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684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贮油机构、冷却机构和送油机构,冷却机构设于贮油机构,沿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冷却机构位于送油机构的上游,并分别与贮油机构和送油机构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使得机油冷却器不用承受油泵转动形成的压力冲击,只需要承受较小的负压,实现相同的散热功能,同时降低了机油冷却器的设计强度,利于实现轻量化。于实现轻量化。于实现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润滑
,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油泵、压力调节阀、机油散热器、机油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油压传感器、喷嘴、油道和曲轴箱通风滤清器等。润滑系统除了起到润滑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外,还具有冷却、清洁、密封和防锈等功能,其中润滑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的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结构包括油底壳、机油冷却器、油泵、滤清器和主油道,此外,还包括限压阀和旁通阀等辅助结构。发动机油的流动顺序是:油底壳

油泵

滤清器

机油冷却器

主油道

油底壳,其中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位置可以互换。这样的系统布置中由于机油冷却器的进口与油泵的出口直接相连,意味着油泵产生的压力脉冲直接作用于机油冷却器。这种布置方式的缺点有两个,一是机油冷却器结构设计强度要求较大,机油冷却器必须具有很高的耐压性;二是机油冷却器进出口端必然存在较大的压差,要克服这个额外的压力就必须选用高功率的油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汽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泵产生的压力脉冲直接作用于机油冷却器,导致机油冷却器结构设计强度要求较大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贮油机构、冷却机构和送油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设于所述贮油机构,沿润滑油的流动方向,所述冷却机构位于所述送油机构的上游,并分别与所述贮油机构和所述送油机构连通。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贮油机构包括油底壳,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设于所述油底壳的内部或外部,并与所述油底壳连通。
[0008]更进一步的,当所述油底壳内部贮存有润滑油液时,所述机油冷却器浸泡于所述油底壳内部的润滑油液。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于所述油底壳的外壁,且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入油端与所述油底壳相连通。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送油机构包括油泵,所述油泵的入油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油端连通。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滤清器,所述油泵的出油端与所述滤清器连通,所述滤清器通过主油道与所述油底壳连通。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旁通阀,所述旁通阀与所述滤清器并联。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限压阀,所述限压阀的一端与所述油泵的出油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油底壳连通。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机油冷却器上设置有用于循环水进入的机油冷却器进水口以及用于循环水流出的机油冷却器出水口。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第一方面述及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0016]本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0017]由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贮油机构、冷却机构和送油机构,冷却机构设于贮油机构,沿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冷却机构位于送油机构的上游,并分别与贮油机构和送油机构连通。
[0018]由于冷却机构布置于送油机构的上游,并分别与贮油机构和送油机构连通,润滑油自贮油机构经过冷却机构后进入送油机构,因而冷却机构不用承受送油机构转动形成的压力冲击,只需要承受较小的负压,即可实现相同的散热功能,降低了对冷却机构结构强度的要求,降低了冷却机构芯片板材的厚度,能够实现轻量化。而且,冷却机构设于贮油机构,提高了对油液的冷却效率,冷却机构进出口的压差减小,可以使用小功率的送油机构。
[001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示意图。
[0022]图标:
[0023]100

油底壳;200

机油冷却器;300

油泵;400

滤清器;500

主油道;600

旁通阀;700

限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定义和解释。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
[0027]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示意图。
[0030]实施例一
[0031]现有的润滑系统中发动机油的流动顺序是:油底壳

油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油机构、冷却机构和送油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设于所述贮油机构,沿润滑油的流动方向,所述冷却机构位于所述送油机构的上游,并分别与所述贮油机构和所述送油机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油机构包括油底壳,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设于所述油底壳的内部或外部,并与所述油底壳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油底壳内部贮存有润滑油液时,所述机油冷却器浸泡于所述油底壳内部的润滑油液。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于所述油底壳的外壁,且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入油端与所述油底壳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油机构包括油泵,所述油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昌辉刘伟锋齐晓亮马海健代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