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组合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78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组合锚杆,包括实心杆体、垫板、注脂管、螺母、中空杆体、注浆管、连接管和自锚式锚头,实心杆体包括安装端和连接端,安装端上依次套设安装有垫板和螺母;垫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注脂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安装在垫板上;连接管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连接管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注浆管的一端连通安装在第三端上,连接端螺纹安装在第三端上;自锚式锚头包括安装部和扩口部,扩口部朝垫板的方向扩口设置,中空杆体的一端螺纹安装在第四端上,中空杆体的另一端螺纹安装在安装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隧道组合锚杆,提高了隧道组合锚杆与围岩和灌注砂浆之间的锚固力及提高了灌注效率。岩和灌注砂浆之间的锚固力及提高了灌注效率。岩和灌注砂浆之间的锚固力及提高了灌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组合锚杆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防腐加工和水泥砂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隧道组合锚杆。

技术介绍

[0002]锚杆支护作为岩土工程加固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其具有安全、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在国际岩土工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铁路隧道锚杆支护工程大多采用中空锚杆、组合锚杆,实心锚杆应用较少,中空锚杆用于边坡、基坑等支护,组合锚杆用于隧道拱顶支护。通过锚杆体的压力注浆,可达到固结破碎岩体,改良岩体,隔断地下水,从而达到良好的支护目的。
[0003]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锚杆与围岩和灌注砂浆之间的锚固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灌注效率有待提高。
[0004]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隧道组合锚杆,以提高隧道组合锚杆与围岩和灌注砂浆之间的锚固力及提高灌注效率。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组合锚杆,包括实心杆体、垫板、注脂管、螺母、中空杆体、注浆管、连接管和自锚式锚头,其中:所述实心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端和连接端,所述安装端上依次套设安装有所述垫板和所述螺母,且所述垫板朝向所述连接端,所述垫板和所述螺母均螺纹安装在所述实心杆体上;所述垫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注脂管穿过的第一安装孔以及用于所述注浆管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注脂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所述第二端安装在所述垫板上,且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用于与注入泵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连接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注浆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后连通安装在所述第三端上,所述连接端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三端上;所述自锚式锚头包括安装部和扩口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溢出孔,所述扩口部朝所述垫板的方向扩口设置,所述扩口部包括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与所述实心杆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斜板与所述实心杆体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中空杆体的一端螺纹安装在所述第四端上,所述中空杆体的另一端螺纹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且与所述溢出孔相连通。
[0007]可选的,所述注浆管大于或等于两根。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夹角为10
°‑
30
°
,所述第二夹角为10
°‑
30
°

