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822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包括:第一热泵机组,包括供热侧和制冷侧,供热侧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制冷侧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和冷热联储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热网回水侧分别与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和第一接口可通断联通,热网供水侧分别与第一出口、第二接口可通断联通,供热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升温,制冷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制冷,冷热联储装置用于交替存储冷热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降低运行成本。降低运行成本。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煤炭等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减少,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热源短缺的问题会愈加凸显,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垃圾电厂、生物质电厂等以可再生能源为燃料的电厂,以及带有碳捕集功能的留存下来的燃煤、燃气电厂,属于近零碳的,未来应该发挥其特长,最大限度的增大其供热能力。
[0003]现有技术中,供热系统在冬季时,通常回收各种可利用的热量用于供热,例如空气源、水源、地源、电厂余热、烟气余热等低品位余热。然而,这些热量的利用通常需要结合周边资源条件。例如,当回收空气源时,受冬季室外空气温度的影响,严寒地区空气温度很低,系统的能效就差;当利用浅层地热的时候,例如取热12度,用热后7度再放回去,取热温差小,能去的热量非常有限,要想取更多的热量就需要大量投资地埋管、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等;其它资源也需要周边有恰当的资源条件才可以利用,或多或少的都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条件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季节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以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降低运行成本。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包括:第一热泵机组,包括供热侧和制冷侧,供热侧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制冷侧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和冷热联储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热网回水侧分别与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和第一接口可通断联通,热网供水侧分别与第一出口、第二接口可通断联通,供热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升温,制冷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制冷,冷热联储装置用于交替存储冷热介质。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热泵机组,包括降温侧和升温侧,降温侧包括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升温侧包括第四入口和第四出口。其中,热网回水侧还与第四出口可通断联通,热网供水侧还与第三出口可通断联通,第二出口还分别与第三入口和第四入口可通断联通,第二热泵机组通过降温侧和升温侧用于对介质同时进行降温和升温。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泵机组选自吸收式机组、电压缩式机组、吸收式与电压缩式混合的机组中的一种。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热泵机组选自吸收式机组、电压缩式机组、吸收式与电压缩式混合的机组中的一种。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泵机组、冷热联储装置及第二热泵机组通过设置阀门实现可通断联通。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冷热联储装置内设有蓄热体,蓄热体上形成有若干个空间。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冷热联储装置设置为若干个,若干个冷热联储装置并联或串联设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口包括若干个第一子接口,第二接口包括若干个第二子接口。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泵机组和/或第二热泵机组的驱动热源为余热输入、电或燃料。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末端换热站,用于将冷或热释放给用户端,其中,末端换热站内设有换热设备和电热泵,换热设备包括第五入口和第五出口,电热泵包括第六入口和第六出口,热网回水侧的输入端与第五出口、第六入口和第六出口相连,热网供水侧的输出端与第五入口相连。
[0015]本专利技术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降低运行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系统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更好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100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100的系统连接示意图。该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100,包括:第一热泵机组10,包括供热侧和制冷侧,供热侧包括第一入口12和第一出口11,制冷侧包括第二入口13和第二出口14;和冷热联储装置20,包括第一接口21和第二接口22。其中,热网回水侧201分别与第一入口12、第二入口13、第二出口14和第一接口21可通断联通,热网供水侧202分别与第一出口11、第二接口22可通断联通,供热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升温,制冷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制冷,冷热联储装置20用于交替存储冷热介质。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100可包括供热(通常为冬季)和供冷(通常为夏季)两种运行模式。具体的:
[0021]1)供热运行模式。在冬季供暖前,本申请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100的初始状态为:冷热联储装置20内为高温热水,所有连接的管线均为不连通状态。其中,供热运行模式包括:
[0022]普通供热模式。开始供热时,将热网回水侧201分别与第一入口12和第二入口13连通,第二出口14与第一接口21连通,第二接口22和第一出口11与热网供水侧202连通。具体工作时,热网回水分为两路,一路经由供热侧升温后输送至热网供水侧202,另一路经由制冷侧形成为冰浆后输送至冷热联储装置20,冷热联储装置20内的高温热水输送至热网供水
侧202,从而实现了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100的供热运行模式。此外,在供热的同时,冷热联储装置20内还将冰浆进行了存储。
[0023]调峰供热模式。开始供热时,将热网回水侧201直接与第一接口21连通,第二接口22与热网供水侧202连通。具体工作时,高温热水从冷热联储装置20的第二接口22直接输送至热网供水侧202。
[0024]2)供冷运行模式。在夏季供冷前,本申请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100的初始状态为:冷热联储装置20内存储冰浆或冰水混合物,所有连接的管线均为不连通状态。开始供冷时,将热网回水侧201与第一接口21连通,第二接口22与热网供水侧202连通。具体工作时,热网回水直接进入冷热联储装置20内,其内的冷水(可控制含冰率)从冷热联储装置20的第二接口22输送至热网供水侧202,从而实现了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100的供冷运行模式。
[0025]通过上述设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100,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降低运行成本的效果。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提到的介质可为水。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第一热泵机组10可为吸收式制冰供热机组。本申请中所提到的冷热联储装置20可为跨季节冷热联储装置20。本申请中所提到的跨季节是指夏热冬用、冬冷夏用。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热水温度可为90度到95度。本申请中所提到的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热泵机组,包括供热侧和制冷侧,所述供热侧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制冷侧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和冷热联储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热网回水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一接口可通断联通,热网供水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接口可通断联通,所述供热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升温,所述制冷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制冷,所述冷热联储装置用于交替存储冷热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热泵机组,包括降温侧和升温侧,所述降温侧包括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所述升温侧包括第四入口和第四出口,其中,热网回水侧还与所述第四出口可通断联通,热网供水侧还与所述第三出口可通断联通,所述第二出口还分别与所述第三入口和所述第四入口可通断联通,所述第二热泵机组通过所述降温侧和所述升温侧用于对介质同时进行降温和升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泵机组和/或所述第二热泵机组选自吸收式机组、电压缩式机组、吸收式与电压缩式混合的机组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玺灵张世钢付林王笑吟张烨吴彦廷江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