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59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涉及夹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夹持主体,所述夹持主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内筒,所述从动内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轴,所述夹持主体和从动轴的尾端共同设置有后壳,所述夹持主体的尾端外表面和后壳的前端内表面之间通过密封圈形成密闭结构,所述夹持主体和后壳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夹持主体和连接环为固定连接,通过分别对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进行抽油注油,进而可使后壳带动从动轴和夹持件向后移动,进而通过从动内筒前端的挤压可使多种夹持板对工件和铣刀等物体进行自动夹持固定,以及通过主动轴转动,使从动内筒、从动轴和夹持件同步转动,进而使得所夹持物体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所夹持物体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所夹持物体进行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夹持装置
,具体为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动力头也称动力刀座,指的是安装在动力刀塔上、可由伺服电机驱动的刀座,这种刀座一般应用在车铣复合机上,也有少数可应用在带动力刀塔的加工中心上,作为机床上的核心部件。
[0003]经检索,现公开了加长刀具固定套(公开号:CN206869465U),该专利中在夹片12外弧面对应的套体1外壁设有外螺纹,进而通过旋转内螺纹套2,利用若干弧形夹片12内弧面夹紧刀具,进而完成对刀具的固定;
[0004]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手动转动内螺纹套的方式,使用较为费力,且增加了安装的繁琐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主体,所述夹持主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内筒,所述从动内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轴,所述夹持主体和从动轴的尾端共同设置有后壳,所述夹持主体的尾端外表面和后壳的前端内表面之间通过密封圈形成密闭结构,所述夹持主体和后壳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夹持主体和连接环为固定连接,所述后壳的前端通过连接环形成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后壳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且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分别与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相连通,所述从动轴的尾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衔接件,且从动轴、后壳和衔接件通过螺栓形成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轴和衔接件分别与后壳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且形成转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从动内筒的前端延伸至夹持主体的外部,所述从动轴的前端且位于从动内筒的前端内部连接有夹持件。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件的前端呈圆周状且等距离设置有多组夹持板,且相邻两组夹持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从动内筒的前端内表面边缘和每组夹持板的外表面边缘均开设有相适配的挤压斜面。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主动外筒,所述主动外筒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底部且位于夹持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主动斜齿轮,所述从动轴的外部设置有从动斜齿轮,且主动斜齿轮和从动斜齿轮为啮合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后壳的后端中间位置且位于衔接件的位置通过螺栓连接有封盖。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通过分别对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进行抽油注油,进而可使后壳带动从动轴和夹持件向后移动,进而通过从动内筒前端的挤压可使多种夹持板对工件和铣刀等物体进行自动夹持固定,以及通过主动轴转动,使从动内筒、从动轴和夹持件同步转动,进而使得所夹持物体进行转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的俯视图;
[0016]图3为图2的剖视图。
[0017]图中:1、夹持主体;2、从动内筒;3、从动轴;4、后壳;5、密封圈;6、连接环;7、第一容腔;8、第二容腔;9、衔接件;10、平面轴承;11、封盖;12、夹持件;13、主动外筒;14、主动轴;15、主动斜齿轮;16、从动斜齿轮;17、第一油孔;18、第二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技术方案: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主体1,夹持主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内筒2,从动内筒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轴3,夹持主体1和从动轴3的尾端共同设置有后壳4,夹持主体1的尾端外表面和后壳4的前端内表面之间通过密封圈5形成密闭结构,夹持主体1和后壳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6,夹持主体1和连接环6为固定连接,后壳4的前端通过连接环6形成第一容腔7和第二容腔8,后壳4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油孔17和第二油孔18,且第一油孔17和第二油孔18分别与第一容腔7和第二容腔8相连通,从动轴3的尾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衔接件9,且从动轴3、后壳4和衔接件9通过螺栓形成固定连接,从动轴3和衔接件9分别与后壳4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10,且形成转动连接,从动内筒2的前端延伸至夹持主体1的外部,从动轴3的前端且位于从动内筒2的前端内部连接有夹持件12,夹持件12的前端呈圆周状且等距离设置有多组夹持板,且相邻两组夹持板之间存在间隙,从动内筒2的前端内表面边缘和每组夹持板的外表面边缘均开设有相适配的挤压斜面,夹持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主动外筒13,主动外筒13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主动轴14,主动轴14的底部且位于夹持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主动斜齿轮15,从动轴3的外部设置有从动斜齿轮16,且主动斜齿轮15和从动斜齿轮16为啮合连接,后壳4的后端中间位置且位于衔接件9的位置通过螺栓连接有封盖11。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在第一油孔17和第二油孔18内部分别连接油管,通过对第一容腔7内部注入液油,对第二容腔8内部液油抽出,进而使得后壳4带动从动轴3向后移动,进而使夹持件12在从动内筒2的内部向后移动,则在将工件或铣刀等物体放入夹持件12的前端且位于若干组夹持板之间,在夹持件12在从动内筒2内向后移动时,则通
过挤压斜面,使多组夹持板共同对工件或铣刀等物体进行夹持固定,反之,对第二容腔8内部液油抽出,对第一容腔7内部注入液油,则后壳4带动从动轴3和夹持件12向前移动,进而使从动内筒2解除对若干组夹持板的挤压;
[0021]以及在夹持件12对物体进行夹持后,由驱动装置正向或反向带动主动轴14转动,进而通过主动斜齿轮15和从动斜齿轮16使从动内筒2在夹持主体1的内部正向或反向转动,以及从动内筒2对夹持件12进行挤压后,从动内筒2带动夹持件12和从动轴3跟随转动,进而使夹持件12所夹持的物体进行正向或反向转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头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主体(1),所述夹持主体(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内筒(2),所述从动内筒(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轴(3),所述夹持主体(1)和从动轴(3)的尾端共同设置有后壳(4),所述夹持主体(1)的尾端外表面和后壳(4)的前端内表面之间通过密封圈(5)形成密闭结构,所述夹持主体(1)和后壳(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6),夹持主体(1)和连接环(6)为固定连接,所述后壳(4)的前端通过连接环(6)形成第一容腔(7)和第二容腔(8),所述后壳(4)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油孔(17)和第二油孔(18),且第一油孔(17)和第二油孔(18)分别与第一容腔(7)和第二容腔(8)相连通,所述从动轴(3)的尾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衔接件(9),且从动轴(3)、后壳(4)和衔接件(9)通过螺栓形成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轴(3)和衔接件(9)分别与后壳(4)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10),且形成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头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晓波袁超袁龙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堡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