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光学组立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光学组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479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组立结构。光学组立结构包括排列在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第一间隔件、第二透镜、第二间隔件、第三透镜、第三间隔件、第四透镜、第四间隔件、第五透镜、第五间隔件、第六透镜、第六间隔件、第七透镜、第七间隔件和第八透镜;其中,第四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光焦度均为正,第五透镜和第八透镜的光焦度均为负;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至少包括一个大弯曲透镜;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第七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7s、第七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7s之间满足:1.0<R13/(D7s‑d7s)<7.0。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光学组立结构存在使用厚隔圈容易出现组装稳定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组立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迭代,应用在手机上的光学组立结构的像素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光学组立结构的成像面越来越大,透镜数量越来越多。透镜数量的增多会导致部分透镜的轴向/径向段差较大,使得大段差结构处需要放置厚隔圈进行组立承靠,光学组立结构中厚隔圈数量的增加,容易带来组装不稳定的问题,从而会降低生产性能良率。另外,成像面越来越大也会导致透镜的外径越来越大,这样使得大外径的透镜在成型过程中面型较难保证,容易降低透镜的成型精度。

2、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光学组立结构存在使用厚隔圈容易出现组装稳定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组立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学组立结构存在使用厚隔圈容易出现组装稳定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组立结构,包括镜筒和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在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第一间隔件、第二透镜、第二间隔件、第三透镜、第三间隔件、第四透镜、第四间隔件、第五透镜、第五间隔件、第六透镜、第六间隔件、第七透镜、第七间隔件和第八透镜;其中,第四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光焦度均为正,第五透镜和第八透镜的光焦度均为负;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至少包括一个大弯曲透镜;镜筒的物侧端具有承靠部,承靠部沿径向延伸,以使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承靠部至少部分抵接,镜筒的像侧端呈敞口状;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的外周缘均与镜筒的内壁面至少部分抵接;第一间隔件至第七间隔件的外周缘包括与镜筒的内壁面抵接和与透镜抵接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第七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7s、第七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7s之间满足:1.0<r13/(d7s-d7s)<7.0。

3、进一步地,大弯曲透镜的外周沿远离光轴的方向依次包括弯曲部和端部,弯曲部凸向物侧方设置,弯曲部与其物侧的间隔件抵接;和/或端部的物侧面与镜筒的内壁面抵接,端部的像侧面与其像侧的间隔件抵接。

4、进一步地,第七透镜为大弯曲透镜。

5、进一步地,第一间隔件至第七间隔件的外周缘均与镜筒的内壁面抵接;或者第一间隔件至第七间隔件中一部分间隔件的外周缘与镜筒的内壁面抵接,另一部分间隔件的外周缘与透镜抵接。

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至少一组相邻透镜扣合设置,一组相邻透镜间的间隔件设置在扣合位置处,以使间隔件的外周缘与一组相邻透镜中的一个抵接。

7、进一步地,第一间隔件至第七间隔件均为隔片,光学组立结构还包括第八间隔件,第八间隔件为隔圈,隔圈位于第八透镜的像侧且同时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和镜筒的内壁面至少部分抵接。

8、进一步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第五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5、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之间满足:18.0<t56/cp5+r10/r11<31.0。

9、进一步地,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第七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7m与第七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7m之间满足:5.0<|d7m/f8+d7m/r15|<8.0。

10、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二间隔件和第三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23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2.5<f3/r5+ep23/ct3<6.5。

11、进一步地,第四间隔件和第五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45、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1.0<ep45/cp4+|f4/f5|<29.0。

12、进一步地,第五间隔件和第六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56、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3.0<ep56/ct5+r9/r10<6.5。

13、进一步地,第六间隔件p6和第七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67、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之间满足:4.0<ep67/ct7+f7/r13<6.0。

14、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第五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与第五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之间满足:1.0<r10/(d5s-d5s)<4.0。

15、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相邻两个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at、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最后一个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m与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外径d0s之间满足:1.5<∑at/td+d0m/d0s<3.0。

16、进一步地,第二间隔件和第三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23、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4.5<|f2+f3|/(ep23+cp3)<65。