[0009]可选的,所述实心杆体、所述垫板、所述中空杆体、所述连接管及所述螺母的外表面均进行了防腐处理。
[0010]可选的,所述实心杆体为热轧带肋钢筋或精轧螺纹钢筋。
[0011]可选的,所述中空杆体为全螺纹钢管。
[0012]可选的,所述注脂管和所述注浆管的材质均为塑料。
[0013]可选的,所述连接管的材质为45号钢或40Cr号钢,所述螺母为45号钢或40Cr号钢。
[0014]可选的,所述垫板的材质为45号钢或Q355钢。
[0015]可选的,所述垫板为方板或圆板。
[0016]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组合锚杆,包括实心杆体、垫板、注脂管、螺母、中空杆体、注浆管、连接管和自锚式锚头,通过在注浆管中灌注砂浆,砂浆经注浆管、连接管及中空杆体后从溢出孔中不断地溢出,进而充满注浆空间,此时,再用注入泵将发泡聚氨酯打入注脂管,经注脂管流出后充满注浆空间内的缝隙中,无需设置排气管,提高了灌注效率,自锚式锚头中的扩口部与中空杆体之间扩口设置,使自锚式锚头与围岩和灌注砂浆之间的锚固力增强,提高了隧道组合锚杆与围岩和灌注砂浆之间的锚固力。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隧道组合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实心杆体;2:垫板;3:注脂管;4:螺母;5:中空杆体;6:注浆管;7:连接管;8:自锚式锚头;9:安装端;10:连接端;11:安装部;12:扩口部;13:第一斜板;14:第二斜板;15:第一端;16:第二端;17:第三端;18:第四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组合锚杆,包括实心杆体1、垫板2、注脂管3、螺母4、中空杆体5、注浆管6、连接管7和自锚式锚头8,其中:实心杆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端9和连接端10,安装端9上依次套设安装有垫板2和螺母4,且垫板2朝向连接端10,垫板2和螺母4均螺纹安装在实心杆体1上;垫板2上开设有用于注脂管3穿过的第一安装孔以及用于注浆管6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注脂管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5和第二端16,第一端15穿过第一安装孔后,第二端16安装在垫板2上,且第二端16的端面用于与注入泵相连通;连接管7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连接管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17和第四端18,注浆管6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后连通安装在第三端17上,连接端10螺纹安装在第三端17上;自锚式锚头8包括安装部11和扩口部12,安装部11设置有溢出孔,扩口部12朝垫板2的方向扩口设置,扩口部12包括第一斜板13和第二斜板14,第一斜板13与实心杆体1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斜板14与实心杆体1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中空杆体5的一端螺纹安装在第四端18上,中空杆体5的另一端螺纹安装在安装部11上,且与溢出孔相连通。
[0023]需要说明的是:发泡聚氨酯19可经注入泵进入注脂管3中,对注浆空间内的缝隙进行填充,从而避免了砂浆灌注饱满后外溢出注浆空间。
[0024]本技术提供的隧道组合锚杆,包括实心杆体1、垫板2、注脂管3、螺母4、中空杆
体5、注浆管6、连接管7和自锚式锚头8,通过在注浆管6中灌注砂浆,砂浆经注浆管6、连接管7及中空杆体5后从溢出孔中不断地溢出,进而充满注浆空间,此时,再用注入泵将发泡聚氨酯19打入注脂管3,经注脂管3流出后充满注浆空间内的缝隙中,无需设置排气管,提高了灌注效率,自锚式锚头8中的扩口部12与中空杆体5之间扩口设置,使自锚式锚头8与围岩和灌注砂浆之间的锚固力增强,提高了隧道组合锚杆与围岩和灌注砂浆之间的锚固力。
[0025]如图1所示,注浆管6大于或等于两根。本实施例中,两根或多根注浆管6能够提高注浆效率。
[0026]如图1所示,第一夹角为10
°‑
30
°
,第二夹角为10
°‑
30
°
。本实施例中,第一斜板1316和第二斜板1417形成扩口结构,上述范围的夹角能够更好地使自锚式锚头87与围岩和灌注砂浆之间实现更强的锚固力,从而使隧道组合锚杆更加稳固地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组合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实心杆体、垫板、注脂管、螺母、中空杆体、注浆管、连接管和自锚式锚头,其中:所述实心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端和连接端,所述安装端上依次套设安装有所述垫板和所述螺母,且所述垫板朝向所述连接端,所述垫板和所述螺母均螺纹安装在所述实心杆体上;所述垫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注脂管穿过的第一安装孔以及用于所述注浆管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注脂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所述第二端安装在所述垫板上,且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用于与注入泵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连接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注浆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后连通安装在所述第三端上,所述连接端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三端上;所述自锚式锚头包括安装部和扩口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溢出孔,所述扩口部朝所述垫板的方向扩口设置,所述扩口部包括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与所述实心杆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斜板与所述实心杆体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中空杆体的一端螺纹安装在所述第四端上,所述中空杆体的另一端螺纹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且与所述溢出孔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恒琼王涛吴韶亮王玮魏曌石振平祝和权杜存山王晨阳孙旭文袁磊杜玮伊钟毓史懿南阳彭山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