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524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循环系统和二次侧循环系统,所述一次侧循环系统由管道依次连通生产井、板式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回灌井构成,生产井内设有提水泵;二次侧循环系统由管道连通水源热泵机组、电储热装置、板式换热器、风力发电装置、光伏发电装置、末端热用户、循环泵构成,其中末端热用户、板式换热器以及电储热装置采用管道直连,管道上设有循环泵;电储热装置与板式换热器之间并联有水源热泵机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北方地区减少煤炭消耗,在保障地区能源安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优化能源结构,可有效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做到真正的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到真正的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到真正的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能源供热
,具体为一种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2021年初,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共同发布《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280 号,为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路径指明了方向。将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作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统筹各类电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系统,促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目前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推进,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将会迎来高速发展。而“十四五”期间将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可再生能源比例将持续提升,最终取代火力发电成为主力能源。
[0003]发展清洁供暖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体现,是防治大气污染、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但现有的清洁能源主要采用燃气、燃煤等燃烧不可再生再远等方式,对水进行加热实现供暖,燃煤会对空气产生一定污染,煤炭和燃气的开采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益,且燃气、燃煤供暖系统需要不停的购买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供暖成本也较高,现有的燃气燃煤供热系统对过量热能无法有效存储,存在一定的浪费。
[0004]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循环系统和二次侧循环系统,所述一次侧循环系统由管道依次连通生产井、板式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回灌井构成,生产井内设有提水泵;
[0007]二次侧循环系统由管道连通水源热泵机组、电储热装置、板式换热器、风力发电装置、光伏发电装置、末端热用户、循环泵构成,其中末端热用户、板式换热器以及电储热装置采用管道直连,管道上设有循环泵;
[0008]电储热装置与板式换热器之间并联有水源热泵机组。
[0009]优选的,所述生产井与板式换热器之间并联有除砂器。
[0010]优选的,所述电储热装置电连接风力发电装置和光伏发电装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系统作为绿电清洁供暖技术,有利于北方地区减少煤炭消耗,在保障地区能源安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优化能源结构,可有效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对改善人民供暖环境与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0013]2、本系统通过大容量密度的电储热装置“热电解耦”消纳清洁电力,按需提高热源品质,替换供暖赛道上的“最后一吨煤”,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相结合,做到真正的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次侧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二次侧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生产井;2、回灌井;3、水源热泵机组;4、电储热装置;5、板式换热器;6、除砂器;7、风力发电装置;8、光伏发电装置;9、末端热用户;10、提水泵;11、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循环系统和二次侧循环系统,所述一次侧循环系统由管道连通生产井1、回灌井2、水源热泵机组3、板式换热器5、除砂器6提水泵10构成,生产井1内设有提水泵10,生产井1与板式换热器5之间并联有除砂器6;
[0020]二次侧循环系统由管道连通水源热泵机组3、电储热装置4、板式换热器 5、风力发电装置7、光伏发电装置8、末端热用户9、循环泵11构成,其中末端热用户9、板式换热器5以及电储热装置4采用管道直连,管道上设有循环泵11;
[0021]电储热装置4与板式换热器5之间并联有水源热泵机组3;
[0022]电储热装置4电连接风力发电装置7和光伏发电装置8。
[0023]工作原理:在生产井1中由提水泵10抽取深层地热能热水,地热能热水进入板式换热器5进行一次换热,换热后由板式换热器5进入水源热泵机组3 的蒸发器,水源热泵机组3对地热水进行二次利用降温后流入回灌井2完成一次侧循环;
[0024]末端热用户9回水通过循环泵11进入板式换热器5换热,板式换热器5 出水进入水源热泵机组3的冷凝器二次利用升温后供水,电储热装置4可将二次供水加热后供至末端热用户9,完成二次侧循环;
[0025]风力发电装置7和光伏发电装置8分别接入国家电网发电上网,接入电储热装置4与水源热泵机组3进行弃电消纳;
[0026]本系统通过大容量密度的电储热装置4“热电解耦”消纳清洁电力,按需提高热源品质,替换供暖赛道上的“最后一吨煤”,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相结合,做到真正的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
[0027]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风光水地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包括:一次侧循环系统和二次侧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侧循环系统由管道依次连通生产井(1)、板式换热器(5)、水源热泵机组(3)、回灌井(2)构成,生产井(1)内设有提水泵(10);二次侧循环系统由管道连通水源热泵机组(3)、电储热装置(4)、板式换热器(5)、风力发电装置(7)、光伏发电装置(8)、末端热用户(9)、循环泵(11)构成,其中末端热用户(9)、板式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宇郭泽强王志博常镝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恒久安泰环保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