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761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切割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旋转机构,其输出端绕第一轴线旋转;第一支架,连接于第一旋转机构的输出端;第二旋转机构,其固定端连接第一支架,其输出端绕第二轴线旋转;第二支架,连接于第二旋转机构的输出端;第三旋转机构,其固定端连接第二支架,其输出端绕第三轴线旋转;第三支架,连接于第三旋转机构的输出端;以及水射流喷嘴,连接在第三支架上,其中,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两两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实现水射流喷嘴能够在多维度运动的效果,从而能够在各种位置与角度对工件进行打磨。进行打磨。进行打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切割机
,尤其涉及一种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射流是一种冷加工方式,将水射流的动能转换为一种去除材料的机械能,可以用于材料清洗、剥层、切割等,尤其对高硬度、热敏感性强的材料以及复杂薄壁材料的加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水射流的应用,不会影响到材料的组织结构,且无机械应力变形,因此被广泛用于航空、军工、电子等领域。
[0003]传统水射流应用于物体打磨抛光时,通常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或操作平台控制,对被打磨抛光的物体位置有一定要求,无法在各种位置与角度对物体进行打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
[0005]一种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包括:
[0006]第一旋转机构,其输出端绕第一轴线旋转;
[0007]第一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输出端;
[0008]第二旋转机构,其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其输出端绕第二轴线旋转;
[0009]第二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输出端;
[0010]第三旋转机构,其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其输出端绕第三轴线旋转;
[0011]第三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三旋转机构的输出端;以及
[0012]水射流喷嘴,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架上,其中,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两两垂直。
[0013]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还包括:
[0014]污水收集装置,与所述水射流喷嘴沿水流射出方向对置,所述污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并降低水射流的流速;以及
[0015]污水处理装置,与所述污水收集装置连接,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吸收并净化从所述污水收集装置收集的污水。
[0016]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架沿弧线方向延伸,所述水射流喷嘴和所述污水收集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的两端。
[0017]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器主体,所述收集器主体设有内腔,所述收集器主体在朝向所述水射流喷嘴的一端设有收集部,所述收集部包括:
[0018]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水流射出方向同轴设置,所述弧面结构的中心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连通至所述污水收集装置的内腔。
[0019]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部还包括:
[0020]挡边,沿所述弧面结构朝向所述水射流喷嘴的边缘周向设置,所述挡边的内径沿靠近所述弧面结构的方向逐渐收窄。
[0021]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弧面结构设有所述进水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挡边远离所述弧面结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内腔外。
[0022]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收集装置的内腔填充有若干个降速块,相互接触的所述降速块之间形成可供水流通过的缝隙。
[0023]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速块设置为球体。
[0024]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集器主体远离所述水射流喷嘴的一端设有出水孔,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连通至所述出水孔并产生能够吸取水流的负压。
[0025]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0026]砂水分离器,其一端与所述污水收集装置连通,用于粗过滤使砂石沉降并排出;以及
[0027]过滤箱,与所述砂水分离器的另一端连通以吸收所述砂水分离器中上层的水并过滤。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旋转机构驱动第一支架绕第一轴线旋转,使第一支架上的第二旋转机构能够绕第一轴线旋转,同时第二旋转机构连接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三旋转机构,第三旋转机构连接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设有水射流喷嘴,进而使水射流喷嘴绕第一轴线旋转,第二旋转机构带动第二支架绕第二轴线旋转,进而使水射流喷嘴绕第二轴线旋转,第三旋转机构带动第三支架绕第三轴线旋转,进而使水射流喷嘴绕第三轴线旋转,实现水射流喷嘴能够在多维度运动的效果,从而能够在各种位置与角度对工件进行打磨。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维度水射流系统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维度水射流系统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申请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0033]图5是图4所示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0034]图6是本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
[0036]11

第一旋转机构;12

第二旋转机构;13

第三旋转机构;
[0037]21

第一支架;22

第二支架;23

第三支架;
[0038]3‑
水射流喷嘴;
[0039]4‑
污水收集装置;40

收集器主体;400

出水孔;41

收集部;42

降速块;411

弧面结构;412

挡边;41110

进水孔;
[0040]5‑
污水处理装置;51

砂水分离器;52

过滤箱;53

水泵;511

砂石排出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4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3]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机构(11),其输出端绕第一轴线旋转;第一支架(21),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1)的输出端;第二旋转机构(12),其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1),其输出端绕第二轴线旋转;第二支架(22),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的输出端;第三旋转机构(13),其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2),其输出端绕第三轴线旋转;第三支架(23),连接于所述第三旋转机构(13)的输出端;以及水射流喷嘴(3),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架(23)上,其中,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两两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还包括:污水收集装置(4),与所述水射流喷嘴(3)沿水流射出方向对置,所述污水收集装置(4)用于收集并降低水射流的流速;以及污水处理装置(5),与所述污水收集装置(4)连接,所述污水处理装置(5)用于吸收并净化从所述污水收集装置(4)收集的污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23)沿弧线方向延伸,所述水射流喷嘴(3)和所述污水收集装置(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23)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度水射流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装置(4)包括收集器主体(40),所述收集器主体(40)设有内腔,所述收集器主体(40)在朝向所述水射流喷嘴(3)的一端设有收集部(41),所述收集部(41)包括:弧面结构(411),所述弧面结构(41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陈沐临胡殿阳孟祥胜赵禹张琨何翔何杰汪宇亮游鹏辉王剑涛巫世晶龙新平李登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