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调节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774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调节系统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悬架调节系统包括减振器,减振器内的缸室被活塞分隔为复原腔和压缩腔。减振器上设有分别连通复原腔和压缩腔的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悬架调节系统还包括设于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之间的调节单元;调节单元包括导通于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之间的油路,以及设于油路上的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用于改变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之间导通油液的流量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悬架调节系统,在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之间设置具有流量调节阀的调节单元,通过控制流量调节阀的阀口开度大小,调节流量调节阀的导通流量,可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和减振性能。可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和减振性能。可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和减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调节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架
,特别涉及一种悬架调节系统。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悬架除了对车身提供基础的垂直方向上的支撑外,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缓和并吸收路面向车身传递的振动。同时,根据设计预期,需要控制不同驾驶工况下车身的运动姿态,以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及操控性;然而,通常情况下,车辆的操控和舒适性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常规悬架技术无法在提高车辆舒适性的同时很好地兼顾操控性。
[0003]简言之,常规悬架技术若想达到卓越的舒适性必将以牺牲部分操控性作为代价。随着整车性能的不断挖掘,为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的平衡,本行业中已知的是通过电控实时调节悬架弹性或阻尼元件的作用力的方式,以充分发挥悬架的潜在性能。
[0004]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半主动悬架,例如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系统。该方案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根据外部传感器信号的情况,实时对减振器阻尼进行调节,但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系统的可调节力的调节范围受减振器的运动状态的限制。比如当减振器运行速度为零时其只能产生零阻尼力;当减振器压缩时仅可产生压缩方向的阻尼力;当减振器复原时只能产生复原方向的阻尼力。这种局限性制约了半主动悬架系统对车辆性能改善的潜力。
[0005]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可控的外力源直接对悬架施加实时可调节的主动力,一种已知的方案是采用直线电机作用于车身与减振器的弹簧下部件之间,通过控制直线电机的作用力及方向来实现悬架主动力的实时调节。但该方案的弊端是无法对直线电机输出的主动力进行快速放大,导致在有限的执行器尺寸及重量的前提下,系统可提供的主动力非常有限,其最终体现的整车性能提升效果较小。
[0006]此外,还有采用电机经减速后通过扭杆及吊杆向悬架与车身之间施加主动力的方案。这种方案为纯机电系统,机械系统的先天缺点是能量密度低,例如当整车质量增加,往往需要的更大的主动力确保系统的控制效果,而随着主动力需求的增加,系统的机械减速机构的设计体积和重量会随之增加,最终导致设计出可达到目标主动力输出的机械传动系统无法在悬架有限的结构空间内实现布置和实施的问题。
[0007]基于上述现有各种车辆悬架设置形式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迫切需要研发一种兼顾车辆舒适性和操控性且便于技术实现的车辆悬架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悬架调节系统,以提供一种减振性能可调的车辆悬架技术方案。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悬架调节系统,包括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内的缸室被活塞分隔为复原腔和压
缩腔;所述减振器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复原腔和所述压缩腔的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所述悬架调节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进出油口和所述第二进出油口之间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导通于所述第一进出油口和所述第二进出油口之间的油路,以及设于所述油路上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进出油口和所述第二进出油口之间导通油液的流量大小。
[0011]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
[0012]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单元中串联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所述第一控制阀组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组能够分别设置第一下限压力阈值和第二下限压力阈值;由所述第一进出油口流向所述第二进出油口的油液,仅在压力高出所述第一下限压力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组;由所述第二进出油口流向所述第一进出油口的油液,仅在压力高出所述第二下限压力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中并联设置有第一调压阀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调压阀用于设置所述第一下限压力阈值,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第二进出油口至所述第一进出油口的流向上单向导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中并联设置有第二调压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调压阀用于设置所述第二下限压力阈值,所述第二单向阀在所述第一进出油口至所述第二进出油口的流向上单向导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中的第一流量调节阀,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中的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与所述第一调压阀串联,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与所述第二调压阀串联。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中还并联设置有第三调压阀,所述第三调压阀用于设置第一上限压力阈值,所述第三调压阀仅在由所述第一进出油口流出的油液的压力高出所述第一上限压力阈值时导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中还并联设置有第四调压阀,所述第四调压阀用于设置第二上限压力阈值,所述第四调压阀仅在由所述第二进出油口流出的油液的压力高出所述第二上限压力阈值时导通。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阀组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之间的油路上设有双向电液泵;所述双向电液泵和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之间的油路上设有第一蓄能器,和/或,所述双向电液泵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之间的油路上设有第二蓄能器。
[0017]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组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之间的第三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三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之间的油路上设有第一蓄能器,和/或,所述第三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之间的油路上设有第二蓄能器。
[0018]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器中设有中间腔室;所述第一进出油口和所述第二进出油口均设有所述减振器的底部,所述中间腔室用于连通所述复原腔和所述第一进出油口。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0]本技术的悬架调节系统,在减振器上设置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并在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之间设置具有流量调节阀的调节单元,在减振器发挥减振作用时,复原腔和压缩腔内的油液除了可以通过活塞上的泄压阀流通外,还可以通过流量调节阀流通,以使活塞杆发挥减振作用;通过控制流量调节阀的阀口开度大小,调节流量调节阀的导通流量,可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和减振性能,从而提供了一种减振性能可调的车辆悬架技术方案。
[0021]此外,通过在调节单元中设置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由两个阀组分别设置两个下限压力阈值,仅导通油液的压力在下限压力阈值之上时,相应流向的油液才会导通,从而使调节单元发挥流通减振和调节作用。通过调整设置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的不同压力阈值,可以改变调节单元的参与条件,从而改变减振器的软硬度,有助于增加悬架的调节性能。
[0022]而且,通过在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之间的油路上设置双向电液泵,可以主动控制第一进出油口和第二进出油口之间导通油液的流动方向和流通量;通过设定合理的算法控制双向电液泵的运转方向及运转速度,能够实现悬架调节系统的主动力控制。
[002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本技术所述的悬架调节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车辆具有上述悬架调节系统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调节系统,包括减振器(1),所述减振器(1)内的缸室被活塞(3)分隔为复原腔(7)和压缩腔(8);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复原腔(7)和所述压缩腔(8)的第一进出油口(25)和第二进出油口(35),所述悬架调节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进出油口(25)和所述第二进出油口(35)之间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导通于所述第一进出油口(25)和所述第二进出油口(35)之间的油路,以及设于所述油路上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进出油口(25)和所述第二进出油口(35)之间导通油液的流量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中串联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组(20)和第二控制阀组(30);所述第一控制阀组(20)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组(30)能够分别设置第一下限压力阈值和第二下限压力阈值;由所述第一进出油口(25)流向所述第二进出油口(35)的油液,仅在压力高出所述第一下限压力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组(20);由所述第二进出油口(35)流向所述第一进出油口(25)的油液,仅在压力高出所述第二下限压力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组(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组(20)中并联设置有第一调压阀(22)和第一单向阀(24),所述第一调压阀(22)用于设置所述第一下限压力阈值,所述第一单向阀(24)在所述第二进出油口(35)至所述第一进出油口(25)的流向上单向导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组(30)中并联设置有第二调压阀(32)和第二单向阀(34),所述第二调压阀(32)用于设置所述第二下限压力阈值,所述第二单向阀(34)在所述第一进出油口(25)至所述第二进出油口(35)的流向上单向导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组(20)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珠赵永坡刘逸涵刘跃鹏杜阿雷秦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