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T-空气源热泵冷热电联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027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9
一种PV/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V/T

空气源热泵冷热电联供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和空气能综合能量利用领域,尤其涉及太阳能和空气能冷热电联供技术。

技术介绍

[0002]通过构建多能融合、互补利用的能源系统,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优化配置、连续供能以及高效低成本的利用,符合能源系统向低碳、多元、高效、可持续转型的大趋势。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光热一体化(PV/T)技术是利用空气、水或者制冷剂等介质带走光伏电池吸收太阳辐射而转换成的热量,使其温度降低,从而提高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
[0003]现有技术中,技术之一是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和热泵系统的并联同时加热一个蓄热水箱。当白天辐射较强时,利用太阳能进行加热;当白天辐射强度较弱、水箱温度未达到要求温度时,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对水箱进行加热。但该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实现冷热电联供;2)当白天太阳辐射较弱时,太阳能集热器对水箱的加热量不足,若水箱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时则使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对水箱进行加热,会导致热泵COP较低。
[0004]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PV/T

空气源热泵冷热电联供系统,能够在供暖季将太阳能和空气能高效低成本的转换成热量和电能,而夏季可以在制冷的同时提供热水。并且在降低光伏背板温度的同时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V/T

空气源热泵冷热电联供系统。
[0006]本技术是一种PV/T
‑<br/>空气源热泵冷热电联供系统,包含热源侧组件1、用户侧组件2和双源热泵机组3,热源侧组件1包括水管路上并联的太阳能集热支路11、集热水箱支路12、集热水箱补水支路13、集热水箱供暖支路14;太阳能集热支路11上设置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113;
[0007]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113一端连接第一阀门111,另一端连接第二阀门112;集热水箱支路12上设置集热水箱121,集热水箱121出口连接第三阀门122,并设置循环水泵123,循环水泵123与第二阀门112连接;集热水箱补水支路13通过第八阀门131与集热水箱121连接;集热水箱供暖支路14上设置第四阀门21、供热/制冷循环泵23、第五阀门27;
[0008]用户侧组件2包括用户供热/制冷支路24和用户供热末端装置25;用户供热/制冷支路24上设置第六阀门22、第七阀门26、供热/制冷循环泵23;用户供热末端装置25为地暖盘管,或者风机盘管,或者轨道加温管,或者暖气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型式的组合;
[0009]双源热泵机组3并联设置的水侧蒸发器支路31、空气侧蒸发器支路32、水冷冷凝器33;水侧蒸发器支路31上设置水侧蒸发器311、第一电磁阀312和第一膨胀阀313;空气侧蒸发器支路32上设置空气侧蒸发器321、第二电磁阀322和第二膨胀阀323;水冷冷凝器33的制冷剂管道进口连接四通换向阀35,制冷剂管道出口分别连接第一电磁阀312和第二电磁阀
322;压缩机34分别和水侧蒸发器311及空气侧蒸发器321连接;第一膨胀阀313和第一电磁阀312及水侧蒸发器311连接;第二膨胀阀323分别与第二电磁阀322及空气侧蒸发器321连接;
[0010]光伏组件电路输出支路4上设置逆控一体机41和蓄电池42,和系统中或用户中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相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将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和双源热泵机组进行巧妙结合,在供暖季将太阳能和空气能高效低成本的转换成热量和电能,而夏季可以在制冷的同时提供热水。通过六种模式的灵活切换,保证系统的效率稳定在较高水平,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和供热保障率。
[0012](2)根据集热水箱的温度以及用户需求,控制双源热泵机组开启和关闭,当运行第1、第2、第3、第5、第6种运行模式时集热水箱吸收PV/T转换的热量,以此降低光伏背板温度,提升光伏发电效率和太阳能综合利用率。
[0013](3)在夏季时,热泵机组通过转变四通换向阀方向进行制冷,有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两种方式,且制冷的同时系统也能够提供热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PV/T

空气源热泵冷热电联供系统示意图,其中,1

热源侧组件;11

太阳能集热支路;12

集热水箱支路;13

集热水箱补水支路;14

集热水箱供暖支路;113

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111

第一阀门;112

第二阀门;121

集热水箱;122

第三阀门;123

循环水泵;2

用户侧组件;131

第八阀门;24

用户供热/制冷支路;25

用户供热末端装置;22

第六阀门;26

第七阀门;21

第四阀门;27

第五阀门;23

供热/制冷循环泵;3

双源热泵机组;31

水侧蒸发器支路;32

空气侧蒸发器支路;33

水冷冷凝器;312

第一电磁阀;313

第一膨胀阀;322

第二电磁阀;323

第二膨胀阀;34

压缩机;35

四通换向阀;4

光伏组件电路输出支路;41

逆控一体机;42

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保证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提供一种PV/T

空气源热泵冷热电联供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热源侧组件1、用户侧组件2和双源热泵机组3。
[0016]热源侧组件1包括水管路上并联的太阳能集热支路11、集热水箱支路12、集热水箱补水支路13、集热水箱供暖支路14;太阳能集热支路11上设置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113。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113一端连接第一阀门111,另一端连接第二阀门112;集热水箱支路12上设置集热水箱121,集热水箱121出口连接第三阀门122,并设置循环水泵123,循环水泵123与第二阀门112连接;集热水箱补水支路13通过第八阀门131与集热水箱121连接;集热水箱供暖支路14上设置第四阀门21、供热/制冷循环泵23、第五阀门27。
[0017]用户侧组件2包括用户供热/制冷支路24和用户供热末端装置25;用户供热/制冷支路24上设置第六阀门22、第七阀门26、供热/制冷循环泵23;用户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T

空气源热泵冷热电联供系统,包含热源侧组件(1)、用户侧组件(2)和双源热泵机组(3),其特征在于热源侧组件(1)包括水管路上并联的太阳能集热支路(11)、集热水箱支路(12)、集热水箱补水支路(13)、集热水箱供暖支路(14);太阳能集热支路(11)上设置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113);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113)一端连接第一阀门(111),另一端连接第二阀门(112);集热水箱支路(12)上设置集热水箱(121),集热水箱(121)出口连接第三阀门(122),并设置循环水泵(123),循环水泵(123)与第二阀门(112)连接;集热水箱补水支路(13)通过第八阀门(131)与集热水箱(121)连接;集热水箱供暖支路(14)上设置第四阀门(21)、供热/制冷循环泵(23)、第五阀门(27);用户侧组件(2)包括用户供热/制冷支路(24)和用户供热末端装置(25);用户供热/制冷支路(24)上设置第六阀门(22)、第七阀门(26)、供热/制冷循环泵(23);用户供热末端装置(25)为地暖盘管,或者风机盘管,或者轨道加温管,或者暖气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型式的组合;双源热泵机组(3)并联设置的水侧蒸发器支路(31)、空气侧蒸发器支路(32)、水冷冷凝器(33);水侧蒸发器支路(31)上设置水侧蒸发器(311)、第一电磁阀(312)和第一膨胀阀(313);空气侧蒸发器支路(32)上设置空气侧蒸发器(321)、第二电磁阀(322)和第二膨胀阀(323);水冷冷凝器(33)的制冷剂管道进口连接四通换向阀(35),制冷剂管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平牛梦瑶魏世范万丹丹靳世荣曲超凡代静波李彩军董玉慧牛轶男崔华健石紫菡杨嘉威常淦周建建李晓霞郑健任海伟张东南军虎王昱张学民王英梅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