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温差蓄热送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温差蓄热送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集中供热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区域锅炉房供热方式由于碳排放高,运行成本高等原因逐步被取消,造成热源缺口问题。在此背景下行业内提出了跨季节蓄热的技术方案,但蓄热罐的回水温度偏高,蓄热放热温差一般小于50℃,使得单位蓄热体的蓄热能力偏低,蓄热体体积很大,增加了投资成本。现有技术中提出了采用双级电动热泵对蓄热水进行降温,该技术可以将蓄热水降温到20℃左右,实现70℃左右的蓄放温差,但该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且蓄热体仍然偏大,系统的经济性仍需要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温差蓄热送热系统,通过利用蓄热高温热水本身作为吸收式热泵的驱动力,可以不消耗或者较少消耗电力来实现大温差蓄热。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大温差蓄热送热系统,包括能源站、末端换热站和用户端;
[0005]所述能源站用于利用热水释放热量,释放的热量供所述末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温差蓄热送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源站、末端换热站和用户端;所述能源站用于利用热水释放热量,释放的热量供所述末端换热站吸收;所述末端换热站的回水吸收能源站释放的热量后再次送入所述末端换热站,并在末端换热站内放热降温;所述用户端的回水吸收所述末端换热站内水释放的热量后升温形成热水供给所述用户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温差蓄热送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站包括蓄热体(1)、吸收式热泵(2)和第一换热器(3),蓄热体(1)的热水依次通过吸收式热泵(2)的发生器降温和第一换热器(3)放热后再次通过吸收式热泵(2)的蒸发器放热后回流至蓄热体(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温差蓄热送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换热站包括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压缩式热泵(5);所述末端换热站的回水分为两路,第一路通过第一换热器(3)吸热升温,第二路通过吸收式热泵(2)吸热升温,两路吸热升温后的热水再次送入所述末端换热站;所述用户端的回水分别经过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压缩式热泵(5)的冷凝器吸热升温后形成热水供给用户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温差蓄热送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压缩式热泵(6);蓄热体(1)的出水依次通过吸收式热泵(2)的发生器降温和第一换热器(3)放热后再次进入第二压缩式热泵(6)的蒸发器内放热,通过第二压缩式热泵(6)的蒸发器放热后的出水通过吸收式热泵(2)的蒸发器再次放热后回流至蓄热体;所述末端换热站的第二路回水经过吸收式热泵(2)吸热升温后再次通过第二压缩式热泵(6)的冷凝器吸热升温后送入所述末端换热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温差蓄热送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压缩式热泵(7);所述末端换热站的回水的第二路通过第三压缩式热泵(7)的冷凝器吸热升温后再次通过第二压缩式热泵(6)的冷凝器吸热升温后送入所述末端换热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钢,张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