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204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1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进液管的出口和部分分液管的入口正对设置。第一分流结构包括沿着分液管排列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流段、冲击射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第二分流段和第一分流段呈镜像对称设置。第一分流段包括沿着分液管宽度方向交替设置的导流部和绕流部。绕流部包括多个挡液条,挡液条远离导流部的一端遮挡于分液管的入口处并与分液管间隔设置,相邻挡液条沿着分液管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进液口。冲击射流段和分液管间隔设置,冲击射流段靠近第一分流段的一端设有第一射流面。冲击射流段靠近第二分流段的一端设有第二射流面。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及制冷系统,解决了进液集流管分液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1、通常,散热器包括进液管、进液集流管和多个分液管(包括但不限于扁管),进液管通过进液集流管分别连通多个分液管,以使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进入进液集流管,并通过进液集流管分配至多个分液管中。

2、当进液管连接于进液集流管远离分液管的一端,且进液管的出口朝向分液管的入口设置时,会导致距离进液管出口较近的分液管的进液量显著大于距离进液管出口较远的分液管的进液量,也即,导致不同区域的分液管的进液量出现显著差异,从而导致散热器各处散热效果不一致,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果,甚至会导致距离进液管出口较近的分液管的热应变过大,进而导致分液管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以解决进液集流管分液不均匀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包括进液管、进液集流管、分液管和第一分流结构,进液管通过进液集流管分别连通多个分液管,进液管连接于进液集流管远离分液管的一端,以使进液管的出口和部分分液管的入口正对设置。第一分流结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100)、进液集流管(200)、分液管(300)和第一分流结构(700),所述进液管(100)通过所述进液集流管(200)分别连通多个所述分液管(300),所述进液管(100)连接于所述进液集流管(200)远离所述分液管(300)的一端,以使所述进液管(100)的出口和部分所述分液管(300)的入口正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射流段(760)包括第一折弯板(763)、第二折弯板(76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折弯板(763)和所述第二折弯板(764)的中间连接板(765),所述中间连接板(765)沿着所述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100)、进液集流管(200)、分液管(300)和第一分流结构(700),所述进液管(100)通过所述进液集流管(200)分别连通多个所述分液管(300),所述进液管(100)连接于所述进液集流管(200)远离所述分液管(300)的一端,以使所述进液管(100)的出口和部分所述分液管(300)的入口正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射流段(760)包括第一折弯板(763)、第二折弯板(76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折弯板(763)和所述第二折弯板(764)的中间连接板(765),所述中间连接板(765)沿着所述分液管(300)的排列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折弯板(763)和所述第二折弯板(764)分别相对于所述分液管(300)入口所在端面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折弯板(763)和所述第二折弯板(764)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射流面(761)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板(763),所述第二射流面(762)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弯板(76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板(763)、所述中间连接板(765)和所述第二折弯板(764)围设形成混流腔(766),所述混流腔(766)设于所述冲击射流段(760)和所述分液管(300)之间,所述冲击射流段(760)设有贯穿自身并连通所述混流腔(766)的连通口(76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板(763)、所述中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玲徐耀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