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673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沉淀池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隔板,隔板分割沉淀池形成有颗粒形成区域和颗粒沉淀区域,隔板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通孔,以便颗粒形成区域和颗粒沉淀区域相连通,颗粒形成区域相对通孔还设置有倾斜端,便于颗粒形成区域的颗粒物进入颗粒沉淀区域,颗粒沉淀区域的底部还设置有锥形沉积端;分离组件,包括斜管和导流板,斜管沿水平方向设置于颗粒沉淀区域并位于通孔的上方,导流板内置于颗粒沉淀区域并相对通孔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沉淀装置设置有锥形沉降端,可通过颗粒物的自身重力沉降至沉淀池的底部并排出。降至沉淀池的底部并排出。降至沉淀池的底部并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被广泛应用在污水处理厂中,其原理是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沉淀池主要有:平流式沉淀池、辅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等;其中,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集絮凝反应、沉淀、污泥分离以及污泥浓缩技术于一体的沉淀池。
[0003]例如,专利CN206910889U,公开了一种采用悬挂式刮泥机刮泥的斜管沉淀池,包括沉淀池、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内中部的斜管区以及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内下部的积泥区;在所述沉淀池上方设置有支撑平台,在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刮泥机,在所述沉淀池的池底设置有排泥管;在所述沉淀池的池底设置有一向所述排泥管方向倾斜的刮泥台,所述刮泥机的刮泥板平行设置在所述刮泥台上方,所述刮泥板的底面与所述刮泥台表面平行且贴合;所述刮泥板可持续旋转带动所述积泥区的泥水通向所述排泥管内进而排出所述沉淀池外。
[0004]目前,现有的高密度沉淀池在斜管沉降区的底部都设有刮泥机,主要依靠刮泥机将底部沉降的污泥推动至中央集泥槽内,收集的污泥部分排出沉淀池,部分又会泵回到沉淀池前端,这种做法虽能及时有效的清理沉降在池底的污泥,避免产生厌氧污泥和污泥堆积或板结现象,但会增加工艺单元的处理能耗和处理负荷,且在刮泥机的转动的过程中,也会打破已沉降污泥的静态平衡,影响污泥的沉降效果,从而影响沉淀池净化水的水质以及产水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沉淀池在刮泥机工作时容易打破液体静态平衡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包括:
[0007]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所述沉淀池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分割所述沉淀池形成有颗粒形成区域和颗粒沉淀区域,所述隔板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通孔,以便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和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相连通,所述颗粒形成区域相对所述通孔还设置有倾斜端,便于所述颗粒形成区域的颗粒物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底部还设置有锥形沉积端;
[0008]分离组件,包括斜管和导流板,所述斜管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位于所述通孔的上方,用于拦截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水流中的颗粒物,以便颗粒物分离后的清水流经所述斜管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所述导流板内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相对所述通孔倾斜设置,用于减缓所述通孔处水流的冲击并引导颗粒物沉积至所
述锥形沉积端,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和所述锥形沉积端均设置有排放口。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T型挡板,所述T型挡板内置于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并分割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形成有ph调节区、絮凝反应区和助凝反应区,所述ph调节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依次连通且均设置有药剂管,便于所述ph调节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内分别投放不同的药剂,所述助凝反应区还连通至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设置有倾斜端,所述助凝反应区的低位端相对所述通孔设置,以便颗粒形成后的混合液经所述通孔流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数量为3个,其分别设置于所述ph调节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沉淀池。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巡检组件,所述巡检组件包括用于观测所述沉淀池的巡检台及上下巡检台的楼梯,所述巡检台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侧壁,所述楼梯设置于沉淀池的侧壁并连接至所述巡检台。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并相对所述排放口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堰的顶部设置为锯齿状。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排放口,所述辅助排放口设置于所述斜管的下方并相对所述导流板设置,用于排出沉积至所述导流板处的颗粒物。
[0016]进一步的,所述药剂管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多个药剂孔,以便所述药剂管均匀布施药剂。
[0017]进一步的,所述ph调节区和所述絮凝反应区的连通孔位于所述T型挡板的底部区域,便于絮凝反应充分进行,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的连通孔位于所述T型挡板的顶部区域,避免助凝反应后的颗粒物回流至所述絮凝反应区。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提供的沉淀装置通过颗粒形成区域的倾斜设计,便于颗粒物形成后随水流排入颗粒沉淀区域,可以减少颗粒物在颗粒形成区域底部的富集;通过在隔板通孔处设置导流板来避免来水对颗粒形成区域的水流冲击,保障了颗粒沉淀区域底部的锥形沉积端已沉降污泥的静态平衡;在斜管下方取消了刮泥机,污泥形成颗粒物后依靠自身重力沉降、浓缩汇集在锥形沉降端中,则可以通过排放口合理排出,能耗低,污泥沉降效果好,产水率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

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

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中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

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中的沉淀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
的范围。
[0023]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包括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所述沉淀池1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分割所述沉淀池1形成有颗粒形成区域12和颗粒沉淀区域13,所述隔板11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通孔111,以便所述颗粒形成区域12和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相连通,所述颗粒形成区域12的底部相对所述通孔111还设置有倾斜面,所述通孔111位于该倾斜面的低位端,便于所述颗粒形成区域12的颗粒物依靠自身重力下落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的底部还设置有锥形沉积端131;分离组件2,包括斜管21和导流板22,所述斜管2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并位于所述通孔111的上方,用于拦截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的水流中的颗粒物,以便颗粒物分离后的清水流经所述斜管21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的上半部,所述导流板22内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并相对所述通孔111倾斜设置,用于减缓所述通孔111处水流的冲击并引导颗粒物沉积至所述锥形沉积端131,所述颗粒沉淀区域13的上半部和所述锥形沉积端131均设置有排放口1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所述沉淀池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分割所述沉淀池形成有颗粒形成区域和颗粒沉淀区域,所述隔板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还开设有通孔,以便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和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相连通,所述颗粒形成区域相对所述通孔还设置有倾斜端,便于所述颗粒形成区域的颗粒物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底部还设置有锥形沉积端;分离组件,包括斜管和导流板,所述斜管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位于所述通孔的上方,用于拦截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水流中的颗粒物,以便颗粒物分离后的清水流经所述斜管进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所述导流板内置于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相对所述通孔倾斜设置,用于减缓所述通孔处水流的冲击并引导颗粒物沉积至所述锥形沉积端,所述颗粒沉淀区域的上半部和所述锥形沉积端均设置有排放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高密度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T型挡板,所述T型挡板内置于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并分割所述颗粒形成区域形成有ph调节区、絮凝反应区和助凝反应区,所述ph调节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依次连通且均设置有药剂管,便于所述ph调节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和所述助凝反应区内分别投放不同的药剂,所述助凝反应区还连通至所述颗粒沉淀区域并设置有倾斜端,所述助凝反应区的低位端相对所述通孔设置,以便颗粒形成后的混合液经所述通孔流入所述颗粒沉淀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霞吴德明冷超群李红胡文立熊骏生黄昭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