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面铣削排屑型复合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96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面铣削排屑型复合铰刀,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刀柄、刀体以及刀头,所述刀头上设置有排屑槽和铰刀块,所述铰刀块沿刀头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状布置,所述排屑槽与铰刀块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刀头上设置有注水孔;所述铰刀块包括第一铰刀块和第二铰刀块,所述第二铰刀块包括端面铣削部和侧铣削部,所述端面铣削部凸出刀头的末端面,所述端面铣削部的数量为偶数并且两两相对于注水孔呈对称状布置;所述端面铣削部上设置有第一引流槽、第二引流槽以及切削刃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铰刀具备端面铣削的能力,从而可以在孔内遇到凸起、毛刺、锈块等凸出结构时,将凸出结构磨削清除,消除对铰孔进给操作的阻挡。消除对铰孔进给操作的阻挡。消除对铰孔进给操作的阻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面铣削排屑型复合铰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铰刀,具体涉及一种端面铣削排屑型复合铰刀。

技术介绍

[0002]铰刀通常具有多个刀块,用以切除已加工孔表面薄层金属,常用于扩孔或修孔。
[0003]工件上的孔内,并不是理想的光滑面,经常会因为加工原因存在一些凸起、毛刺、锈块等凸出结构。现有的铰刀的刀块均只能对孔的侧壁进行铣削,并无端面铣削能力,但是铰刀的进给是沿轴线进给的,孔内壁上的凸出结构,会对铰刀的进给造成影响。
[0004]而无端面铣削能力的铰刀,并不易清除孔内的上述凸出结构,所以会对铰刀的铰孔操作在成阻挡,严重时会造成铰刀端头处严重磨损而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
[0006]对现有的铰刀进行改进,具体为改进铰刀块和排屑槽,使铰刀在具备原有的侧壁铣削的基础功能上,具备端面铣削的能力,从而可以在孔内遇到凸起、毛刺、锈块等凸出结构时,将凸出结构磨削清除,消除对铰孔进给操作的阻挡。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端面铣削排屑型复合铰刀,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刀柄、刀体以及刀头,所述刀头上设置有排屑槽和铰刀块,所述铰刀块沿刀头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状布置,所述排屑槽与铰刀块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刀头上设置有注水孔;所述铰刀块包括第一铰刀块和第二铰刀块,所述第二铰刀块包括端面铣削部和侧铣削部,所述端面铣削部凸出刀头的末端面,所述端面铣削部的数量为偶数并且两两相对于注水孔呈对称状布置;所述端面铣削部上设置有第一引流槽、第二引流槽以及切削刃槽。
[0009]进一步的,与所述第二铰刀块相对应的排屑槽末端设置有斜让位部,所述斜让位部与端面铣削部的位置相对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均位于端面铣削部的侧面,所述切削刃槽位于端面铣削部的端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均相对于刀头的中心轴线呈倾斜状布置,所述切削刃槽相对于刀头的半径呈倾斜状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端面铣削部与侧铣削部一体成型,所述端面铣削部的形状呈三角形。
[0013]进一步的,所述注水孔贯穿刀柄、刀体以及刀头,并且注水孔与刀头同轴设置。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对现有的铰刀进行改进,具体为改进铰刀块和排屑槽,增设端面铣削部、第一引流槽、第二引流槽、切削刃槽以及斜让位部,使铰刀在具备原有的侧壁铣削的基础功能上,具备端面铣削的能力,从而可以在孔内遇到凸起、毛刺、锈块等凸出结构时,将凸出结构磨削清除,消除对铰孔进给操作的阻挡,并且可对磨削下来的