17、进一步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六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6与第七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7之间满足:0<f7*cp7/f6*cp6<4.0。

18、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光学组立结构包括镜筒和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在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第一间隔件、第二透镜、第二间隔件、第三透镜、第三间隔件、第四透镜、第四间隔件、第五透镜、第五间隔件、第六透镜、第六间隔件、第七透镜、第七间隔件和第八透镜;其中,第四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光焦度均为正,第五透镜和第八透镜的光焦度均为负;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至少包括一个大弯曲透镜;镜筒的物侧端具有承靠部,承靠部沿径向延伸,以使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承靠部至少部分抵接,镜筒的像侧端呈敞口状;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的外周缘均与镜筒的内壁面至少部分抵接;第一间隔件至第七间隔件的外周缘包括与镜筒的内壁面抵接和与透镜抵接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第七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7s、第七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7s之间满足:1.0<r13/(d7s-d7s)<7.0。

19、通过在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两个透镜之间设置间隔件,使得相邻两个透镜能够稳定的与间隔件抵接承靠,有利于保证透镜的承靠稳定性,同时间隔件实现对杂散光的阻挡,从而起到改善杂光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光学组立结构的成像品质。镜筒的物侧端具有承靠部,承靠部沿径向延伸,以使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承靠部至少部分抵接,镜筒的像侧端呈敞口状;这样设置使得,镜筒中的各部件是由镜筒的像侧端依次组立在镜筒中的,镜筒的承靠部用于限制第一透镜的位置且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抵接。通过约束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保证第七透镜的弯曲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使得第七透镜的面型调试更加容易,有利于成型,有利于降低面型扭曲与亚斯风险,同时有利于第七透镜组立在大段差部分。通过约束第七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和第七间隔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和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在所述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第一间隔件、第二透镜、第二间隔件、第三透镜、第三间隔件、第四透镜、第四间隔件、第五透镜、第五间隔件、第六透镜、第六间隔件、第七透镜、第七间隔件和第八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弯曲透镜的外周沿远离光轴的方向依次包括弯曲部和端部,所述弯曲部凸向物侧方设置,所述弯曲部与其物侧的间隔件抵接;和/或所述端部的物侧面与所述镜筒的内壁面抵接,所述端部的像侧面与其像侧的间隔件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为所述大弯曲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中至少一组相邻透镜扣合设置,所述一组相邻透镜间的所述间隔件设置在扣合位置处,以使所述间隔件的外周缘与所述一组相邻透镜中的一个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件至所述第七间隔件均为隔片,所述光学组立结构还包括第八间隔件,所述第八间隔件为隔圈,所述隔圈位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且同时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镜筒的内壁面至少部分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所述第五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5、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之间满足:18.0<T56/CP5+R10/R11<31.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所述第七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7m与所述第七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7m之间满足:5.0<|D7m/f8+d7m/R15|<8.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所述第二间隔件和所述第三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23与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2.5<|f3/R5|+EP23/CT3<6.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间隔件和所述第五间隔件之间的间隔EP45、所述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1.0<EP45/CP4+|f4/f5|<29.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和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在所述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第一间隔件、第二透镜、第二间隔件、第三透镜、第三间隔件、第四透镜、第四间隔件、第五透镜、第五间隔件、第六透镜、第六间隔件、第七透镜、第七间隔件和第八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弯曲透镜的外周沿远离光轴的方向依次包括弯曲部和端部,所述弯曲部凸向物侧方设置,所述弯曲部与其物侧的间隔件抵接;和/或所述端部的物侧面与所述镜筒的内壁面抵接,所述端部的像侧面与其像侧的间隔件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为所述大弯曲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中至少一组相邻透镜扣合设置,所述一组相邻透镜间的所述间隔件设置在扣合位置处,以使所述间隔件的外周缘与所述一组相邻透镜中的一个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件至所述第七间隔件均为隔片,所述光学组立结构还包括第八间隔件,所述第八间隔件为隔圈,所述隔圈位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且同时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镜筒的内壁面至少部分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宗梁陈超王超张芳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