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疏散平台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987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疏散平台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金属框架和内部平台板,金属框架包括内层框架和外层框架,内层框架和外层框架之间浇筑混凝土材料形成框架本体,在框架本体上安装连接件,框架本体内侧安装平台板,连接件支撑平台板,平台板设置为平板格栅结构,平台板包括边框、设置在边框内部的第一横筋、第二横筋和竖筋,第一横筋设置为圆柱状结构,第一横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平台板的宽度方向相同,第一横筋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平台板边缘的顶部,第二横筋设置为波浪形结构,第二横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横筋相同,所述第二横筋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横筋之间,用于缩小两个第一横筋之间的间隙,所述竖筋设置为垂直于第一横筋。筋。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疏散平台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疏散平台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地铁地铁隧道设计中,轨道两边设置疏散平台,当列车出现故障或隧道内出现险情时,通过该平台迅速疏散乘客,使乘客快速跑出隧道。目前的疏散平台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材质和结构。从材质上来看,大多采用复合材料制成,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2055858U的疏散平台采用低热值阻燃复合材料制作,虽然能够满足抗潮湿、耐腐蚀、电绝缘、阻燃等方面的性能要求,但是隧道中的疏散平台长期处于地铁列车振动环境的影响下,现有技术中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及耐疲劳性较差,导致制成的疏散平台使用寿命有限。从结构上来看,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6089294B的疏散平台采用平板状或格栅状结构,上述结构使得人群在平台板表面通过时,易出现打滑摔倒的现象。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抗压强度、耐疲劳性能好、且能保证人群安全通过的疏散平台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复合材料疏散平台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复合材料疏散平台,疏散平台包括金属框架和内部平台板,所述金属框架包括内层框架和外层框架,所述内层框架和外层框架之间浇筑混凝土材料形成框架本体,在所述框架本体上安装连接件,所述框架本体内侧安装平台板,所述连接件支撑平台板,所述平台板设置为平板格栅结构,所述平台板包括边框、设置在边框内部的第一横筋、第二横筋和竖筋,所述第一横筋设置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横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平台板的宽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横筋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平台板边缘的顶部,所述第二横筋设置为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二横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横筋相同,所述第二横筋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横筋之间,用于缩小两个第一横筋之间的间隙,所述竖筋设置为垂直于第一横筋。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挡板、横板、竖板和支撑板,所述挡板设置为垂直的板状结构,所述挡板的顶部连接横板,所述横板垂直于所述挡板且向外侧延伸,所述横板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连接竖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竖板向下延伸,所述竖板平行于所述挡板,且所述竖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挡板的高度,竖板的下部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平行于横板,且所述支撑板向所述挡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挡板之间形成缺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四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层框架和外层框架之间的混凝土材料按照以下配比组成:以重量份计,硅酸盐水泥10~20份、再生骨料20~40份、橡胶颗粒10~20份、增强纤维5~10份、
减水剂0.04~0.2。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再生骨料粒径为5

25mm,橡胶颗粒为三元乙丙橡胶颗粒,粒径为2

4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减水剂为减水率25

50%的聚羧酸减水剂。
[0012]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本体的壁厚设置为30~100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板采用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按照以下配比组成:以重量份计,环氧树脂15~25、玻化微珠20~40份、草木灰10~20份、增强纤维5~10份、稀释剂5~10份、固化剂3~8份。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材料疏散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0015]将框架设置为混凝土材料,增加疏散平台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强度;格栅结构的平台板设置使得人群在疏散平台上通过时,第一横筋具有提醒作用且防滑的作用,防止人群在光线不佳的地铁隧道中通过时难以定位移动方向和易滑倒的问题。同时多个横筋、竖筋的交替设置保证格栅的竖向和横向间隙均较小,避免掉落在平台板上的物件通过间隙落下。
[0016]连接件的设置可以保证框架与平台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平台板陷落,同时连接件的结构便于现场施工安装。
[0017]将框架和平台板设置为不同的材质,在保证疏散平台机械强度的同时,减轻疏散平台的整体重量,便于施工运输。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疏散平台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9]包括:
[0020](1)按照预设尺寸制作金属框架;
[0021](2)按照如下配比配制混凝土材料:
[0022]以重量份计,硅酸盐水泥10~20份、再生骨料20~40份、橡胶颗粒10~20份、增强纤维5~10份、减水剂0.04~0.2份;
[0023]并将配制好的混凝土材料浇筑至金属框架的内层框架11和外层框架12之间,常温养护3~5天后,形成框架本体;
[0024](3)按照如下配比配制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
[0025]以重量份计,环氧树脂15~25、玻化微珠20~40份、草木灰10~20份、增强纤维5~10份、稀释剂5~10份、固化剂3~8份、加气剂0.5~1份。并将配制好的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浇筑至平台板的模具内部,养护成型后得到平台板;
[0026](4)在框架本体的四个侧边上按照预设间隔安装多个连接件,并将连接件与框架本体固定连接,将平台板安装在框架本体内部。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金属框架轴视图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框架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平台板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金属框架,10

框架本体,11

内框架,12

外框架,2

平台板,21

边框,22

第一横筋,23

第二横筋,24

竖筋,3

连接件,31

挡板,32

横板,33

竖板,34

支撑板,35

固定腔,36

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4]如图1~4所示,一种复合材料疏散平台及其制备方法,疏散平台包括框架和内部平台板,框架为金属框架,金属框架1包括内层框架11和外层框架12,内层框架11和外层框架12之间浇筑混凝土材料形成框架本体10,使得疏散平台形成外轮廓为混凝土材料的框架结构,增加疏散平台的机械强度。
[0035]在框架本体上安装连接件3,连接件3包括固定腔35和支撑板34,连接件3通过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疏散平台,其特征在于,疏散平台包括金属框架(1)和内部平台板(2),所述金属框架(1)包括内层框架(11)和外层框架(12),所述内层框架(11)和外层框架(12)之间浇筑混凝土材料形成框架本体(10),在所述框架本体(10)上安装连接件(3),所述框架本体(10)内侧安装平台板(2),所述连接件(3)支撑平台板(2),所述平台板(2)设置为平板格栅结构,所述平台板(2)包括边框(21)、设置在边框(21)内部的第一横筋(22)、第二横筋(23)和竖筋(24),所述第一横筋(22)设置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横筋(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平台板(2)的宽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横筋(22)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平台板(2)边缘的顶部,所述第二横筋(23)设置为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二横筋(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横筋(22)相同,所述第二横筋(23)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横筋(22)之间,用于缩小两个第一横筋(22)之间的间隙,所述竖筋(22)设置为垂直于第一横筋(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疏散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挡板(31)、横板(32)、竖板(33)和支撑板(34),所述挡板(31)设置为垂直的板状结构,所述挡板(31)的顶部连接横板(32),所述横板(32)垂直于所述挡板(31)且向外侧延伸,所述横板(32)远离所述挡板(31)的一端连接竖板(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疏散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33)向下延伸,所述竖板(33)平行于所述挡板(31),且所述竖板(33)的高度大于所述挡板(31)的高度,竖板(33)的下部设置支撑板(34),所述支撑板(34)平行于横板(32),且所述支撑板(34)向所述挡板(31)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34)与所述挡板(31)之间形成缺口(3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疏散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设置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框架本体(10)的四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巧云仇武娟靳海葆王志强庄严王兆伦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