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53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包括风道主体和风道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墙体围合形成风道主体,所述风道墙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风道主体左侧的风机安装架,所述风机安装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送风扇叶,所述风道墙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吸音管体,吸音管体位于送风扇叶的右侧;所述风道墙体的外侧设置有阻音层和位于阻音层外侧的保护外墙,所述保护外墙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架,所述风道墙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相邻吸音管体之间的降噪管。吸音管体之间的降噪管。吸音管体之间的降噪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应用在风洞实验室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风洞即风洞实验室,是以人工的方式产生并且控制气流,用来模拟飞行器或实体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并可量度气流对实体的作用效果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工业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和风能利用等领域更是不可或缺的,这种实验方法,流动条件容易控制,实验时,常将模型或实物固定在风洞中进行反复吹风,通过测控仪器和设备取得实验数据。
[0003]但是目前风洞实验室由于使用双风机,在工作时气流流动非常快,风道内会产生很大的噪音,研究数据表明,当噪声达60分贝人们会感觉到吵闹,70分贝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以上就会听力受损,呆在100

120分贝的空间里,一分钟就得暂时失聪;此外,噪声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和胎儿发育,诱发各种疾病,如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风洞实验的双风机在风道内产生的噪音向外扩散时对工作环境甚至对周围的居民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故而提出一种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具备隔音降噪,减少噪音对周围的影响,降噪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目前风洞实验室由于使用双风机工作时,气流流动快,风道内产生非常大的噪音,向外扩散对工作环境甚至对周围的居民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包括风道主体和风道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墙体围合形成风道主体,所述风道墙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风道主体左侧的风机安装架,所述风机安装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送风扇叶,所述风道墙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吸音管体,吸音管体位于送风扇叶的右侧;所述风道墙体的外侧设置有阻音层和位于阻音层外侧的保护外墙,所述保护外墙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架,所述风道墙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相邻吸音管体之间的降噪管。
[0007]所述风道墙体的内侧开设有多组呈环形分布的辅助降音孔,所述风道墙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位于阻音层内部的外消音管,辅助降音孔连通外消音管和风道主体。
[0008]所述风道墙体与保护外墙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阻音层内部的多个主支撑块和支撑角板,主支撑块与外消音管的高度相等。
[0009]所述外消音管为抗性消声器,所述主支撑块和外消音管交错分布。
[0010]所述加固架包括多个环形杆和多个连接杆,环形杆和连接杆呈网状交错分布,加固架与保护外墙相适配。
[0011]所述降噪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降噪条,所述降噪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板,所述降噪管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处和出风处。
[0012]所述降噪条为布艺吸音板,降噪条两侧的弧板相互对称。
[0013]所述进风处的左侧向外倾斜十五度,出风处的右侧向内倾斜十五度。
[0014]所述吸音管体由内侧多孔薄钢板和填充在多孔薄钢板内的玻璃纤维丝组成,多孔薄钢板的外侧与风道墙体固定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该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通过多个吸音管体和降噪管交错设置,产生的噪音在经过吸音管体和降噪管的多重吸收,能够将产生的噪音降低,进风处和出风处引导气流,减少气流对吸音管体的冲击,通过降噪条和弧板使得产生的空气流动具有一定的弧形,降低气流在吸音管体和降噪管内的流速损耗,保证风道主体正常运行,不影响风洞实验室的实验,通过辅助降音孔将残余噪音引导至外消音管,进行噪音消除,保持风道主体内噪音更小,减小对周围环境和实验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A

A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部结构正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2]1、风道主体;11、风机安装架;12、驱动电机;13、送风扇叶;14、吸音管体;2、风道墙体;21、辅助降音孔;3、阻音层;31、外消音管;32、主支撑块;33、支撑角板;4、保护外墙;5、加固架;51、环形杆;52、连接杆;6、降噪管;61、降噪条;62、弧板;63、进风处;64、出风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4]参见图1至图4所述的一种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包括风道主体1和风道墙体2,所述风道墙体2围合形成风道主体1,所述风道墙体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风道主体1左侧的风机安装架11,所述风机安装架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送风扇叶13,所述风道墙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吸音管体14,吸音管体14位于送风扇叶13的右侧;所述风道墙体2的外侧设置有阻音层3和位于阻音层3外侧的保护外墙4,所述保护外墙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架5,所述风道墙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相邻吸音管体14之间的降噪管6,吸音管体14和降噪管6配合设置,在双风机工作时能够对风道内部的噪音进行多重吸收,进而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0025]所述风道墙体2的内侧开设有多组呈环形分布的辅助降音孔21,所述风道墙体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位于阻音层3内部的外消音管31,辅助降音孔21连通外消音管31和风
道主体1。
[0026]所述风道墙体2与保护外墙4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阻音层3内部的多个主支撑块32和支撑角板33,主支撑块32与外消音管31的高度相等。
[0027]所述外消音管31为抗性消声器,所述主支撑块32和外消音管31交错分布。
[0028]所述加固架5包括多个环形杆51和多个连接杆52,环形杆51和连接杆52呈网状交错分布,加固架5与保护外墙4相适配。
[0029]所述降噪管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降噪条61,所述降噪条6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板62,所述降噪管6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处63和出风处64,进风处63和出风处64的特殊结构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有效减少气流对吸音管体14产生的冲击力。
[0030]所述降噪条61为布艺吸音板,降噪条61两侧的弧板62相互对称,弧板62的设置使得空气在降噪条61外部流动时产生弧线形运动,有效降低其流动速度,进而在降噪条61的作用下降低空气在风道主体1内流动运行时冲击所产生的噪音。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主体(1)和风道墙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墙体(2)围合形成风道主体(1),所述风道墙体(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风道主体(1)左侧的风机安装架(11),所述风机安装架(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送风扇叶(13),所述风道墙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吸音管体(14),吸音管体(14)位于送风扇叶(13)的右侧;所述风道墙体(2)的外侧设置有阻音层(3)和位于阻音层(3)外侧的保护外墙(4),所述保护外墙(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架(5),所述风道墙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相邻吸音管体(14)之间的降噪管(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墙体(2)的内侧开设有多组呈环形分布的辅助降音孔(21),所述风道墙体(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位于阻音层(3)内部的外消音管(31),辅助降音孔(21)连通外消音管(31)和风道主体(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实验室用隔音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墙体(2)与保护外墙(4)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阻音层(3)内部的多个主支撑块(32)和支撑角板(33),主支撑块(32)与外消音管(31)的高度相等。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萍钱长照胡海涛周光伟张祥敏陈秋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