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843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具体涉及升降平台、连接桥、滑动销轴、导向装置、卷扬起升机构、锁紧装置、轨道、锁紧槽等。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范围调节接船升降平台的工作高度范围,满足客滚船和滚装船大潮差作业要求。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滚装作业,无需设置凸出码头前沿线的滚装连接桥设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置式升降平台和顺岸连接桥均处于码头岸线以内,保持了岸线的完整性并提高了泊位的利用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非工作状态下升降平台和顺岸连接桥与码头面平齐,保留了更多的码头前沿有效宽度。保留了更多的码头前沿有效宽度。保留了更多的码头前沿有效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港口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大型滚装船靠泊码头时,通常会历经整个或多个潮水周期,跳板所在舱口的高度会随潮水涨落而大幅度变化,接船设施需要具备随潮水调节接船口的功能。
[0003]大型滚装船靠泊码头时,一般采用尾直跳板搭接滚装连接桥,这种情况下滚装连接桥整体凸出码头前沿线,会妨碍船舶的安全靠泊;凸出码头前沿线的滚装连接桥设施,还会将码头前沿线分割成若干固定长度的小分段,使大型船舶无法靠泊,或使小分段岸线无法合理靠泊多艘小型船舶,降低了泊位的使用率和调度的灵活性。
[0004]采用侧跳板直接搭接码头面作业时,由于码头面标高固定,不能大范围调节接船高度;现有在码头内开槽设置斜坡道的做法占用较长的码头前沿宽度,又浪费前沿作业空间且影响车辆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以内置式升降平台和顺岸连接桥组合的工作形式,实现大潮差接船作业;其码头内置的模式保持了岸线的完整性并提高了泊位的利用率,其顺岸布置的模式保留了更多的码头前沿有效宽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主要由升降平台(1)、连接桥 (2)、滑动销轴(3)、导向装置(4)、卷扬起升机构(5)、锁紧装置(6)、轨道(7)、锁紧槽(8)组成;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1)侧边缘固定钢丝绳,通过滑轮组后缠绕至卷扬起升机构(5)的卷筒上;升降平台(1)的前端用于搭接船舶跳板,升降平台(1)的后端通过滑动销轴(3)与连接桥(2)的前端相连,连接桥(2)的后端铰接在码头基础上;升降平台 (1)的四角设置导向装置(4),导向装置(4)的导轮压在轨道(7)上;升降平台(1)的内部设置三组锁紧装置(6);轨道(7)和锁紧槽(8)均设置在码头岸壁上。
[000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卷扬起升机构(5)卷起或放开钢丝绳,带动升降平台(1)在导向装置(4)的约束下,沿轨道(7) 竖直上下运动,满足接船高度范围的变化。
[0009]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 (1)竖直上下运动,带动滑动销轴(3)在升降平台(1)后端的滑动槽水平移动,同时带动连接桥(2)绕其后端铰点转动;滑动销轴(3)的水平运动距离取决于其绕连接桥(2)后端铰点的转动角度。
[0010]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升降平
台 (1)竖直上下运动,带动导向装置(4)沿轨道(7)上竖直上下运动;导向装置(4)的导轮压紧在轨道(7)上,保证升降平台(1)的运动处于竖直方向不发生水平位移。
[001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 (1)竖直上下运动到达合适的工作位置时,锁紧装置(6)驱动锁紧块,插入码头岸壁上的锁紧槽(8)内;升降平台(1)需要调整工作位置时,锁紧装置(6)驱动锁紧块,抽离锁紧槽(8)。
[0012]更进一步地,升降平台(1)到达指定的工作位置后,锁紧装置(6)的锁紧块代替卷扬起升机构(5)的钢丝绳承受荷载;升降平台(1)开始调整工作位置前,卷扬起升机构 (5)动作,其钢丝绳代替锁紧装置(6)的锁紧块重新承受荷载。
[0013]更进一步地,升降平台(1)到达最高工作位置后,升降平台(1)和连接桥(2)均与码头面平齐,放倒栏杆后,不影响车辆通行;此时,锁紧装置(6)的锁紧块插入锁紧槽(8) 内,能够抵抗台风侵袭。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俯视图,也是本技术的系统布置图。
[0015]图2是是本技术的最高工作位。
[0016]图3是本技术的最低工作位。
[0017]图4是本技术正视图。
[0018]图中:(1)升降平台、(2)连接桥、(3)滑动销轴、(4)导向装置、(5)卷扬起升机构、(6)锁紧装置、(7)轨道、(8)锁紧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运动过程如下:
[0020]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在非工作状态下,升降平台(1) 和连接桥(2)均与码头面平齐;此时,锁紧装置(6)的锁紧块插入锁紧槽(8)内,能够抵抗台风侵袭,是本系统防台风位置,也是最高接船工作位。
[0021]所述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开始工作时,卷扬起升机构(5)卷起钢丝绳,提升升降平台(1)使锁紧块的下表面与锁紧槽(8)底面完全脱离接触,然后锁紧装置(6)驱动锁紧块,抽离锁紧槽(8),完成调整工作位置的准备工作。
[0022]所述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调整工作位置时,卷扬起升机构(5)卷起或放开钢丝绳,带动升降平台(1)在导向装置(4)的约束下,沿轨道(7)竖直上下运动,至目标工位对应的锁紧槽(8)处,并使锁紧块的下表面高于锁紧槽(8)底面且锁紧块的上表面低于锁紧槽(8)顶面。
[0023]所述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调整到工作位置后,锁紧装置(6)的锁紧块插入锁紧槽(8)内,然后卷扬起升机构(5)放开钢丝绳,降低升降平台(1)使锁紧块的下表面与锁紧槽(8)底面完全接触;此时,锁紧装置(6)的锁紧块代替卷扬起升机构(5)的钢丝绳承受荷载,完成调整调整动作。
[0024]所述的卷扬起升机构(5)共两组,同时动作时控制升降平台(1)竖直上下运动,分别动作时用于对升降平台(1)水平姿态进行调整。
[0025]所述的锁紧装置(6)共三组,同时动作时能够缩短调整工位的作业时间,分别动作时用于对锁紧块与锁紧槽(8)的接触状态进行检验。
[0026]根据系统负载不同,设置有多个卷扬起升机构(5)和锁紧装置(6)时,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不变。
[0027]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主要由升降平台(1)、连接桥(2)、滑动销轴(3)、导向装置(4)、卷扬起升机构(5)、锁紧装置(6)、轨道(7)、锁紧槽(8)组成;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1)侧边缘固定钢丝绳,通过滑轮组后缠绕至卷扬起升机构(5)的卷筒上;升降平台(1)的前端用于搭接船舶跳板,升降平台(1)的后端通过滑动销轴(3)与连接桥(2)的前端相连,连接桥(2)的后端铰接在码头基础上;升降平台(1)的四角设置导向装置(4),导向装置(4)的导轮压在轨道(7)上;升降平台(1)的内部设置三组锁紧装置(6);轨道(7)和锁紧槽(8)均设置在码头岸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潮差作业的内置式接船升降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卷扬起升机构(5)卷起或放开钢丝绳,带动升降平台(1)在导向装置(4)的约束下,沿轨道(7)竖直上下运动,满足接船高度范围的变化。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庆陈庆为孙建锐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