶上方,待桁架姿态稳定后,通过履带吊缓慢爬杆,将首榀桁架水平推入到就位位置;
[0021]再安排两人在桁架先就位一侧通过爬梯爬到柱顶、进入操作平台,手扶住柱间钢梁,将首榀桁架手动拖至就位位置,桁架先就位一侧就位后,再安排另两人攀爬进入另外一根钢柱柱顶的操作平台,按照相同的方式将首榀桁架另一侧手动拖至就位位置,完成首榀桁架就位;
[0022]步骤5.2、临时固定
[0023]在首榀桁架就位后,将桁架上下弦杆端部连接板分别进行栓接,固定桁架端部;
[0024]步骤5.3、测量校正
[0025]在首榀桁架栓接固定后,用全站仪检测桁架跨中测量点的偏差,利用缆风绳调整偏差并临时固定桁架姿态,待桁架整体焊接完成后拆除;
[0026]步骤5.4、焊接固定
[0027]在测量校正完成后,对首榀桁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0028]步骤5.5、履带吊卸载
[0029]首榀桁架焊接完成后,由一台100吨的汽车吊进场,先将汽车吊的两股钢丝绳分别吊装在首榀桁架上的两处汽车吊吊耳上,之间采用17T卸扣连接,在履带吊卸载完成前汽车吊钢丝绳保持松弛状态,待履带吊卸载完成、松钩后,汽车吊逐渐起吊、进入待载状态,且钢丝绳保持紧绷状态;
[0030]步骤6、安装第二榀桁架
[0031]参照步骤5,利用履带吊完成第二榀桁架的安装就位;
[0032]步骤7、嵌补桁架间杆件
[0033]第二榀桁架安装就位后,采用塔吊安装首榀桁架与第二榀桁架间的嵌补杆件,并至少安装上下各两道;
[0034]步骤8、安装第三榀桁架
[0035]参照步骤5,采用履带吊倒退安装的方式,完成第三榀桁架的安装就位;
[0036]第三榀桁架安装就位后,先采用汽车吊安装第1轴线与第2轴线钢柱之间的柱间钢梁及柱间支撑,再参照步骤7采用塔吊安装第二榀桁架与第三榀桁架间的嵌补杆件。
[0037]进一步:
[0038]步骤4中:
[0039]单榀桁架上弦上,在中点两侧按照相同的分布形式分别设置两处履带吊吊耳;在中间的相邻两处履带吊吊耳之间设置两处对称设置在中点两侧的汽车吊吊耳;
[0040]以中点为界,处于同侧的其中一侧履带吊钢丝绳与汽车吊钢丝绳,按照自外至内的顺序,分别与桁架上弦之间形成夹角为45
°
、63
°
、47
°
;处于同侧的另一侧履带吊钢丝绳与汽车吊钢丝绳,按照自外至内的顺序,分别与桁架上弦之间形成夹角为47
°
、44
°
、66
°

[0041]步骤1中:缆风绳的底部拉结点是拉设在首节柱底部焊接耳板上。
[0042]步骤1中:缆风绳的底部拉结点是利用套丝钢筋环拉结在微震柱钢筋连接器上。
[0043]步骤5.4中:在桁架上下弦位置分别安排一名焊工进行焊接,在桁架下弦牛腿上方1.2m处设置长2m宽1.5m、内布防火棉的接火斗。
[0044]所述钢柱为十字柱。
[0045]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
[0046]本专利技术的“三吊协同施工”方法,在本领域内为首次提出,安装快速便捷、精准度高、步骤清晰合理,提升了施工效率,将整个首榀桁架吊装过程科学拆分,充分利用不同类型吊机的特点,在大跨度钢结构首榀桁架吊装的关键施工节点,形成了合理的卸载与负载过渡,保证了整体结构在首榀桁架安装的最不利工况下,受力传递路径合理,有力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平稳、安全进行,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也为后续的主体结构吊装施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同类大跨度钢结构的首榀桁架施工,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
附图说明
[0047]图1是首榀桁架就位时的安装示意图;
[0048]图2是首榀桁架就位及履带吊卸载时的安装侧视示意图;
[0049]图3是首榀桁架就位时的安装俯视示意图;
[0050]图4是桁架上弦杆上履带吊及汽车吊的吊点位置分布示意图。
[0051]图中,1钢柱;2柱间钢梁;3柱间支撑;4水平圆管;5首榀钢桁架;6嵌补杆件;7履带吊钢丝绳;8汽车吊钢丝绳;9履带吊;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钢结构首榀桁架安装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安装钢柱安装第1轴线、第2轴线、第3轴线连续三个轴线的钢柱,利用缆风绳对钢柱进行临时固定;步骤2、钢柱加固第2轴线与第3轴线的钢柱之间,处于23m标高及以上的柱间钢梁及柱间支撑提前安装,并分别在7.5m与15m标高处焊接一道直径203mm、壁厚6mm的水平圆管,作为柱间支撑;第1轴线与第2轴线的钢柱之间,仅在23m标高处安装柱间钢梁,并分别在7.5m与15m标高处焊接一道直径203mm、壁厚6mm的水平圆管,作为柱间支撑;步骤3、拼装单榀桁架在地面拼装好单榀桁架,各单榀桁架按跨中L/500进行起拱,在桁架上弦及腹杆位置设置生命线;步骤4、设置桁架吊耳在单榀桁架上弦设置共6处吊耳,包括供履带吊吊装的四处履带吊吊耳,以及供汽车吊吊装的两处汽车吊吊耳;步骤5、安装首榀桁架步骤5.1、吊装预先在地面标注履带吊中心站位点,将一台260吨、62m主臂的履带吊行至中心站位点处就位;采用四点吊装的方式,将履带吊的四股钢丝绳分别吊装在首榀桁架上的四处履带吊吊耳上,同时,在首榀桁架两端分别挂根溜绳;起吊时,安排两人分别拉住两根溜绳,通过履带吊将首榀桁架缓慢吊起,且吊装过程中,需按照自第3轴线往第2轴线的方向平移首榀桁架,直至将首榀桁架吊至就位位置以上高度;首榀桁架开始就位:先将首榀桁架缓慢落入就位位置的一侧,控制下落速度,使桁架上弦杆能够露出于柱顶上方,待桁架姿态稳定后,通过履带吊缓慢爬杆,将首榀桁架水平推入到就位位置;再安排两人在桁架先就位一侧通过爬梯爬到柱顶、进入操作平台,手扶住柱间钢梁,将首榀桁架手动拖至就位位置,桁架先就位一侧就位后,再安排另两人攀爬进入另外一根钢柱柱顶的操作平台,按照相同的方式将首榀桁架另一侧手动拖至就位位置,完成首榀桁架就位;步骤5.2、临时固定在首榀桁架就位后,将桁架上下弦杆端部连接板分别进行栓接,固定桁架端部;步骤5.3、测量校正在首榀桁架栓接固定后,用全站仪检测桁架跨中测量点的偏差,利用缆风绳调整偏差并临时固定桁架姿态,待桁架整体焊接完成后拆除;步骤5.4、焊接固定在测量校正完成后,对首榀桁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步骤5.5、履带吊卸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万玉孙武田朋飞王友光夏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