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4371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透镜,透镜的数量小于等于三片,且相邻两个透镜的光焦度符号相反,至少两个透镜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值大于零;第二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4.0<TTL/(f*tan(FOV/2))<7.0。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长焦光学成像系统存在体积大、镜头高度较大、组立稳定性差、成像质量差中的至少一种问题。像质量差中的至少一种问题。像质量差中的至少一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应用的广泛性增加,对手机拍照的需求逐渐增大,为了实现5X

10X(5

10倍)变焦通过会使用长焦镜头,为了降低手机厚度,5X

10X长焦光学成像系统都采用长焦潜望式结构,但是随着像面增大,潜望式结构的高度不断增加。为了保持光学成像系统的原有高度,现有的一种方法需要对镜筒或者透镜进行切边。但是在切边后,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变小,同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组立稳定性也变差,对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另一种降低手机厚度的方法是将光学成像系统设计成弹出式结构,但弹出式结构对马达要求高,另外弹出式结构的受众较小,不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推广应用。
[000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长焦光学成像系统存在体积大、镜头高度较大、组立稳定性差、成像质量差中的至少一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长焦光学成像系统体积大、镜头高度较大、组立稳定性差、成像质量差中的至少一种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透镜,透镜的数量小于等于三片,且相邻两个透镜的光焦度符号相反,至少两个透镜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值大于零;第二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4.0<TTL/(f*tan(FOV/2))<7.0。
[000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最后一个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小于等于4.2毫米,最后一个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BFL、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0.75<BFL/TTL<0.98。
[0007]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3。
[0008]进一步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3.0。
[0009]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001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之差小于14.0毫米,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f1+f2)/(f1

f2)|<1.0。
[0011]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第一透镜在光学成像系统
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到第二透镜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之间满足:0.05<(N1+N2)/(CT1+CT2)*T12<1.0。
[0012]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1之间满足:1.0<[(V1+V2)/2]/[2*(DT12+DT21)]<5.0。
[0013]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2、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DT11/R1+DT12/R2|<1.0。
[0014]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最后一个透镜的边缘厚度ET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最后一个透镜的像侧面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D之间满足:0.1<(ET1+ETm)/TD<1.0。
[0015]进一步地,当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9.0毫米时,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顶点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SAG2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顶点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SAG22、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间满足:

0.3<(SAG21+SAG22)/f2<0.3。
[0016]进一步地,当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小于3.5毫米时,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第一透镜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0.4<(ET1+ET2)/(CT1+CT2)<1.4。
[0017]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最后一个透镜的像侧面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D、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0.2<TD/(f*tan(FOV/2))<1.4。
[0018]进一步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之比小于零。
[0019]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3.0<TTL/ImgH<10.0。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透镜,透镜的数量小于等于三片,且相邻两个透镜的光焦度符号相反,至少两个透镜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值大于零;第二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1之间满足:1.0<[(V1+V2)/2]/[2*(DT12+DT21)]<5.0。
[0021]进一步地,最后一个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BFL、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0.75<BFL/TTL<0.98。
[0022]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3。
[0023]进一步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透镜,所述透镜的数量小于等于三片,且相邻两个所述透镜的光焦度符号相反,所述至少两个透镜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值大于零;第二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之间满足:4.0<TTL/(f*tan(FOV/2))<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最后一个所述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小于等于4.2毫米,最后一个所述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BFL、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0.75<BFL/TTL<0.9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之差小于14.0毫米,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彬闻人建科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