碎屑进行引导排出,确保铰孔操作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端面铣削排屑型复合铰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端面铣削排屑型复合铰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端面铣削排屑型复合铰刀的第二铰刀块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刀柄;2、刀体;3、刀头;31、主水孔;32、排屑槽;321、斜让位部;4、第一铰刀块;5、第二铰刀块;51、端面铣削部;52、侧铣削部;53、第一引流槽;54、第二引流槽;55、切削刃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参考图1至图3,一种端面铣削排屑型复合铰刀,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刀柄1、刀体2以及刀头3,所述刀头3上设置有排屑槽32和铰刀块,所述铰刀块沿刀头3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状布置,铰刀块用于对孔的内壁进行铣削,实现铰孔操作,所述排屑槽32与铰刀块的位置一一对应,排屑槽32用于排屑和排切削液;所述刀头3上设置有注水孔31,注水孔31与CNC加工中心的切削液供应系统连接,用于注入切削液;所述铰刀块包括第一铰刀块4和第二铰刀块5,第一铰刀块4和第二铰刀块5均用于起铣削作用,所述第二铰刀块5包括端面铣削部51和侧铣削部52,所述端面铣削部51凸出刀头3的末端面,端面铣削部51可对孔内凸起、毛刺、锈块等凸出结构进行磨削,所述端面铣削部51的数量为偶数并且两两相对于注水孔31呈对称状布置,实现旋转状态下的动平衡;所述端面铣削部51上设置有第一引流槽53、第二引流槽54以及切削刃槽55,第一引流槽53、第二引流槽54以及切削刃槽55均用于引流和排屑。
[0021]与所述第二铰刀块5相对应的排屑槽32末端设置有斜让位部321,所述斜让位部321与端面铣削部51的位置相对应,斜让位部321可增大对应的排屑槽32的空间,从而可以更好地排屑。
[0022]所述第一引流槽53和第二引流槽54均位于端面铣削部51的侧面,所述切削刃槽55位于端面铣削部51的端面,切削刃槽55可对切削液进行引流,切削刃槽55的一边设置有端切削刃,可对孔内凸起、毛刺、锈块等凸出结构进行进一步地磨削。
[0023]所述第一引流槽53和第二引流槽54均相对于刀头3的中心轴线呈倾斜状布置,顺应旋转时的切削液流动方向,便于排出,所述切削刃槽55相对于刀头3的半径呈倾斜状设置,顺应旋转时的切削液流动方向,便于排出。
[0024]所述端面铣削部51与侧铣削部52一体成型,所述端面铣削部51的形状呈三角形,确保结构强度,实现端面铣削。
[0025]所述注水孔31贯穿刀柄1、刀体2以及刀头3,并且注水孔31与刀头3同轴设置,确保旋转时的动平衡,注水孔31与CNC加工中心的供水系统活动连接。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7]在使用铰刀进行铰孔时,首先将铰刀的刀柄1固定在CNC加工中心的刀座上,随后CNC加工中心驱动铰刀高速旋转,并且沿轴向进行进给,使刀头3逐渐进入工件上的孔内,进行铰孔操作;
[0028]在铰孔过程中,CNC加工中心通过管道和滑环朝向注水孔31内注水,具体为切削液,切削液从刀头3的注水孔31末端喷出,对磨削处进行冷却和冲刷排屑;
[0029]第一铰刀块4对孔的侧壁进行铣削,第二铰刀块5的侧铣削部52与孔的侧壁进行铣削,端面铣削部51在轴向进给过程中,可对孔内的凸起、毛刺、锈块等凸出结构进行磨削,被磨削下来的碎屑,与切削液一起在旋转驱动作用下沿第一引流槽53、第二引流槽54以及切削刃槽55流动,进入排屑槽32,最终从孔的开口处排出,实现铰孔操作的顺利进行。
[0030]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面铣削排屑型复合铰刀,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刀柄(1)、刀体(2)以及刀头(3),所述刀头(3)上设置有排屑槽(32)和铰刀块,所述铰刀块沿刀头(3)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状布置,所述排屑槽(32)与铰刀块的位置一一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3)上设置有注水孔(31);所述铰刀块包括第一铰刀块(4)和第二铰刀块(5),所述第二铰刀块(5)包括端面铣削部(51)和侧铣削部(52),所述端面铣削部(51)凸出刀头(3)的末端面,所述端面铣削部(51)的数量为偶数并且两两相对于注水孔(31)呈对称状布置;所述端面铣削部(51)上设置有第一引流槽(53)、第二引流槽(54)以及切削刃槽(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面铣削排屑型复合铰刀,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铰刀块(5)相对应的排屑槽(32)末端设置有斜让位部(321),所述斜让位部(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勤忠袁辰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凯德数控刀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