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压马达增容的流体惯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14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2
一种基于液压马达增容的流体惯容器,包括缸筒、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活动地设置于缸筒内,并与缸筒内的两端形成两个油腔室,所述液压马达设置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并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件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连接有活动地延伸出缸筒左端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外端和缸筒的右端均设置有铰链座;所述液压马达两端的转轴上均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油管分别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开设的与油腔室相连通的通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增大惯容器的惯容系数的效果,且流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惯容效应和流体阻尼效应,使得本装置具有多重振动控制效果。使得本装置具有多重振动控制效果。使得本装置具有多重振动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液压马达增容的流体惯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振动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液压马达增容的流体惯容器。

技术介绍

[0002]惯容器是一种利用惯性力的装置。惯容元件具有两个独立的自由端点,惯容元件两端的出力与两端点间的相对加速度有关,而出力大小与两端的相对加速度的比值即为惯容系数。流体惯容器一般基于液压驱动流体进入缩小的管道,通过流体运动速度提升从而获得较大的惯容系数。但是,运动流体的质量较为有限,因此一般流体惯容器的惯容系数相比固体惯容器要小。如何基于流体惯容器获得较大惯容系数称为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液压马达增容的流体惯容器,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4]一种基于液压马达增容的流体惯容器,包括缸筒、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活动地设置于缸筒内,并与缸筒内的两端形成两个油腔室,所述液压马达设置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并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件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连接有活动地延伸出缸筒左端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外端和缸筒的右端均设置有铰链座;所述液压马达两端的转轴上均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油管分别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开设的与油腔室相连通的通油孔。
[0005]进一步地,所述缸筒内的右端设置空腔,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有活动地延伸至空腔内的第二活塞杆。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与缸筒的接触面分别设置密封圈以形成动密封。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均沿缸筒的轴线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截面呈T形的连接杆,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其底端连接液压马达。
[0009]进一步地,所述油管设置多根,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上相对应地开设多个通油孔。
[0010]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通过在两个活塞之间设置液压马达,并通过液压传导带动配重块转动,可实现增大惯容器的惯容系数的效果;同时,液压油流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惯容效应和流体阻尼效应,使得本装置具有多重振动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13]图中:1铰链座;2第一活塞杆;3第二活塞杆;4第一活塞;5第二活塞;6密封圈;7液压马达;8配重块;9连接杆;10油管;11通油孔;12缸筒;13液压油;14空腔;1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6]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液压马达7增容的流体惯容器,包括缸筒12、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和液压马达7,所述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均活动地设置于缸筒12内,并与缸筒12内的两端形成两个油腔室,所述液压马达7设置于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之间,并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件连接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所述第一活塞4连接有活动地延伸出缸筒12左端的第一活塞杆2,所述第一活塞杆2的外端和缸筒12的右端均设置有铰链座1;所述液压马达7两端的转轴上均设置有配重块8,所述液压马达7通过油管10分别连接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上开设的与油腔室相连通的通油孔11。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缸筒12内设置隔板15以使其右端形成空腔14,所述第二活塞5连接有活动地延伸至空腔14内的第二活塞杆3。
[0018]所述第一活塞杆2和第二活塞杆3均沿缸筒12的轴线设置,两个所述配重块8均沿缸筒12的轴线对称设置于液压马达7的两端,从而确保两活塞稳定地进行移动。
[0019]具体地,所述隔板15的左侧为工作腔;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对称设置于工作腔内的两端,且与工作腔的内壁形成的油腔室内注满液压油13;所述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的中心均设置活塞杆,从而保证两油腔室的截面形状以及其内的流体容量均相一致。在外力驱动下,所述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同步在工作腔内进行往复直线移动,液压油13经油管10在两油腔室内交替往返流动,使流体运动速度提升而获得一定大小的惯容系数,同时液压油13驱动液压马达7转动,带动配重块8转动,获得提升的惯容系数。
[0020]其中,所述第二活塞杆3在空腔14内可移动的距离与第二活塞5在工作腔内所移动的最大距离相匹配。也即,当第一活塞4移动至与工作腔的左侧内壁相抵时,所述第二活塞杆3的右端正好位于隔板15内;当第二活塞5移动至与工作腔的右侧内壁相抵时,所述第二活塞杆3的右端正好贴近空腔14内的右侧壁,从而避免对活塞的移动形成干涉。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第一活塞杆2和第二活塞杆3与缸筒12的接触面分别设置密封圈6以形成动密封。也即,所述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的周圈外侧均设置密封圈6,从而与工作腔的内壁形成动密封,避免液压油13渗漏至工作腔内;所述工作腔的左侧壁内和隔板15内均设置密封圈6,从而分别与第一活塞杆2和第二活塞杆3形成动密封,避免液压油13向外渗漏。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截面呈T形的连接杆9,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其底端连接液压马达7。所述液压马达7上可对称地设置至少一对连接杆9,使液压马达7与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形成刚性连接,从而保证在工作腔内进行同步移动。
[002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管10设置多根,所述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上相对应地开设多个通油孔11。其中,所述液压马达7的两端可中心对称地开设多组马达油口,各马达油口在分别通过油管10连接相对应的通油孔11,使得在液压油13能快速地通过油管10在两油腔室内进行移动交换,从而更利于驱动液压马达7转动,获得提升的惯容系数;同时,液压油13流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惯容效应和流体阻尼效应,使得本装置具有多重振动控制效果。
[0024]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液压马达增容的流体惯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活动地设置于缸筒内,并与缸筒内的两端形成两个油腔室,所述液压马达设置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并通过对称设置的连接件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连接有活动地延伸出缸筒左端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外端和缸筒的右端均设置有铰链座;所述液压马达两端的转轴上均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油管分别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开设的与油腔室相连通的通油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液压马达增容的流体惯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内的右端设置空腔,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有活动地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武川林琦斌汪东凯张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