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72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涵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包括下管涵与上管涵,所述下管涵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开设在上管涵的下表面两侧,所述下管涵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外壁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开设在上管涵的下表面两侧,下管涵的上表面两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条,所述第一磁条连接有第二磁条,所述第二磁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连接杆、连接孔、卡扣与卡槽的设计,达到了方便拼接下管涵与上管涵的效果,通过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的设计,达到了方便连接上管涵与下管涵的效果。达到了方便连接上管涵与下管涵的效果。达到了方便连接上管涵与下管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涵是洞身构造型式为圆管的涵洞,洞身部分包括圆管、基座、防水层等,可作为地面标高以下的水道,在现有的管涵中,大多为一体式管涵,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方便运输的情况发生,同时一体式管涵可能存在不方便安装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包括下管涵与上管涵,所述下管涵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开设在上管涵的下表面两侧,所述下管涵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外壁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开设在上管涵的下表面两侧,下管涵的上表面两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条,所述第一磁条连接有第二磁条,所述第二磁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在上管涵的下表面两侧。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6]所述下管涵的上表面两侧与上管涵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所述第一螺丝的底端外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的内壁。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下管涵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架。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下管涵的下表面相贴合。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两端固定连接有封闭板。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支架的下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丝,所述第二螺孔贯穿支撑板开设至下管涵的内部。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两侧开设有注浆孔。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地基。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中,通过连接杆、连接孔、卡扣与卡槽的设计,达到了方便拼接下管涵与上管涵的效果,通过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的设计,达到了方便连接上管涵与下管涵的效果。
[0021]2、本技术中,通过连接板、第一螺丝与锁紧螺母的设计,达到了方便固定上管涵与下管涵的效果,通过安装孔与安装杆的设计,达到了方便将下管涵放置在支架上的效果,通过支撑板与第二螺丝的设计,达到了方便固定支架与下管涵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的主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的爆炸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的上管涵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的安装孔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例说明:
[0028]1、下管涵;2、上管涵;3、连接杆;4、连接孔;5、卡扣;6、卡槽;7、第一安装槽;8、第一磁条;9、第二磁条;10、第二安装槽;11、连接板;12、第一螺孔;13、第一螺丝;14、锁紧螺母;15、安装孔;16、安装杆;17、支撑板;18、支架;19、封闭板;20、第二螺孔;21、第二螺丝;22、地基;23、注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包括下管涵1与上管涵2,下管涵1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外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孔4,连接孔4开设在上管涵2的下表面两侧,下管涵1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扣5,卡扣5的外壁连接有卡槽6,卡槽6开设在上管涵2的下表面两侧,下管涵1的上表面两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7,第一安装槽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条8,第一磁条8连接有第二磁条9,第二磁条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槽10,第二安装槽10开设在上管涵2的下表面两侧,将上管涵2与下管涵1对齐,下管涵1上的连接杆3与卡扣5同步插入上管涵2上的连接孔4与卡槽6内,第一磁条8与第二磁条9通过磁力相吸附,通过这种设计,达到了方便安装下管涵1与上管涵2的效果。
[0031]下管涵1的上表面两侧与上管涵2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一螺孔12,第一螺孔1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13,第一螺丝13
的底端外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4的内壁,转动第一螺丝13的方式将第一螺丝13安装进螺孔内,通过转动锁紧螺母14的方式将锁紧螺母14安装在第一螺丝13的底端,通过这种设计,达到了方便固定下管涵1与上管涵2的效果,下管涵1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5,安装孔1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安装杆16,安装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架18,支架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的上表面与下管涵1的下表面下表面相贴合,支架18的上表面两端固定连接有封闭板19,支架18的下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二螺孔20,第二螺孔20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丝21,第二螺孔20贯穿支撑板17开设至下管涵1的内部,将下管涵1安装在支架18上,支架18上的安装杆16滑入安装孔15内,而后通过转动第二螺丝21的方式将第二螺丝21安装进第二螺孔20内,通过这种设计,达到了安装本装置的效果,支架18的上表面两侧开设有注浆孔23,通过这种设计,达到了方便将回填材料注入进本装置的效果,支架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地基22。
[0032]工作原理:当需要安装下管涵1与上管涵2时,首先将上管涵2与下管涵1对齐,下管涵1上的连接杆3与卡扣5同步插入上管涵2上的连接孔4与卡槽6内,第一磁条8与第二磁条9通过磁力相吸附,通过转动第一螺丝13的方式将第一螺丝13安装进螺孔内,通过转动锁紧螺母14的方式将锁紧螺母14安装在第一螺丝13的底端,完成下管涵1与上管涵2的固定,当需要将下管涵1安装在支架18上时,首先将下管涵1吊起,将下管涵1安装在支架18上,支架18上的安装杆16滑入安装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包括下管涵(1)与上管涵(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涵(1)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外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孔(4),所述连接孔(4)开设在上管涵(2)的下表面两侧,所述下管涵(1)的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扣(5),所述卡扣(5)的外壁连接有卡槽(6),所述卡槽(6)开设在上管涵(2)的下表面两侧,下管涵(1)的上表面两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7),所述第一安装槽(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条(8),所述第一磁条(8)连接有第二磁条(9),所述第二磁条(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槽(10),所述第二安装槽(10)开设在上管涵(2)的下表面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管涵回填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涵(1)的上表面两侧与上管涵(2)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一螺孔(12),所述第一螺孔(1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13),所述第一螺丝(13)的底端外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4)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张永真张建强李峰苗国涛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汇德路桥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